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佛像艺术品成交TOP10,明代占4席,康熙释迦牟尼佛夺冠


第一名:清康熙 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成交价:6325万元 清宫崇佛之风盛行,康、雍、干三帝佛学造诣颇深,信仰弥笃,加之国运昌隆,宫中佛像之造作以此三朝为盛。清康熙一朝,开清代宫廷佛造像之先河,既承继明代造像特点,又开创了清代造像崭新的风格。纵观中国宫廷佛教造像艺术之历史,清康熙宫廷造像有着承上启下的节点地位,材质奢华不计成本,工艺考究精益求精,其杰出的品质代表了清代宫廷造像的最高水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起伏柔和、形状精致的眼型深具康熙朝造像特色,与后来的乾隆朝造像截然不同。此尊前额发际线向下凸一尖,两侧成弧形,更衬托出佛陀面部的端庄优美;肉髻近球形,其上宝珠呈桃形,肉髻和宝珠均较乾隆佛像更为高耸。此种发际、肉髻以及宝珠的造型亦为康熙宫廷御制铜像的造型特点。

佛陀跏趺坐于双层莲座,身型比例优美而修长,在严谨地遵循佛像度量经的同时融入了自然的写实之风。此尊释迦牟尼佛右手下垂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再现了2500多年前佛陀战胜魔罗证得佛果的伟大瞬间。


腿部衣纹呈放射性在莲座顶面铺开,衣料如波浪向两侧蔓延、伸展,呈现出如在梵天净土般的庄严与静谧。此尊衣料上錾刻有繁密的纹饰,以细致优雅的线条刻画出盛放的莲花、牡丹等各色花卉,这种精致的卷叶蔓纹与盛开的花瓣常见于同时期的官窑瓷器。

康熙宫廷佛像的佛衣汲取了明代造像的特点,线条流畅排布,塑造出纺织物的垂坠感,在佛衣的边缘和裙角喜用阴刻花纹。此尊佛陀身披袒右肩式田相袈裟,腰系长裙,衣褶贴合身体结构,弧线如行云流水,纹线分布优美,造型立体灵动,将衣料柔软、垂坠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尊莲座为康熙宫廷佛像中等级最高者,共有三道连珠纹周匝环绕,上沿、束腰、下沿各饰一道;莲座正面呈梯形,较为宽大,双层莲瓣饱满宽肥,将整像气势衬托得更加宏伟高大;莲瓣分为双层,里层莲瓣隆起较高,瓣尖装饰三朵卷草纹,纹样立体生动;且里、外层莲瓣两侧边缘均饰有卷草纹,极尽装饰之华丽。

莲座上的三道连珠纹与莲座亦为分铸而成。连珠总计521颗,每颗均为直径约8毫米的正球形,单体实心铸造,鎏金后逐颗与莲座焊连,方能达到珠圆玉润、严丝合缝、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效果,此为康熙宫廷造像空前绝后的工艺创举,亦是康熙朝宫廷造像的特点之一。



根据统计,尺寸大于50厘米的康熙朝宫廷御制铜鎏金佛像,全世界仅存6尊,其中有3尊藏于博物馆,即故宫博物院藏康熙二十五年四臂观音像、美国罗德岛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康熙元年燃灯佛、维也纳人类学博物馆藏康熙二十年释迦牟尼佛;在流通领域内出现的仅有三尊,除了此次现于嘉德拍卖的这一尊,另外两尊分别是201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清康熙铜鎏金释迦牟尼佛,以及201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清康熙铜鎏金无量寿佛。

第二名:清18世纪 御制木胎漆金药师佛坐像 成交价:2706.48万元

造像尺寸巨大,健硕雄伟。木胎,外髹金漆,高螺发密集排列,涂绀青,眉间白毫嵌青金石。药师佛结莲华坐,右手下垂作与愿印,左手施禅定印。身穿袈裟,袒露右肩,双眼目光垂视,双唇略带微笑,神情庄重慈祥。

1994年,在本尊药师佛经历修复时,工作人员发现其胸部中空,在移除此像背部的一块密封木片后,发现当中贮存了若干小巧的纸本经文和经卷,还有一些织物残片、若干小巧铜章和杂项供品。修复人员在展读一份经卷时发现,纸上有红墨书写的藏文。他们最终将所有供品放回原处,开口处用木头重新封好,其上鎏金。这些应该是在开光仪式中被存入佛像内,可以赋之以灵气和法力的供品。

佛像体型硕大,远超真人体积

本药师佛摆放于绀氏洋行之照片

第三名:明 铜鎏金弥勒菩萨坐像 成交价:2033.5万元 明代诸帝崇佛信教,礼敬高僧,其时,皇宫中的常设佛教建筑——英华、隆德、大善等殿佛事不断,香火延绵。受此影响,权臣、宦官们也大兴土木,于京城内外广建佛寺,为了满足各处皇家寺院的供奉需要,自永乐朝始,宫廷御用监便设置“佛作”,专门负责铸造佛像和佛事所用法器。在帝王的推动下,以永宣佛像为代表的明代铜鎏金造像达到了历史高峰,在中国佛造像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明代铜鎏金弥勒菩萨结跏跌坐,面相丰满端正,神态慈悲,端凝下视,垂眸含笑,发髻高挽,顶缀莲苞形髻宝,精美宝冠中间饰一净瓶,标识弥勒菩萨身份,耳后缯带优扬飘起,呈U字形翻卷,圆形团花耳珰垂落肩头。双手施说法印,手和足部有钏躅装饰,精致的项链和璎珞挂于胸前,双肩披大帔帛,衣纹流畅优美,衣缘錾刻缠枝宝相花纹,佛韵悠然。腰系宝带,系带垂落腹部,下身裙褶如波浪般在两腿上随意散开。

第四名:明永乐 铜鎏金四臂文殊菩萨坐像 成交价:1897.5万元 头戴花冠,头顶结高发髻,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上身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腰带下亦有U字形连珠式璎珞装饰。四手各持象征其功德与智慧的法器。一双右手持剑,象征智慧之剑斩断一切执着和缠缚,左手于胸前拈一支乌巴拉花茎部,象征所有智慧来自般若经典;另一双左右手分持箭和弓,象征能除去无明愚痴。

并列第四名:明早期 铜阿弥陀佛坐像 成交价:1897.5万元 这尊阿弥陀佛坐高一米三,按照比例来说应该是真人的1.5倍,这种尺寸放于古代绝对属于大型金铜造像,可以想见原本连座可能接近两米,其用精铜已值钱数万,所费人工更难以计算,想必还有其他罗汉菩萨成组配侍,铸造耗资恐非一般寺院所能承受。此尊阿弥陀佛采用失蜡法铸造,失蜡法在古代是最为精细的铸造方法,但是工艺难度大,前期的修胎和后期的修补打磨步骤极其繁琐。


第五名:14世纪普巴金刚与金刚亥母 丹萨替寺 成交价:1782.5万元 此尊普巴金刚有着丹萨替寺造像的典型样式,脸型宽大,面部饱满,杏仁状的大眼传递出强烈的宗教力量,躯体四肢粗壮,铜质精炼,鎏金厚重,周身镶嵌各色宝石,铸造工艺极为精湛,是尼藏艺术风格的绝佳代表。

第六名:金 木雕加彩释迦牟尼佛坐像 成交价:1539.64万元

此释迦牟尼佛坐像,雕刻技术纯熟,姿态自然如生,尺寸硕大,沉稳尊贵,面容表情宁静慈悲,佛身衣袍柔软飘逸,衣褶层迭丰美,光影下栩栩如生,震撼动人。时过千载,仍可见些微矿彩,保存良好。

十至十三世纪间,此类大型绘彩造像,乃为中国北方寺院所造,许多寺院幅员广大,建筑华丽,庭园错落,宛若宫殿。金代君主以此为础,逐渐接纳佛教为国教,如此风气下,金代佛寺、墓葬、佛教文物更显丰富多貌。如此大型佛像,生动逼真,色彩浓重,金彩相缀,供于寺院佛龛壁画前,伴随其他神祇、罗汉造像,光碧辉煌,华美殊胜。

金代木刻佛教造像,得印度笈多王朝风格影响甚深,亦略现希腊化时代传统,此像衣褶丰厚轻盈,彷似轻风吹拂,自然典雅,类同后者造像特征。佛身厚实,袒胸,略显折腰曲线,非汉式造像传统,应属唐代以前自丝路传入的异邦风格。金代造像不仅取材传统,且发展出独特风格,面容更显丰满圆润,表情描写细致入里,技法成熟而柔和,集十一至十二世纪造像艺术精髓,反映当时艺术文化发展之高度。


第七名:明永乐 铜鎏金绿度母坐像 成交价:1437.5万元 此尊藏传佛教造像头戴多瓣式花冠,高宝髻顶髻珠,方形白毫,面相方圆,高鼻薄唇,纤眉细目,眼睑微开,作下视状。大耳挂铛,垂承至肩;短颈宽肩,有肉节纹,丰胸收腰,臂长手秀,刚柔相兼。上身天衣帔帛,下身飘柔长裙。臂钏、脚镯、璎珞与花冠、耳铛相配华丽而精细,琳琅满目。半跏趺坐于仰覆双重式束腰莲座上,一手于膝一手当胸,结跏趺坐于莲花之上。

第八名:唐末/五代 铜鎏金如意轮观世音菩萨坐像 成交价:1382.88万元 拍前估价6-8万美元,加佣金最终拍得206万美元,超估价34.3倍。有意思的是,这件佛像去年曾登上美国鉴定节目“Antiques Roadshow”,节目专家告诉她,此象是15第世纪的中国佛像,很可能是皇室之物。不知这位女士之后有没有转手,如果没有,按照75美元粗略计算,那可是买入的27000多倍。

第九名:大理国 12世纪 鎏金铜阿嵯耶观音像 成交价:1298.97万元 这件拍品是美国私人珍藏,于1946年购于东京。

本尊体态颀长,端然正立,左手垂掌向外结与愿印。 菩萨右手当胸,拇指与食指相捻作安慰印,此印象征讨论佛法、弘扬教义。安慰印和与愿印结合使用,意味着菩萨正在说法。

「阿嵯耶观音」一名最早见于记载南诏建国历史的图卷《南诏图传》。该卷现藏京都藤井有邻馆,卷末有南诏中兴二年纪年,图文并茂描绘了一名梵僧造访云南地区预言蒙氏家族将登王位,以及当地之人根据梵僧显化的阿嵯耶观音形象铸造铜像的故事。卷中又言这位展现种种神迹的梵僧就是阿嵯耶观音的化身。因而有学者指出「阿嵯耶」就是梵文「acharya」的音译,意指「规范师」、「导师」。


也有学者指出「阿嵯耶」是梵文「ajaya」之音译,意指「战无不胜」。观音像法力强大,蒙氏家族尊之为守护神,他预言蒙氏将成为王室并在其庇佑下建国立业,创立南诏国 。南诏国于公元八至九世纪称霸云南,其后,段氏家族渐取而代之,并于937年易名大理国 。

中原皇帝的道统以天命为依归,而云南君主却以观音旨意为统治依据。统治者若有身份特殊的阿嵯耶观音像庇护,大可以正统自居。在此背景下,用战无不胜的「阿嵯耶」作为王室庇佑者,可谓顺理成章。

第十名:9世纪 合金铜释迦牟尼佛陀立像 成交价:1274.4万元 笈多王朝称得上是印度历史上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繁荣发展的时期,被史学界称为黄金时代。笈多王朝在解体后,其艺术风格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了7 世纪以后 ,被称为“后笈多风格”。

这尊释迦牟尼佛跣足站立 , 右手上举施无畏印 , 左手持袈裟衣缘。释迦面容沉静 , 印度式细密排列的螺发立体感极强 , 身披通肩式袈裟,轻薄无饰的袈裟展现出整个造像的美感。

腰肢到腿部,如同流水般的曲线,明显承袭了笈多王朝萨尔纳特石雕的特征。萨尔纳特是佛经中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的地方 , 汉译佛经中一般称为鹿野苑,它不仅是佛教圣地 , 也是一个雕刻艺术中心,学术界将这裡创造的造像风格称为“萨尔纳特式样”。萨尔纳特风格在公元五到七世纪的笈多时期达到顶峰 ,曹衣出水的经典,影响到了东北印度、孟加拉、尼泊尔 , 远达西藏、中国北方等世界各地的佛造像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