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難得一見的美景,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看看這是哪裡?

在雲州,樂山也樂水。如果你看到一條河又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叫它桑乾吧,這十有八九不會錯。這是古老的水系,是孕育了華夏先民的大同湖的孑遺,是大地上有生命的《水經注》。

山西大同難得一見的美景,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看看這是哪裡?

桑乾河流到雲州這一段匯聚了御河、坊城河等水源,河面寬闊,水勢浩大。在酈道元的筆下,隨著㶟水又東,又東的指向,我們看到了河流的形貌,也感受了西漢白登之圍、北魏臨水而興,石炭之奇、樓閣之盛,歷史人文,躍然紙上。雖然桑乾河和支流也有改道,但從黃土地上的河床遺蹤、從山脈和沿岸一些相對穩定的座標以及方誌、史料,我們還是能感知它的今天和過去。

山西大同難得一見的美景,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看看這是哪裡?

“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在唐人筆下桑乾是雲中遠地,是往北再往北的“水寒傷馬骨”的地方。

山西大同難得一見的美景,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看看這是哪裡?

清末兩位本土文人寫下了有關桑乾河的詩句。“層冰開沍客心驚,每到春秋阻旅行。西望河源來馬邑,東連山勢拱燕京。懸崖陡立千尋峭,鐵索凌虛一道橫。步步輿梁無痛涉,回頭共說險途平。”這是同治年間進士、大學士、宣統帝師李殿林在辭官回鄉後為西冊田村桑乾河鐵索橋寫下的詩文。當時河水之盛、春天凌汛之猛、秋水徹骨的寒冷和橋樑帶來的便利可以想見。“壯歲曾為塞外遊,老來鞍馬未能休。多情唯有桑乾水,照我紅顏又白頭。”清末最後的進士王藎臣詩句裡更多了幾分傷感和落寞。李王二人籍貫一個雲州,一個渾源,桑乾河是故鄉水,也是他們人生波浪的寫照和見證。

山西大同難得一見的美景,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看看這是哪裡?

往事越千年,如同所有傍河而居的民族一樣,魚梁,鉤叉、罾網、渡口、舟楫,引水灌溉,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人類的求索前行這也是一條不息的生命的河流。

山西大同難得一見的美景,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看看這是哪裡?

生於斯,長於斯,終老於斯。

願太陽永遠照在桑乾河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