五胡十六國時期為什麼沒有產生一個像曹操一樣的英雄統一北方政權?

灤陽誠毅


東晉集團的南遷,將北方地區讓給了胡人,北方漢人要麼南遷,要麼胡化。這就導致了北方漢族沒法真正的形成團體。南方還有一個正統的漢人政權,從法理上也戰不住腳,以及北方胡人的南遷,主導北方的就是胡人集團。

中國有一個很奇妙的地方,每一個入主中原的王朝,或多或少都會被漢化。這也導致了,漢人和胡人可以和平相處。

前秦,苻堅作為第一個統一了北方政權的帝王,其手下就有很多漢族將領。

各民族之間的隔閡和矛盾也是導致一個政權無法長久存在的原因,五胡十六國每一個政權多則存在幾十年,少則十幾年,而不能長久的存在下去。
因為條件的不允許,因為各民族之間的仇恨,今天你滅了我,明天我滅了他,在長期的戰亂之中,所有建立的政權都是朝不保夕,類似於戰國爭霸。
而且,在北方胡人遍地戰亂之時,南方還有東晉集團的存在,東晉集團曾派出過軍隊多次北伐,也是致使十六國無法長期穩定發展的原因,而後鮮卑族統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才使得北方重新統一,與南方形成對立,稱為南北朝。


好奇觀古今


五胡有部落作基礎,騎兵做後盾,相較而言漢族確實更分散!

五胡十六國確實並沒有統一的政權,但漢人絕不比鮮卑人弱,最直接的例子是北齊高歡,高歡是鮮卑化漢人,而他縱橫沙場奠定北齊基業,令無數北魏貴族折腰,還有冉魏的魏冉,一道“殺胡令”使羯族被滅流血百萬,這就足以說明強弱不分民族。

遊牧民族之所以能夠建立政權,是因為晉朝統治者遏制世族軍事實力,晉武帝鼓勵世族享受物資和文化,漢族難以短時間集結兵力反抗,就已經被遊牧民族套上枷鎖,使潛在軍事能力被限制,縱然人口更多隻會更高,無法奮起反抗壓迫。

還有就是,遊牧民族都有戰馬和騎兵,但中原腹地在晉朝就極少,到江淮流域難以募集,造成步兵防禦騎兵的劣勢對抗,騎兵在冷兵器時代進可攻退可守,尤其是大規模兼併戰爭,騎兵極有可能改變整個戰局,所以五胡的優勢極為明顯。

最後就是,晉國統治本就沒能深入民心,即便司馬睿渡江建立政權,當地世家豪族仍存在牴觸,隨著中原統治崩潰,千萬漢民沒有領導茫然且無助,而異族強權與招撫使民眾屈服,根本就沒想過要反抗,也就造成都是五胡之間爭鬥,漢民族成為犧牲品的慘烈結局。


多臻貴


古代相同條件下,遊牧民族往往比農耕民族更善戰,這是事實。

同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韓白衛霍這樣的絕世名將確實不是任何一個時代都有的。

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北方有三次統一,但均非漢人政權。

1,後趙

五胡十六國以南匈奴人劉淵建立漢趙為開端,之後分為前趙和後趙,在北方東西對立。

最終,竭族石勒的後趙滅前趙,一統北方。

2,前秦

石勒死後,後趙大亂,漢人冉閔建立冉魏,割據北方。

與此同時,氐族人割據關中,是為前秦;鮮卑人從遼東入主中原,是為前燕。之後,前燕慕容恪擊敗冉魏,斬殺冉閔,與前秦東西並立於北方。

最終,前秦苻堅滅前燕,一統北方。

事實上,苻堅差一點建立第二個大秦帝國。只是,淝水之敗,一切灰飛煙滅。

3,北魏

北魏是五胡十六國的終結者和北朝的開創者。

淝水戰後,鮮卑人慕容垂復國,是為後燕;羌人姚萇殺苻堅,建立後秦,二者東西並立於北方。

同時,鮮卑人拓跋珪在代北復國,這就是北魏。這一次,後燕和後秦均沒有笑到最後,一統北方的是鮮卑拓跋氏的北魏。

公元439年,拓跋燾一統北方,北方從此結束了130年的混亂局面。

4,五胡十六國時期,漢民族的選擇主要有三:

其一,隨晉室衣冠南渡

其二,建塢堡自衛或進入河西

其三,為北方遊牧民族政權效力,比如王猛

當是時,東晉首先考慮的是自身在南方的立足,所以對祖逖的北伐並不熱心。之後,桓溫北伐又被前燕慕容垂擊敗,所以以軍事力量而言,當時的遊牧民族確實有絕對優勢。

淝水一戰,東晉北府兵確實一戰成名,但其實東晉的勝利與前秦內部不穩關係甚大,當前秦分裂為後燕和後秦之後東晉依然無法北伐成功。

此外,留在北方的漢人並無一個“核心”,冉閔只是曇花一現,倒是割據河西、建立前涼的張軌對保留華夏文明功績更大。

總之,隨著五胡之亂的發生,由於遊牧民族軍力的強大,漢民族除了衣冠南渡外,便是進入河西的前涼自保,北方再無一個漢民族的統治中心,也就不會出現曹操式的人物了。

不過,假如我們不限於漢民族,苻堅、拓跋燾其實都是我國統一北方的、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且北魏為隋唐的最終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