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家族还有后人吗?为何不见他们来清东陵、清西陵来祭拜?

用户8768180464894


【用心回答,交流历史】

爱新觉罗家族,是清朝中掌权的皇室家族,自努尔哈赤创立后金起,这个家族的命运就和整个满人建立的国家命运绑在了一起。但是其实,在整个满族人中,爱新觉罗这个家族起初人口并不占大多数,只是因为统治者是这个家族,所以得到了至高的地位。

背景介绍:

到清朝建立,统治基业稳定后,爱新觉罗家族便逐步走上了人口快速发展的道路。清朝的皇帝,子嗣众多,动不动皇子都是十几个、二十几个,这些皇子的下一代,皇孙那就更多了。这样一代代下来,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口越来越多,其中仅直系的男性就有约4万人。

到了清朝灭亡的时候,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口,按现在大家比较公认的数据,存在有约14万之多。由于清朝皇室已不存在,爱新觉罗的家族后人们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他们依然遍布全国。

题主所问的问题,我分两个进行回答:

1️⃣爱新觉罗家族还有后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还不少。清朝刚灭亡时,据说还有14万爱心觉罗家族的后人。现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人数肯定更多了。据保守估计,现在遍布全国各地的爱心觉罗家族的后人,有三十到四十万人之多。

有人会问,既然有这么多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为什么我们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并没有看到过呢?会不会是这样的统计有错误?

这是因为,当时,清朝灭亡时,很多爱心觉罗家族的后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隐姓埋名,大多数改为了其他的“姓”。例如,清朝起家的大本营,东北那里,很多人改为了“金”姓,也有人改成了“赵”姓、“罗”姓、“姜”姓等。

所以,这些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改为了汉姓后,自然就感知不到他们的存在了。更何况,清朝灭亡,距今已经100多年,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后,还留着当初家谱,能证明自己是爱新觉罗一脉的已经不多了。所以,我们通常在身边不会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另外,中国现在十几亿的人口,不管是哪个家族,放在这样大的一个基数里,那基本上都是可以忽略的。


2️⃣为何不见他们来清东陵、清西陵祭拜?

清东陵地处河北省唐山市西北约30公里处,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里面埋葬着清朝5位皇帝、15位皇后以及百位嫔妃,共计约161人。

清西陵是自雍正时起,4位帝王的陵墓,当前也是保存完整,地处河北省保定市。

题主问到为何不见他们不来清东陵、清西陵祭拜,主要还是由于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爱心觉罗家族的后人,随着族谱的缺失,后代已经逐步淡忘了自己的皇室身份,自然不再去特意去祭奠清东陵、清西陵中的先祖。

再者,爱心觉罗家族的后代,深知自己家族的辉煌已经过去,不再刻意去宣扬自己的皇族后裔身份。哪怕是有人去祭奠,也是低调前往,并不会大肆宣扬,所以即使有祭拜,一般人也不会知道。


回答总结:

所以,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现在还是有的,只是遍布全国,又经过了100多年,经过改“姓”,大多数已经融入了其他普通的人家。而其中即使有个别仍然留着皇室族谱,会去祭奠清东陵、清西陵,也是低调前往,所以人们以为没人去。

鸣谢:

感谢您阅读!喜欢我回答可以关注我,您的关注将是我持续创作优质回答的动力源泉


醉观沧海


爱新觉罗家族有后人,而且还不少。有学者曾调查,在清朝刚覆灭时候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口大约有14万,如今的话大概依旧有几十万吧。

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尤其多。在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后人为了避免歧视,大多都改为了汉姓,比如王、孙、赵、鄂等等,金姓的人最多。

而且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很多都从事书画行业,而且这其中又有100多名书画大家。

比如爱新觉罗·毓崌,她的父亲是著名的画家溥佐,她自己也继承了父业,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她曾对媒体说过,我非常自豪我的姓是爱新觉罗。

启功,他是雍正的九世孙,但他这个人从来不说自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有人给他写信用的是爱新觉罗·启功,他连看都不看,就退回了,说根本没有这个人。

爱新觉罗·启星,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曾祖父是溥仪的堂兄。

在爱新觉罗家族中,有人很爱自己的姓,也有人反对,但是他们归根结底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

爱新觉罗的后人那么多,为什么都不去清东陵,清西陵祭拜呢?

祭拜肯定是有的,但是都是个人的,没有大规模的祭拜。2013年曾有过一次,但外界反应很强烈,后来就没有组织过了。

还有一个原因,清东陵、清西陵都是国家所有了,而不是私人的,所以也没有理由在这里祭拜。


理科男读历史


当然有,他们在家中摆上先祖画像进行祭祀。

下图这个美女叫爱新觉罗·启星,她爷爷的父亲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换句话说,她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格格。她如今30多岁,是一个真真正正的80后,在2005年出道,成为了一名演员,由于她这非同一般的姓氏,在她刚出道的时候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她天生自带出众的气质,加上本身面容姣好,更加体现出了一种皇家的感觉。而且她从小就喜欢古典文化,考上了北电之后,她就更是彰显了她在才华与艺术方面的天赋。

当时在筹备《富春山居图》的时候,华仔就亲自挑选她来演哑格格,华仔直言,只有她才是哑格格的不二人选,让她来演,才可以做到真正的人戏合一。

而且她也曾出演《建党伟业》里面的“喊冤女”,当时她站在衙门前,为同胞喊冤的场景,更是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跪射俑


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子子孙孙,人很多。有人统计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世的爱新觉罗的皇族男性一共只有2万人左右,所有的人数已经有十几万人了,现在呢,应该有几十万不成问题。


那么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后,爱新觉罗的后人去哪里了呢?他们的后人都融入了汉族,纷纷改姓,如金、赵、王、孙、艾、罗、肇、范、关和鄂等。据说爱新觉罗的本姓应该是‘赵’,因为“觉罗”在满语中就是“赵”的意思,这才是他们的姓。“爱新”在满语里是‘金’的意思,所以他们改为金性的人最多。


(雍正帝的九世孙 启功)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占地80平方公里。整个陵区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东陵和清西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每年4月1日—10月31日,在清东陵的孝陵都会举办一日四次的皇家祭祀盛典再现仪式。这也是为了展现古代皇室是如何祭祀祖先的一种形式,目的是让大家对此多一些了解。


我们最熟悉的爱新觉罗的后人是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启功先生,曾经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于2005年病逝。启功是雍正帝的九世孙,他的祖上是雍正的第五子弘昼,乾隆帝的异母弟弟。像启功先生一样,爱新觉罗的后人有一百多名是书画鉴赏家。


爱新觉罗的后人有没有去清东陵或者清西陵进行祭拜?


1958年出生的爱新觉罗·恒绍是乾隆帝的第七世孙,副主任中医师,吉林市满族联谊会会长。在六年前,恒绍带领他的家族人,在清陵进行了一次大型的祭拜活动。当时,大家穿上清朝的朝服,非常庄重地进行了祭拜。


(乾隆帝的七世孙 恒绍)


这次爱新觉罗家族的祭拜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群众都去围观。大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当然非议也不少,说清朝已经是过去式了,再搞这些形式有什么用。所以,以后这样的大型祭拜活动再也没有举行过。


爱新觉罗的后人中的个人有没有去清东陵或者清西陵去祭拜的?当然有,但是在形式上可能是默默的,不会进行传统的形式。毕竟那里是公众场所,不适合搞那样的活动。


因为清东陵、清西陵现在是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所以,在这样的地方,谁进入不但要买门票,而且还要遵守里面的规定。如果爱新觉罗的后人去随便祭拜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大型祭拜活动)


但是,爱新觉罗的后人肯定有自己的祭祖的形式,并不拘泥于清东陵、清西陵这个地方。特别是清东陵、清西陵里面埋葬的都是他们的祖先了,已经上去好多代人了。所以祭祖的话,一般大多都限于自己的近几代人,对先祖的话,进行遥祭就可以了。


历史漫谈君


爱新觉罗家族统治中国200多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毕竟当了汉奸的皇帝,也只有他们这独一份。


1912年,清帝宣布逊位,大清王朝正式落幕。1912年到2019年,爱新觉罗家族不当皇族很多年。

据称,截止2018年,现存的爱新觉罗家族后世子孙共有30万人左右,这只是统计了目前还姓爱新觉罗的人士,要知道在民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一大票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生怕遭到民国政府的报复,纷纷改姓,很多末代皇孙,最后的贵族改姓金,改姓赵。

在这次统计中,这些已经改头换面的爱新觉罗后代就没有被统计在内,应该这么说,大清朝200多年,各位皇亲国戚们的战斗力还是挺强,能够繁衍出那么多后代,在下佩服。


  至于这些爱新觉罗们为什么不去清东陵或者清西陵进行祭祖活动,这个问题就像问为什么解放后末代皇帝宣统没有住在紫禁城一样。

  紫禁城也就是故宫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著名的故宫小姐姐广弘更是我心目中的女神,末代皇帝傅仪回去参观,还得收门票呢,人家可是货真价实的在里面住了十几年呢,他可曾经是真真实实的紫禁城的主人呢。

同样的道理,清东陵和清西陵都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财产,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不再属于爱新觉罗一家一姓,爱新觉罗子孙要参观可以,记得买门票。


  不过说来最近这十几年来有两个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士比较显眼,一个就是自称多尔衮的后代的爱新觉罗•州迪。

  他自称是多尔衮的十世孙,身上流淌着高贵的皇族血统,本来想平平淡淡度过这一辈子,但是他看到那些曾经的末代皇孙们,被汉族同化,努尔哈赤时代的荣光已经再也回不来了,他决定不顾世俗的眼光恢复组织,要担负起复兴爱新觉罗的大任。

  这位老兄非常高调,他多次宣称紫禁城是他们爱新觉罗家的祖产,他们应该住回紫禁城。这个兄弟不仅脑子秀逗,历史也没有学好。


紫禁城可是人家明成祖朱棣的杰作,他把紫禁城称为清朝的祖产,就好比江一燕去领那个建筑奖一样,滑天下之大稽。按照这位大哥的逻辑,李自成后代是不是也该对紫禁城的归属主张?

  现在有学者指出睿亲王多尔衮这个老人家只有一个女儿,压根就没有儿子,不知道这个后代是哪里冒出来的,有没有老王的基因在里面?

  还有一个就是爱新觉罗•恒绍,这位可大有来头,他可是乾隆皇帝的嫡派子孙,在他家衣服必须以明黄色为主他的妻子穿着的服饰也是要使大清朝时期的旗装。在他的眼里,如果他能够继承皇位,一定能够比先人们干得更好。


  不知道他是不是历史也没有学好,乾隆皇帝的那些儿子中只有15阿哥成功上位当了皇帝,继承了爱新觉罗大宗,其他的几位阿哥都成了小宗,小宗是基本上没有皇位继承权的,他想继承皇位,犹如痴人说梦,不合逻辑。

  前些年他更是上演了一出闹剧,他受邀参加一次满族的祭祖大典,他穿着龙袍亮相,其余的人都是清朝大臣的服饰,对人一种穿越的既视感。哥哥,可以醒一醒了,大清朝已经灭亡107年了。

  这样一出,皇帝率领百官祭祖的闹剧已经曝光,在网上就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共和制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107年了,可是有些人心中的封建残余,怎么去都去不掉,建议他们应该好好的洗一洗脑子,别再做什么帝王梦了。


货真价实的末代皇帝溥仪同志曾经说过他就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你们这些在清朝也只能混一个奉车都尉的朋友,还闹腾什么?把封建思想都扔掉吧,记得扔到有害垃圾那个垃圾桶里。

  

  


策神历史


有。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后,爱新觉罗的后人去哪里了呢?

他们的后人都融入了汉族,纷纷改姓,如金、赵、王、孙、艾、罗、肇、范、关和鄂等。

我们熟悉的著名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启功先生就是爱新觉罗的后人。

他是雍正帝的九世孙,但他耻于改姓。

爱新觉罗的后人其实有去过清东陵和清西陵祭拜。

在13年左右,乾隆帝的第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带着家族人去清陵进行了祭拜。

但当时收到了很多非议,认为清朝都是过去式了,就别搞这些形式了,后来慢慢的这种祭拜也就少了。

最关键的是清东陵、清西陵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不能随便让你去搞活动的。


国学文化专栏


爱新觉罗家族当然是有后人的。

清朝灭亡后,皇室曾经对爱新觉罗氏的人口进行过统计。在1922年修订的官方《玉牒》中,当时男性和女性的人口共计4.9万人。

这4.9万人后人仍然要繁衍子孙。

举个例子:

前些年去世的金启孮先生,他就是乾隆帝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的后代,其五世祖母还是著名的清代女词人顾太清。金启孮先生的女儿乌拉熙春教授,是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契丹语、女真语、满语学家。

这些人都是爱新觉罗氏的后代,只是生活都比较低调了。

至于是否祭祖的问题。

首先,清东陵和清西陵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都是1961年第一批就列入的,后来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也就是说,清东陵和清西陵不是爱新觉罗家的私产,而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当然不能随便祭祖。

另外,清东陵会搞祭祖表演的活动。

官方不让你私自搞祭祖,但会专门派人去祭祀,作为一种文化礼仪而流传。(当然这是要收钱观看的)


HuiNanHistory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事,那叫乌龙扒泥潭,那叫越扒拉他就越深。

您要问爱新觉罗有后人们,这没跑肯定有!而且还不少,据说在清朝刚刚结束的时候,有人做过一次调查,这一查可了不得,就这姓的后人,就有十多万。

就这数量,搁到现在咋也得二十多万,三十万吧!

至于分布,您别说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也都有,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咱大华夏的土地,尤其是北方居多。

那么这些个人,大多他都不姓爱新觉罗了,都改成了汉姓,您比方说姓王的,姓赵的这都有,但大多都改成了姓金,因为这爱新觉罗翻译过来就是金。

至于依然姓爱新觉罗的,这其实都带着那么点沽名钓誉,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还在姓这个姓,真真的皇族这都是姓金的,没人姓爱新觉罗。

最典型的就是那个爱新觉罗洲迪,硬说自己是多尔衮的后裔,咱读历史的这都知道,多尔衮他就没有子嗣,哪里的后裔,这就是沽名钓誉。

人家真真的皇室,还真没他这么干的,举几个例子大家伙听听。

例子

启功,如果对书画没啥研究的,大家伙对这人很陌生。其实人家那是正儿八经的爱新觉罗的后人,是雍正的九世孙。

老爷子重来不承认自己姓爱新觉罗,您如果给人家写信,这收信人一栏写上爱新觉罗启功,得咧!您这信他自己给你盖一戳子“查无此人!”直接就给您退回去了。

您要是当面问人家,人家直接就和你说:“如果你不相信,到派出所查查,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爱新觉罗启功这人!”

说起这老爷子,特别的逗,咱就多说两句。

老爷子活了九十多岁,自己个还给自己个保留了一个玩具专柜,啥毛毛熊啦,这里边都有,还特别注明只许看不许摸。

为人相当随和,老爷子是书法大家,那求字的人多如牛毛啊,可老爷子那是来者不拒。据说家里边那修水电的工人师傅,完事了之后,老爷子也笑呵呵的:“要不!我给你也写个字!”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吗?不然老爷子咋有九十多岁呢?

你给他照个相他都能给你扮个鲶鱼出来。

八十年代的时候,一些个爱新觉罗家的人,想以家族的名义开画展,那么作为书法大家的启功也在被邀请之列,启功老先生直接摇头表示不去。

还给他们写了两句诗,大概意思就是沧海桑田,这都多少年了,别拿着家族说事,当年王羲之那是琅琊王家的后人,高贵不高贵,但人家就不提,但有那个不说人家是书圣?再说自己个就不是啥大角,配不上你们这高雅的舞台。

这就是真真爱新觉罗家后人的态度,至于那些个沽名钓誉的那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还有,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一中,有一位叫金毓岚的语文老师,他的祖父是载沣,就是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

你都不知道他老是和自己的学生说,自己个最大的志愿不是啥语文老师,是搁他们校门口弄个小烟摊卖烟。

没想到吧!

那么为什么不去祭拜呢?很简单,启功老先生送给自己亲戚的那两句诗,其实就是解释。

这都多少年过去,过去就过去了,提他干嘛?

要这样老朱家的明十三陵还在那,也没见老朱家人去祭拜呀!

当然要说完全没人去清东陵祭拜,这也不是不对的。

2013年就有人组织过一次,但那次大家伙瞅着,感觉有点啥!所以后来就没有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史


继续沿用“爱新觉罗”姓氏的有

(爱新觉罗启骧:书法家)

(爱新觉罗启新:演员)

(爱新觉罗·启笛:歌手)

已经改姓“金”的爱新觉罗后裔

(金溥聪:台湾政治人物)

关于第二个问题,爱新觉罗后裔为什么不去清东、西陵祭祖这个问题,其实他们有他们的祭祖方式,不一定非得去清东、西陵,就在前几年,爱新觉罗后裔们就组织过一个很大的活动,把自己族内的很多人就召集起来了,在东北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家族祭奠活动,并且当时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一部分说这是后代对于文化的传承,一部分也说这是想要死灰复燃的节奏。

好了,就回答这么多,不知道是否对你有帮助。


以图观史


根据资料记载,满族人口在1644年入关的时候,大男女老少总共34万,满族八旗约6万人,包括汉人、蒙古人等加起来,清朝总人口不超过100万。

清朝入关后,采取了缓和的民族政策,进一笼络人心,从而一步一步稳定了自己的统治。自从1681年吴三桂等三藩被平定后,国家基本实现了稳定,再后来就是对葛尔丹的战役稍微大一点,其他时候都是承平时期。

国家的人口从1644年3000千万左右,到道光(1820-1850年)时期达到将近4亿,满族人口也在不断增长。1912年,清朝退位的时候,满族人口有多少呢,没有统计。但是,新中国建立前夕,满族有多少登基在册的人口?8万。对,8万。为什么这么少?因为民国时期对满族采取了歧视,你要说自己是满族人,工作都找不到。为此,许多满族人迫于生计,不得不将自己改为汉族,姓氏也改了,爱新觉罗改为金、赵、罗,瓜尔佳氏改为关,叶赫那拉改为叶、那,一些铁杆没有改,所以在册的只剩下8万。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民族平等的政策,满族人有改回了自己的民族,将初期,满族人在册人口达到240万人。如今满族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人。

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口也是很多的,努尔哈赤生了十几个儿子,清太宗皇太极也是10个儿子,顺治皇帝生了8个儿子,康熙皇帝生了35个儿子,一直到道光,儿子都不少。这些人,繁衍了很多后代。

而且清朝皇族不像明朝,没有经过大屠杀,皇族都得以保全。到清末,努尔哈赤仅男性就有近3.4万人,还有觉罗系统——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祖父的后裔,合计有8万多人。按照男女比例,有学者估计,当时清末爱新觉罗家族人口应该接近14万人。如今,努尔哈赤的后裔大概有30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