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發展趨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的主要標誌有兩個:一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務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如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使中華民族“強起來”?

十九大報告主要提出12個具體方面的強國建設即:製造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由此引申出新時代中國的發展趨勢:

(1)工業化進入後期,進入全新的人工智能製造時期,即進入人工智能製造時代,“智能大腦”決定製造流程,大量的無人工廠、無人車間、無人物流、無人售賣將成為常態,並對產業結構、社會就業、倉儲物流、用戶體驗,以及產業鏈、價值鏈等產生革命性影響。

(2)市場化進入深度改革期,改革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進入了啃硬骨頭的時期。就經濟體制而言,營造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營商環境,包括登記物權、稅收稅制、投資者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跨國貿易、治安環境等的統一規範,立法保障,成為當務之急。

(3)以5G為主要標誌的新技術突破期,由信息技術到人工智能技術的革命。5G的關鍵是萬物互聯和無延遲,使無人駕駛、遠程醫療、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精準控制等得以實現,將極大改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事關國家命運和安全。

(4)人口老齡化進入凸顯期,進入應對老齡化和鼓勵生二胎的交匯期,加強人口再平衡的規劃,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制定對失獨老人特別關愛的政策,大力發展保障性的銀髮經濟,完善敬老養老設施機構建設,使得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5)生態化建設進入關鍵期,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尚未出現趨勢性好轉,加上生態問題積重難返、背後利益盤根錯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稍有放鬆就會前功盡棄。因此,“十四五”規劃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力爭“十四五”生態環境出現趨勢性好轉,為建成現代化的美麗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6)社會治理現代化進入全面推進期,進入新時代,發展和穩定都面臨新的形勢,面臨既要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又要樹立國家總體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任務。在這一進程中,全面依法治國,加快社會治理法治化進程,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至關重要。

智能化發展,深化改革,5G及時,老齡化,生態文明,社會治理,六大板塊是十四五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創業者需要關注的領域,國家治理的同事必定催生一波政策福利,抓住政策福利,實現財富自由,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吻合才是長久發展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