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醉”前线,“醉”护患者安

手术“醉”前线,“醉”护患者安

铃铃铃铃铃铃……

“喂,你好,手麻科,请速接神经外科急诊开颅手术。”

“建忠老师,神外急诊开颅。”

此时正在做急诊剖宫产的我,在电脑上查看了患者病情。患者为男性,73岁,突发意识不清,既往有高血压、气管炎、冠心病史。近期有咳嗽,胸部CT可提示肺部炎症存在。患者是急诊入院,基底节出血150毫升,需要紧急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醉”前线,“醉”护患者安

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患者急诊入院,且需要全身麻醉,手术麻醉过程中需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与措施,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呛咳所致的室内污染。

安全起见,我给副主任王安奎汇报了病情,按他指示,依据中华麻醉学会指导意见,我按照“待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处理,在标准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加强防护。

手术“醉”前线,“醉”护患者安

依据科室现有物资,我佩戴了医用双层外科口罩其中外层口罩带有防护面屏、双层无菌乳胶手套、护目镜,穿一次性手术衣。进行气管插管时选择了一次性镜片的可视化喉镜作为插管工具。

同时在麻醉面罩与呼吸回路之间加装呼吸滤器,麻醉机的吸入及呼出端各加装一个呼吸滤器,以降低对麻醉机的污染。麻醉诱导期间吸纯氧,调整氧流量,以避免环境污染。

根据各种药物半衰期,错峰给药,力争完全起效再做插管,以避免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将不良反应尽量降低。在适当镇痛、恰当镇静、充分肌松的情况下,置入可视喉镜,3秒钟成功完成插管。

手术中,根据手术步骤,及时调控麻醉监护参数,力争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返回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继续对症治疗。

手术“醉”前线,“醉”护患者安

“外科治病、麻醉保命”已成为医学界的口头禅,由此可见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麻醉贯穿了“术前、术中、术后”整个围手术期的全过程,在常人看不见的手术室里,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体温、肾脏等全部由麻醉医生来调控,可以说,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就掌握在麻醉医生的手里。

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麻醉医生也冲锋在第一线,无论在手术室、急诊科,还是在重症监护病房或临床科室,凡是有需要急救插管的,麻醉医生都必须与患者面对面、零距离接触,麻醉工作的高危程度可想而知。

在这特殊的时期,在平凡的工作中,我们每一名麻醉医生都将坚守抗“疫”前线,“醉”护患者围术期安全。

手术“醉”前线,“醉”护患者安

铃铃铃铃铃铃……

“你好,手麻科,神经外科,82岁男性,突发脑出血,需急诊手术,请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