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愤怒:像你这样的妈少有,这个家我再也不回来

之前,有一个女性朋友给我留言,和我讲了她与母亲之间的恩怨。

把“恩怨”这个词,用在母女之间,好像有些欠妥,但特定于这对母女身上,用恩怨这个词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女儿的愤怒:像你这样的妈少有,这个家我再也不回来


这位女性朋友叫马晓云,她和她的亲生妈妈,从她记事起,关系就没有融洽过,她努力改变过,但每次都已失败告终。

去年的腊月二十三,传统的小年,她和母亲又发生了一次激烈地争吵,争吵过后,她流着泪向我讲述了她与母亲的种种纠葛。

听完她的讲述,我发现马晓云与她母亲的矛盾,突出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马晓云与母亲和奶奶的关系。

马晓云是她的父母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但她与父母并没有太多的亲密感,生下她的第二年,马晓云的妹妹就降生了,父母就把她扔给了奶奶,她就完全由奶奶照管了。

马晓云的母亲与她奶奶的关系,也是充满矛盾缺少和谐的那种,但奶奶对马晓云却是付出了一个老人的所有。

女儿的愤怒:像你这样的妈少有,这个家我再也不回来

慈祥的奶奶


用马晓云自己的话说:我妈只是把我生了下来,奶奶才是养育我的人。

马晓云对父母没有太多的感情,对奶奶却是依恋又爱护。

婆媳不合,日常生活中就时常发生摩擦,每一次,马晓云都是站在奶奶这一边,替奶奶说话,替奶奶鸣不平。

本就有生疏感的母女,又多了一道隔阂。

最让马晓云伤心的是,奶奶病重的那一年,父亲打电话给她,让她去照顾奶奶,此时,马晓云已经成家了。

马晓云回到娘家后,父母就把照顾病重奶奶的任务,全部都交给了她一个人。

母亲理直气壮地对马晓云说:

你是你奶奶拉扯大的,现在是你报恩的时候了。

马晓云心理憋着火,但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又不好发作,照顾奶奶一个多月,她瘦了十多斤。

奶奶去世后,强挺着办完丧事,她回到家就大病了一场。

没有了奶奶,马晓云娘家都很少回了。

女儿的愤怒:像你这样的妈少有,这个家我再也不回来


我的观点:

婆媳关系在一个家庭里,真的不只是两个女人间的“战争”,它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

和睦的婆媳关系,会让一家人联系的更紧密,不和睦的婆媳关系,很容易让一个家庭受到内伤,殃及无辜。

马晓云出于感情从小就爱护奶奶肯定不是值得表扬的行为,她没有在奶奶与母亲之间扮演好应该充当的角色。

她是一个受害者,同时,她也是一个搅局者。

她应该用好自己的身份,缓和母亲与奶奶的紧张关系,但她没有,她与母亲对立的时候,她并没有考虑一个做母亲的心情。

母爱是伟大的,马晓云的母亲这一点做的也欠周全,婆婆病危,把照顾一个临死老人的任务全部交到女儿手上,也是一个母亲与儿媳不应有的举动。

情商的欠缺,在这个家庭里,是累积了很多复杂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

女儿的愤怒:像你这样的妈少有,这个家我再也不回来


2:马晓云与妹妹的关系。

马晓云的妹妹叫马晓燕,姐妹俩的关系也缺少该有的亲近感。

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还是因为马晓云与母亲的紧张关系而引发的连锁反应。

马晓燕也已经成家了,她是很心疼父母很孝顺父母的。

姐姐对父母不冷不热的态度,马晓燕是看在眼里,怨在心中。

姐妹两只是表面上和气,心里各有想法。

马晓燕对姐姐有很大的意见。

姐姐马晓云心知肚明。

两人都不捅破,长时间积累,很容易爆发更大的纷争,表面的平静,并不是很好的局面。

女儿的愤怒:像你这样的妈少有,这个家我再也不回来


我的观点:

妹妹马晓燕犯了一个和姐姐同样的错误。

都是亲人,每一个人都要为了亲人之间能够更好的相处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与智慧。

亲人之间,最忌讳的就是厚此薄彼,拉帮站队。

妹妹应该做一架爱的桥梁,在姐姐与母亲之间,化解误会,创造机会让两人良好的沟通,找回失去的那份亲情。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

同样,一个良好的支点,从这个点出发,可以改变一份关系的走向。

妹妹是这个点的最好扮演者,可惜,马晓燕并没有这样做。

3:马晓云与母亲的情商问题。

去年的腊月二十三,马晓云买了很多东西回到了娘家。

马晓云说:我有三个多月没回娘家了,我离我妈家只有十几里远。

女儿的愤怒:像你这样的妈少有,这个家我再也不回来


她是想缓和缓和与母亲的关系的。

回到家,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还正常,吃完午饭,母亲的一番话,再次激怒了马晓云。

母亲这次针对的对象是马晓云的丈夫。

母亲说了很多对自己姑爷的不满,不如谁家的姑爷孝顺,不如谁家的姑爷逢年过节给的钱多……

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

马晓云回想以往,看看眼前,再一次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怒怼母亲:我和我丈夫怎么了?哪里对不起你们了?在你眼里只有你二姑爷二闺女好是不是?世间少有你这样的妈,这个家我再也不回来。

马晓云满心欢喜的来,一肚子气的离开了。

女儿的愤怒:像你这样的妈少有,这个家我再也不回来


我的观点:

马晓云的母亲,可能是说者无心,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并不见得就是完全一致的初衷。

有很多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常常会口无遮拦的说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引起误会,激发矛盾。

面对这样的人,如果她真的没有明显恶意,还是不要与她计较为好,几十年她就是这样过来的,早已养成了习惯,已经无法改变。

马晓云因为心里有阴影的原因,就造成了听者有意的结果。

与其愤然离去,不如和母亲真诚交流,自己和丈夫真的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就向母亲耐心解释,母亲说的不对的地方,暂时不要和她争论,来日方长,日久见人心,大可不必争一时之长短。

关系的恶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关系的改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有了好的想法,还需要坚持。

女儿的愤怒:像你这样的妈少有,这个家我再也不回来


总结:

一个人的说话技巧、办事能力、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智慧,直接影响到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幸福与生活质量。

要求他人给予我宽容与理解,不如加强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你的素质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

距离问题核心越近,越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是人间真情离你远了,只是你走错了通往真情的道路。

我给了马小云几点自以为还算可以的建议,希望她早日和母亲冰释前嫌,迎来春光。

也希望妹妹马晓燕,找好自己合适的位置,为母亲与姐姐的关系改善,做出该有的帮助。

母亲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最容易化解的,因为血浓于水是最好的情感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