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當初有沒有實力打敗美軍?

歷史思想家


伊拉克和美國之間的戰爭一共就兩次,一次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另一次則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由於海灣戰爭後伊拉克遭受最嚴厲制裁,而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信息時代快速發展,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完全是具有代差優勢的壓倒性戰爭。


所以薩達姆唯一的一次和美國能夠正面硬碰硬的機會,只有海灣戰爭。

如果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大多會認為當初的薩達姆根本就沒有實力打敗美軍,因為美國當時具備高科技兵器等等。但實際上,根據1992年4月當時美國國防部向國會遞交的《海灣戰爭最後報告》當中提到的,如果單純是美國對伊拉克,當時美軍極有可能是將付出更大的代價,當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曾說過:

“沙漠風暴行動是與理想的敵人進行的一場理想的戰爭。……正因為我們獲得了理想的聯盟、理想的設施和理想的戰場,才最終取得了勝利。”


所以海灣戰爭的勝利,其實是一場35國聯盟打伊拉克的群毆,其中英美作為主要的打手,而其他國家則幫著踹兩腳。

其實當時美軍自身對單挑伊拉克軍隊也是沒有底的,根據《海灣戰爭最後報告》,美國國防部列出了包括缺乏海上掃雷經驗、缺乏沙漠信息化作戰的訓練與裝備準備、戰場通信能力嚴重不足、缺乏有效敵我識別、戰術情報落後、夜戰能力低下等十餘項美軍暴露的明顯問題。


試想一下,當時伊拉克軍隊有近100萬正規軍、5000多輛坦克、3000多門大炮、700多架戰鬥機和直升機。在沒有聯盟的情況下,單憑美國顯然無法利用從敘利亞、土耳其、沙特向伊拉克南、北、西三個方向實施打擊,也沒有海灣國家提供後勤補給和軍事基地的地利之便,單純從波斯灣方向憑藉海軍航母和兩棲攻擊群進攻的話,顯然損失要明顯大於海灣戰爭死亡的292人。

但是薩達姆都成功避開了這些因素,最終將自身推到了35國的對立面。


從外部環境來看,在海灣戰爭之前,儘管當時的伊拉克同鄰居敘利亞、沙特關係緊張,但並未翻臉到劍拔弩張的地步。而當時尚未解體的蘇聯,仍然與伊拉克保持合作。


從軍事部署來看,當時的伊拉克剛打完兩伊戰爭,儘管軍隊龐大但並未形成體系,如果薩達姆多搞兩年的軍備和防務力量,也是有一定反抗能力的。


從內部環境來看,雖然當時伊拉克因為兩伊戰爭欠下超過600億美元的債務,而1990年國際油價下滑造成財政緊張還款困難,但並沒有到無法償還的地步。而伊拉克國內,薩達姆的統治也仍然穩固。

但是當時的薩達姆在債務危機的緊逼下,加上自身的軍事冒險主義與盲目自信,放棄了和平解決問題的選擇,走上了擴張的道路,最終吞併了科威特,打破了這一平衡。


由於是伊拉克強行吞併一個主權國家,所以薩達姆成功的將自己推向了所有人的對立面。且不說整個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自由世界都無法忍受,鄰國敘利亞、沙特、伊朗看不過眼,就連蘇聯人都大罵薩達姆愚蠢。


所以從薩達姆選擇吞併科威特那一刻開始,其實伊拉克的敗局就已經定下了。如果伊拉克單挑遠道而來的美軍,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但顯然當時的伊拉克無法抵禦多國部隊和聯盟,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馬克觀察


不僅沒有這個實力,而且還上了美國的當。海灣戰爭之前,美國為了打壓伊朗,支持伊拉克同伊朗進行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把一個好端端的伊拉克打成片體憐傷。更要命的是,薩達姆還自我感覺良好,號稱伊拉克為世界第四軍事強國。其標準動作是每次講完話朝天放槍,獨裁到不可一世。最後發展到不顧美國反對公然吞併鄰國,招致美國戰爭相加。據說海灣戰爭中,薩達姆為了防止美軍轟炸,將共和國衛隊和特戰部隊化整為零,導致眾判親離而一敗塗地!





不二門941


在海灣戰爭局勢尚未形成之前的三個月內,如果薩達姆眼光再放遠一些,在美軍於沙特集結兵力之前出兵佔領沙特,迅速重兵控制沙特的幾個大型港口憑藉陸地對海作戰的優勢固守,阻止美軍利用沙特港口登陸運送兵力在沙特集結,同時也能威懾其他阿拉伯國家允許美國在其領土上集結兵力的企圖,這在當時以伊拉克是完全有能力可以做到的,除了沙特與伊拉克有漫長的邊境線可以部署25萬美軍機械化陸軍外,沒有可以像沙伊邊境可以供25萬美軍部署到鄰國,伊朗不可能允許美軍部署,敘利亞也不可能允許美軍部署,而科威特已經被薩達姆佔領,沒有地面機械化陸軍支持,美軍只能通過波斯灣的航母戰鬥群對伊拉克進行導彈打擊和空襲,空襲也面臨伊拉克地空導彈的威脅,而且狹長的波斯灣對於美軍航空母艦戰鬥群也是非常不利的,還有伊朗在波斯灣對美軍虎視眈眈,在這種局勢下,美國為首的聯軍即使能夠最終擊敗伊拉克也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和相當長的時間,而不是像海灣戰爭打響後那麼輕而易舉的擊垮薩達姆,但是薩達姆沒有做出這樣的戰略部署,導致美軍利用沙特的兩個大港口以每天3000至5000千人的速度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在沙特境內集結25萬大軍並部署在沙伊邊界,導致伊拉克無險可守的被動局面,最終被美國為首的聯軍擊垮。


北方的狼


要是薩達姆有實力打敗美軍,就不會被美軍打死。

薩達姆引發美國政府對其實施打擊,且最終被消滅,一方面,是因為其在國內實行的獨裁政策,引發了國內相當一部分人的不滿,導致其失去了民心。如果不是失去民心,美軍要想將其消滅,還真的不容易;另一方面,他在國際上也有點孤家寡人的感覺,得不到其他國家支持。特別是中東很多國家,也都支持美國對其實施打擊。

更重要的,伊拉克沒有像伊朗一樣擁有卡別人脖子的港口等戰略要害,美國對其實施打擊,不會引發嚴重災難。所以,比較好打,只要大規模轟炸就能解決問題。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就以伊拉克擁有核武器的理由,率領盟國對其進行打擊了。而其他國家,即便想幫,也不敢公開幫。所以,沒有辦法應對美國的打擊。

相反,正如一幅漫畫所表達的,薩達姆可能沒有核武器,卻被美國以擁有核武器的方式消滅了。另一個也被美國認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朝鮮,美國卻不敢輕易出兵。原因就在於,他們有很多顧忌,不那麼好打。所以,只能坐下來談。談,當然就很難有結果了。


譚浩俊


伊拉克吃虧在於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說穿了就是沒有核武器,如果伊拉克真的有核武器你美國敢輕舉妄動?朝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中國當初毛澤東主席堅決研製原子彈是英明的決策,有了這個重器作保護傘天下才會太平,你看一下被人欺負的國家都是沒有核武器的國家,有了核武器人家就不敢輕易欺負你!


巴頓161077173


依靠石油,伊拉克當時不缺錢,當然也買了不少先進的武器裝備。戰鬥力需要人和裝備的最佳結合,純粹依賴進口的裝備,操作使用和維護保養以及維修,很大程度上依賴外力。薩達姆當時靠美國的扶持奪取的政權,本是美國在中東的一枚棋子,後來因一夜之間佔領了科威特,從而得罪了美國,失去了以往的嬌寵,便想擺脫這種束縛。雖然說薩達姆當時有點自不量力,但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不過說實話,如果當時伊拉克民族團結的話、如果當時伊拉克軍隊凝聚力強的話,不跟美國硬拼,打游擊、打巷戰,再加上荒漠、高山,把美國拖跨還是很有可能的,因為毛主席指揮下的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戰爭中,已經用事實證明了。


新疆撿石者


沒有實力打敗美國,美國的實力和武器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薩達姆過高的估計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