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不开这7个坑,你的复盘都是无用功

2019年结束了。你的得失是什么?如果你想回答好这个问题,有必要进行第二轮。

我们不应该对复工感到陌生,但在复工操作中会遇到很多挑战和误解。如果你不克服一些错误,那很可能是徒劳的工作。

据《重播:经验转化为能力》一书作者邱兆良介绍,重播大致可分为复习、评价、分析、反思、提炼、提炼、转化、应用、重播指导等阶段。根据实际情况,他总结说,在重播过程中要小心防范25个陷阱。

今天,我想请邱先生介绍一下恢复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审查和评估阶段。需要避免哪些误解

避不开这7个坑,你的复盘都是无用功

无目标或目标不明

虽然我们都知道“凡事都是事先做的,但不事先做,就会放弃”的原则。我们知道我们做事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事实是:

许多人已经开始行动,甚至结束,但发现自己没有目标。

根据第二轮的学习机制,如果没有预期的目标和计划,就不会有恢复。

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好坏之分,也就没有向目标学习的意义。

因此,事先明确和明确预期目标和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是复工的发起人、组织者或促进者,并且知道复工前项目/活动没有目标,我建议你应该尽快“改过自新”。通过访谈项目负责人或组织项目组讨论,补充确认项目/活动的目标,并在复会开始时发言,为了提醒你要特别注意或者进行必要的讨论,让我们明确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应该设定哪些目标。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点,也是下一步改进的重要经验教训和行动计划之一。

在现实世界中,另一个普遍现象是:很多人的目标比较笼统和模糊,比如“带队”、“完成销售任务”,这会使实际效果难以准确评估,影响后续的差异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不利于从复工中充分吸取教训。

为此,我们建议,在采取行动之前,我们应尽可能使目标明确和详细。

在军队中,目标的定义往往非常精确。

它们包括三个要素:

关键任务

执行任务所需的条件

可接受的成功标准

例如,在夜间,在2000码的距离内,在不平的地面上以每小时20英里的速度撞击坦克的准确率不低于80%。

这样一个清晰准确的目标,便于判断一项工作是否圆满完成,也有助于避免在评审过程中出现混乱和分歧。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区分目的和目的的区别。

虽然两者之间有很多关系,但有时很难完全界定,一般来说,目标是通过做某事而达到的效果(价值);目标是目标实现后要达到的情景,是衡量目标是否实现的指标。

清晰科学的目标可以更好的分解和实施,保证目标的实现。

在企业管理领域,对于目标的确立,一般认为符合smart原则,即满足以下五个要求:

特定的

可衡量的

具有挑战性但可以实现

相关,受控

限时

如果无法列出量化目标,也应尽可能仔细地分解,或制定一些关键里程碑或里程碑事件。

避不开这7个坑,你的复盘都是无用功

对目标缺乏共识

回顾目标时,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团队成员对对目标缺乏共识,彼此对目标的理解不一致。

这会影响每个人在执行中的相互配合,也会导致对同一事物和行动的理解和评价不一致,产生分歧、矛盾或冲突。

这通常是由于事先沟通不充分或目标不明确造成的。

因此,我建议,事先组织组员充分讨论目标、策略和计划,确保组员对任务的目标和成功标准有相同的认识否则,将失去评估绩效和确定计划与结果之间差异的基础。

同时,要把目标和计划清楚地展示出来,即把目标和计划清楚地写下来或张贴出来,让每个参与行动的人都能看到。

应该指出的是,关于目标和计划的共识是集体评估和反思的基础之一。孙子兵法中也有“志同道合者胜”之说。

如果在复盘中发现大家对对目标缺乏共识,要么终止复盘,要么组织必要的研讨,让大家能够从中学到重要的教训。

缺乏对目标的分解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步骤的规划

尽管有些团队在行动前就设定了目标,但他们往往不计划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换句话说,缺乏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法和行动措施的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赶快行动。即使团队成员对目标的理解相同,团队中的每个人对如何实现目标可能都有自己的理解,因此在行动过程中存在差异,很难产生合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在行动之前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将有助于理清复苏的主线,更容易找到失败和成功的根源。

否则,你会提出很多无法证实的甚至是其他副作用的“幕后黑手”,没有办法以计划为标准来衡量实际的执行过程。

当然,通过复课,团队成员可以理解:

在行动之前,我们需要就目标达成共识,并为实现目标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制定明确和可执行的计划。

这有助于提高团队效率。

避不开这7个坑,你的复盘都是无用功

报喜不报忧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在参与复牌时都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他们只谈成绩,不谈缺点。事实上,它失去了学习、改进和提升的意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① 我怀疑恢复的结果是否涉及我自己的利益;

② 如果你承认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你可能会丢脸或影响你的权威;

③ 自我感觉良好。

因此,解决方案也需要“恰到好处”。

总之,就是要明确复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让大家树立开放的心态,坦然地表达;

特别是领导要以身作则,主动反省自己,不遮遮掩掩,不护短,为大家树立榜样。

报告每日账目或参与细节

在实际的再交易中,特别是按部门或职能部门对工作流程进行审核时,很多人无法区分重要性,很容易成为“日报”,或引起不必要的讨论,纠缠于特定问题或技术细节。

如果是这样,一是使复会冗长拖沓,二是可能抓不住重点,产生有价值的学习。

那么,如何处理这个误会呢?

首先,恢复促进者应根据恢复的目的和主题设计恢复会议的议程,考虑是否有必要对过程进行评审,或直接关注结果,并对预期目标进行比较评价,找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

如果不需要回顾这个过程,可以跳过这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现象。

但是,如果确实有必要查看流程,恢复服务商将允许您提前准备和同步信息,无论是在会议开始时还是在本阶段开始时,都要事先说明复会的目的和规则,提醒大家关注目标,言简意赅,提高复会的效率。

其次,如果在会议期间仍有发言者或参与者在长时间地谈论所有事情,康复促进者应提醒他抓住演讲的要点

如果确实需要扩展,应向参与者介绍重播的逻辑或议程,并在参与者同意的情况下审查或记录过程,然后再进行进一步讨论(如根本原因分析)。

避不开这7个坑,你的复盘都是无用功

盲人摸大象或罗生门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项目或事件非常复杂,需要很多人的配合。

这样,每个人站在自己的高度和角度,只看到一些部分或碎片,很难看到全貌,从而造成类似“盲人摸大象”的局面。

其策略是确保所有主要利益相关者都在场,充分沟通,使用“思维指南针TM”和“因果电路图”等系统思维工具,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全局,看到完整的动态,看到驱动力变化背后的关键因素。

避不开这7个坑,你的复盘都是无用功

避不开这7个坑,你的复盘都是无用功

如果说“盲人摸大象”是指看不到全局,“罗生门”是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要求、经历等,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理解,不能达成共识,甚至产生冲突或冲突。

这也是重评结果环节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应的对策是:参与者需要深入、坦诚地交流,必要时可以利用人证、物证或其他辅助工具进行“现实再现”。

同时,要鼓励同理心,跳出标准,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

这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些误区,如细节纠缠、肤浅无序、思维局限、归责他人等。其根本原因之一是缺乏系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系统思维是有效恢复的核心技能之一。

跳跃

因为回放的内在逻辑是自然流畅的,很多人可能很快就“通过”了,所以,在实际的复苏过程中,很多人会在这个阶段之后“跳”到经验教训(甚至行动计划)阶段

,以为自己学到了什么,或者“后悔”,想想该怎么做还是不做。我称这种现象为“跳跃”。

虽然我不否认有些人,凭直觉、凭直觉、凭经验,在头脑中“过”一关后,可能会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在很多情况下,却经不起推敲。

如果我们不经历一个系统的、结构化的思维过程,我们很难保证得到的东西是真正重要的,即使是正确性和全面性也无法得到验证。

尤其是在团队恢复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脑海中“翻滚”,很难实现团队学习。

因此,它是一个结构化的团队讨论过程,需要遵循特定的步骤、逻辑或结构。

作为恢复促进者,您需要清楚地了解恢复过程,并指导团队逐步讨论恢复。

如果遇到队员“跳楼”的情况,应向队员说明复出的过程,使队员讨论能回到正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