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行之廬山

告別井岡山,一行四人朝著南昌方向而去,途中接通了分別近三十年戰友的電話,南昌戰友向來好客,推杯換盞自不必說,一醉方休亦不可知,心中不免餘悸,好在見面之後,談天說地、天南地北,加之戰友留情,才不至於太過難堪。

南昌,古稱豫章,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佇立八一廣場,仰望紀念碑,不禁讓人肅然起敬、心潮澎湃。這個被稱為“軍旗升起的地方”,已成為中國軍人心中的聖殿。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閣明三暗七,雕樑畫柱,氣宇軒昂,巨大的底座正中,鑲嵌著長卷式石碑一副,上書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字體端莊雋秀。一層閣門兩側粗大的柱子上寫著一副對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進入大廳,一副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呈現面前,上書《時來風送滕王閣》,其它各層要麼名人字畫,要麼墨客浮雕,風格各異,各領風騷。王勃的一首《滕王閣序》,氣度高遠,境界宏大;駢儷藻飾,辭采飛揚;上下渾成,虛實相襯,讓這座贛江之畔的閣樓名動千古,流芳後世,文以閣名,閣以文傳。

辭南昌、別戰友、下廬山。

廬山,大概是最受中國文人偏愛的一座山峰,歷史上曾有三千五百多位文人登上此山,留下了一萬六千多首關於廬山的詩詞。數十座高峰綿延不斷,猶如一扇屏風,半掩著江西的綠水青川,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就在它的腳下,東臨鄱陽湖,北臨長江,豐沛的水汽讓廬山大部分時間裡都被雲霧繚繞。車子行駛在崎嶇的山道密林之間,遠處的山峰大多隱匿在雲霧之中,時隱時現、變幻莫測。濃霧時而鋪天蓋地,縹緲迷茫,讓人騰雲駕霧,飄飄欲仙;時而臨風而去,蔥蘢疊翠盡出,宛如蓬萊仙境;時而似天幕下落,長練垂地;時而如瀑布一般凌空而下,延綿不斷,氣勢磅礴,洶湧澎湃。

經過近四百道彎,終於到達廬山山頂,一片平坦的谷地呈現面前,上百棟彩色房頂的西式別墅特別顯眼,據說一百多年前,西方人在這裡建造了避暑的勝地,因為夏季的平均氣溫只有二十幾度,它被取名“牯嶺”,即英文涼爽之意。“美廬”應該是這裡最有名的別墅了,它見證了風雲變幻的中國現代史的一個側面。

牯嶺的東南有一座山峰,如五位席地而坐的老翁,故名“五老峰”。五老峰南鹿的密林掩映著一片古建築群落,中國古代的四大書院之一白鹿洞書院就坐落於此,一千多年前的書院就像我們今天的大學,但建築只佔很小的比例,大部分區域都是山林,那是書院延伸的課堂,老師經常帶著學生走進山林,授道解惑,談古論今。

離開書院,向北約十分鐘,便來到了被譽為“廬山第一景”的三疊泉瀑布,可謂未見其景,但聞其聲,只聽得萬馬奔騰,聲若轟雷;虎嘯龍吟,震天動地。立於瀑下,仰望三疊,飛瀑如震怒的玉龍,轟然疾下,又如百副冰綃,長空奔騰,萬斛明珠,九天飛灑。真是“瀑入山谷吼千里,銀河落下轟萬古”。如此盛景讓人久久不願離去。遺憾的是,李白當年並未至此,否則,不知又有多少名篇佳作流芳百世。

離開三疊泉瀑布,又遊如琴湖,仙人洞。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底蘊,讓歷代文人墨客鍾情於此,賞山樂水,吟詩作賦,使之成為一座千古文化名山,而文化,亦成為廬山的精魂所在。

贛州行之廬山


贛州行之廬山


贛州行之廬山


贛州行之廬山


贛州行之廬山


贛州行之廬山


贛州行之廬山


贛州行之廬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