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甘心平淡,想辭職創業,靠不靠譜?

品多多VV


辭職創業靠不靠譜,其實不在年齡、不在背景、甚至不在想法,而在於自身靠不靠譜!


作為接近45歲的同齡人,我一直在企業工作,談談我的看法,希望會對你有幫助:


一、現狀

1、一般而言,事業單位很多都是參公,在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是有嚴格規範的,年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大部分情況下,通過年齡能夠相對準確的判斷一個人在其中的發展情況,職務、職級、地位等。


2、無論是管理崗、技術崗還是工勤崗,45歲,應該屬於中層領導的年齡區段,或者雖然在職務職級上沒有達到中層,但是在處室屬於業務骨幹。


3、問題中提到不甘心平淡,說明當事人可能沒有達到這樣的職務職級,某種程度上,屬於單位中的失意者。


4、當然,失意會有很多原因,我們不去考慮具體的環境或者領導因素,僅僅從個人角度來看,是不是有個人在能力、人際、性格等方面的不足?


5、45歲,職業生涯已過大半,才不甘心平淡,那麼之前的近20年在做什麼?做了什麼?做好了什麼?能做什麼?

如果,做了很多,做好了很多,那為什麼失意?

如果,一事無成,那麼不甘心又能如何?


二、辭職創業的想法緣由推測

1、前文提到的20年職場不順,或者是一事無成,或者是渾渾噩噩,或者是沒有進展......不順是實際狀況。


2、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刺激:

(1)曾經自己帶過的小年輕已經成為了單位骨幹,甚至是自己的頂頭上司;

(2)在某次同學聚會上,當年不如自己的某某某居然也混的風生水起,成了單位裡的頭頭;

(3)在家庭中,遭遇中年危機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配偶把個人與別人的比較,孩子與別人父母的比較,親戚朋友對個人事業的評價等,有時候,一個刺激都會讓人頭腦發熱;

(4)越來越大的家庭開支,和穩定不動的家庭收入。

......


3、不斷從網絡上看到發財、做項目、創業成功的案例,一個個畢業的學校、曾經的經歷、單位的背景、窮苦的出身,沒有一個比自己好的,結果都麻雀變鳳凰了,不創業,有點傻啊。

謊言重複10000遍,有了變真理的趨勢,覺得自己不創業都對不起這一生啊。

以上,純屬臆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算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


三、創業這件事,本來就不靠譜

1、創業,一定是九死一生的,成了的人說自己的運氣,想幹的、要乾的人一定得相信實力、依靠實力。

你看到的案例,要麼是包裝過的,要麼是九死一生走過來的,要麼就是假的,也就是真的一定是運氣,你有沒有?假的一定是忽悠,你信不信?

運氣,不要相信,要不,你早通過買彩票致富了;

忽悠,不要相信,要不,你只有掏錢當韭菜的份。

實力,你有沒有?20年都沒有展現出來,藏得夠深啊。


2、創業,看上去的很美,因為你只看到了閃亮舞臺上的聚光燈和粉墨登場,沒有看到後臺裡,披荊斬棘披星戴月赤膊上陣的血路拼殺。

原罪、洗地、扒黑

......看看這些就知道,他們的一路走來,除了最後的鮮花、掌聲、美女、財富,更有曾經的委屈、無奈、消沉、抑鬱,甚至命懸一線。

這些,當你坐在辦公室喝茶、看報、開會、學習,暢談世界縱論古今的時候,永遠都不會想到,有一群人在怎樣的拼命!


3、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能幹什麼,這些問題很簡單吧,能說出個子醜寅卯否?

光有離開現在的環境,去辭職創業的想法不行!

網絡上每天都有無數的人在問:我想創業,應該做什麼?對於沒有目標的航船,所有的風都是逆風。

連走哪條路都要別人指出來的時候,你又能去哪裡?

你有的,

是20年的工作經驗,與創業有多少契合?比如你是雜誌社的,做個自媒體,思維和套路完全不同,你怎麼轉型,至少轉變思維。

你要的

是與40多年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但是在到達這樣的生活之前,九九八十一難的磨礪,你有沒有心理準備,能夠承受幾許?

比如,幾個月可能沒有收入;

比如,投入全部身家,可能一夜之間全部化為泡影;

......

你能幹的

不是由領導或者你自己來評價的,而是市場、社會來評價的,方法就是用錢投票,對你幹得好,願意買單,幹不好的,無情拋棄。


創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場動機之戰,動機可能一會兒就消失了,也可能永久的存在,能夠為動機持續努力的人並不多。

就像,年輕的時候,我們看到美女,兩眼放光,真正去追的不多,能夠持續努力的追的更少,能夠堅持到底追到手的非常少,追到手而且走到底的有幾個?就像問題中的當事人,20多年前,當然憑藉優異的成績或者其他進入這個事業單位的時候,一定是大家眼中的別人家孩子,20年後,他已經在猶豫著放棄了......


4、創業其實就是自己為自己建譜

沒有領導和組織,規劃好未來的一切,按部就班的執行就可以了。

從頭開始,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需要你去組織資源、去滿足需求、去實現盈利。

說到底,創業的譜,就是自己。

現代的創業,當然是講究團隊的,不過首先要行,才會有人願意跟著你,或者有人願意要你加入。

與事業單位不同的是,創業是為了實現具體的量化目標而努力,看得見摸得著,而不是保證一個體系的正常運轉就可以了。

唱別人的譜,還是建自己的譜,哪個更靠譜?這個答案對於每個人是不同的。


其實,肯德基的桑德斯上校是在65歲、華為的任正非是在43歲、沃爾瑪的山姆沃頓是在44歲才開始創業的,按這個來說45歲真不完,但是,創業真不是按照年齡來劃分的。

說到底,創業的美,就在於沒有劃分的標準,人人皆可,一切皆有可能。

問題在於我們自己:

有沒有清晰的認識——對自己;

有沒有清晰的目標——對未來;

有沒有清晰的規劃——對明天;

有沒有持續的動力——時時刻刻?


對於辭職創業,僅有想法和勇氣遠遠不夠!你有譜嗎?


鏡頭iread我讀


2003年,我在單位乾的順風順水,為了追求不同,46歲從體制內辭職,雖沒有達到人生目標!目前狀況是退休,有房有車,有情人,銀行長期存款300萬。

我信“愛拼才會贏”!兄弟,準備好了就拼一次,為自己而活!不負時光!


中國重慶人阿丹


你已經沒有機會了。

除非你是特殊人才,否則,你這一生,只能這樣話下去。

有句話叫"不白活一回”。

但人生有幾人不白活一回。多數都昏昏沉沉的過一生,不能活得太明白,明白了,就難活。

這是生活的艱辛,更是生活的無耐!

你現四十五歲,前二十年都在事業單位工作,你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單位,而今,你多入中年,怨捲了這種工作想離開,但是你想過沒有,這些你的工作的陣地在什麼地方,你的圈子在什麼地方,你離開了這份工作去創業,能幹些什麼事情,這都是值得深思的事。

今天的在會,就業難,做生意難,要創大事業更難,加上事業單位有這樣長工齡工資不算低,當然這是固定工資,但你算沒算,一年下來加上五險一金多少錢。當你辭職出來投資別的事業,既要投資一大筆資金,又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比上班艱苦很多),到時除幹打淨,可能餘下的還沒幹工作的多。

你穩住工作,堅持十多年,到時退休,國家有保障。

生活是把稱,稱你過去稱你未來。

人生是把刀,可殺盡世界邪惡又可將你推向忍峰。

這把刀既可開拓你的未來,又可滅殺你的一生。

路是自己選擇,但走好了就好,走錯了可能難回頭。


職場低層


福巖:建議不要辭職創業,這個想法很不靠譜。其實在事業單位可以斜槓創業,怎樣進行斜槓創業?下面說一下。

45歲的年齡,而且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創業的想法而衝動。其一如果辭職創業首先帶來的是後續的社保,以及退休之後的待遇可能付諸東流。

其二當下的經濟形勢不適合提問者這樣的人創業。 2018年,2019年,這兩年有多少創業者前赴後繼地死去,這個數據可以查詢得到,現在創業可謂是高風險的職業。

斜槓創業

對於斜槓創業這個詞,一些人很陌生,尤其是像提問者,這個年齡更是陌生。巨大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有8000萬人在斜槓創業。其中6000萬人有不止一份的在職工作,並且這部分人已經計劃,把副業變成主並且這部分人已經計劃,把副業變成主業。

提問者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事業單位職業去做斜槓創業。比如教師的職業,現在完全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的知識傳播。互聯網不發達時,一個人民教師想體現自身價值,只能在三尺講臺上或者是課後補習班。

但是現在互聯網來了,可以通過自媒體展示人民教師的價值。在互聯網上,一名人民教師可以面對一個學生,也可以面對一萬名學生,這就是互聯網的牛逼之處。

只要你有價值互聯網上就會有你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傳播價值的職業。比如醫生,律師,會計,人民教師,體育老師等等人群都可以的。

所以安心的在事業單位繼續工作下去,利用好事業單位工作性質,進行斜槓創業。祝你成功!


福巖


創業不需要辭職來增加儀式感,更不要去喝什麼創業的毒雞湯,尤其是你45歲的年齡的時候。

我之前也是有個叔叔,48歲的時候從一個小有職權的事業單位小領導辭職,去搞創業。結果錯把單位的平臺當做自己的能力,到現在開個小飯館勉強混日子。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所以我認為你需要做好家庭、方向、善後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家庭的支持

45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按慣例來說沒有提拔的話,正是在中堅崗位和二線崗位之間搖擺、過渡的時候。這個時候的你應該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的身體是否健康?孩子是否面臨結婚、買房壓力?伴侶的工資能否撐起家庭的運轉?

這些情況下你談辭職是否合適?

二、方向的問題

為了理想、不甘於平淡創業,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你是否已經明確了方向和目標?是一股腦的先把職辭了,再說找個什麼行業進去?還是選了一個你自己覺得不錯的行業?你對這個行業的瞭解又有多少?去試過水深水淺了嗎?

這些都沒試過就敢一個猛子扎進去麼?

三、善後的問題

辭職和創業並不衝突,尤其是你還在事業單位這種相對較好的單位的時候。你離退休的年級也不遠了,申請調個閒職是有足夠的理由和關係的。

這樣的情況下,一邊上班一邊創業豈不是更好?

如果失敗了反正還有分工作,不至於斷了收入來源。

如果真的成功了,再說辭職也不遲。

總結來說,創業和上班並不衝突,只是很佔用你90%以上的精力而言。

更多精彩好書解讀,職場攻略、精彩品評請關注本頭條號“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經管勵志書籍評級


那要看你實際情況啦。

這個問題的有位仁兄說有好的靠譜的項目再考慮辭職,我跟你說天下沒有靠譜的項目。頂多是成功幾率大點,完全不找邊際的除外。創業百分之九十幾都會是失敗的,你要做好思想準備。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你會失敗,但是並不是一點收穫也沒有。你能收穫什麼呢?收穫的是酣暢淋漓的戰鬥人生,把它當做一種修行。

從年齡上來說:有人說,45歲,人生也就這樣了,平淡的度過餘生。我覺得年齡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你的心態,你離65歲,75歲還差二三十年呢。即使到了65歲,沒準還能再折騰折騰。

其次,你要是覺得穩妥點,再靠個幾年,拿了退休金再說。你要是覺得錢算個什麼東西,老子就是牛逼,不在乎這個退休金。老子已經脫離了低級趣味,朝著人生更高的境界去努力,去創業不僅僅是為了充滿銅臭味的錢財,更多的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那現在就趕緊辭職,做你喜歡做的事情。

從我個人觀點來說,事業單位是挺好。但是面對著這可憐的六便士,我寧願要我的大月亮。我不要價格,我要價值,這個答案你滿意不?


每日睡前電影推薦


彭堤|不管是20歲、30歲、還是現在你45歲,對於我們每個人都不甘心平淡,金錢、榮華、富貴、吃、喝、穿、住 、行,等都促使創業者的心。

創業有風險,該不該創業?該怎麼創業?那怎麼創業呢?通過一組數據來看看。大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有8000多萬人在斜槓創業。其中6000萬人有不止一份的在職工作,並且這部分人已經計劃,把副業變成主業並且這部分人已經計劃,把副業變成主業。

兼職,幾乎人人都知道,但是,斜杆創業卻並不為人熟知。

斜杆創業值是的不在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選擇多重職業和身份,過著多元化生活。

斜杆創業,是通過自己多元化能力而獲得的工作。比如你是一名會計師。但是你特別喜歡手繪,業餘時間,你可以通過教手繪技巧去賺錢。

如今,互聯網的發展又為“斜槓創業”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如互聯網興起的自媒體,如運動健身、教育、私廚美食等等技能分享平臺,就幫助供需方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讓大量技能擁有者擺脫機構的束縛,直接為用戶提供服務。只要利用你的價值在互聯網自媒體上都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您有更好的看法想法,請留言共同與 探討。


彭堤


45歲事業單位,出來創業是很不靠譜的了。事業單位的運行機制是很死板僵化的了,在這個體制下形成的思維模式基本與瞬息萬變的市場是格格不入的。

我個人也是從國企出來的,自從意識到這些問題跳出舒適圈,是在32歲,一樣要經歷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沒有一定的社會積累,創業談何容易

當然,很多時候也不能一概而論,除非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在你的工作中已經積累了足夠社會資源,要確認是可以相互創造價值的,而不是因為你所在單位自帶的光環;第二,明確的市場機會,我見過很多人都是從事與原單位相關的工作,但是可以提供更靈活、更有效率的服務,從而從市場上分得一杯羹。甚至公職都沒有辭,國家鼓勵事業單位和科技人員的兼職創業。第三,有良好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組織經驗、管理能力。這個就不詳細展開了,一句兩句也說不完。總結一下就是能吃苦、能容人。最後就是心態轉化,從以前大事不著急,小事不關心要轉變成事事操心,外求客戶,內攏人心,把所有的面子都要扔到地上。二三十歲的甲方就能把你呼來喝去的,你能不能受得了。

綜上,自己要想清楚,45歲上有老下有小,一步邁出去就回不來頭了,慎思。


禪月水清音


創業,任何時候都不會晚!

這個時代,高齡創業、大器晚成的例子,簡直數不勝數:

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

宗慶後,44歲創建娃哈哈;

傳志,44歲創建聯想;

陶華碧,50歲創立老乾媽;

張忠謀,55歲創建臺積電;

王守義,60歲打造了“王守義十三香”名牌;

褚時健,74歲重新創業,成為中國橙王;

周家礽,原滇虹藥業創始人,84歲高齡時選擇了再次創業,從事護膚品、保健品的研發、銷售;

......

當然了,這些都是牛人,大神級別,我等凡夫俗子只能膜拜。

只要有夢想,有創業激情,那就去拼搏吧!


在創業之前,我們必須要反覆拷問自己:

我創業的初衷是什麼?我渴望通過創業得到什麼?

題主計劃辭職創業的理由,是“不甘平淡”,那麼,究竟是哪方面讓你覺得平淡了?

是穩定但微薄的收入?

是不自由的時間?

乏味的工作?

虛假的人際關係?

自己的理想抱負無法施展?

......

創業後,會不會在短暫的興奮期過後,你又會感到平淡?你能一直保持初心,一直堅持下去嗎?


創業的理由找到了,那麼,就是最實際的問題了:

做什麼項目?怎麼做?

一、創業最忌跟風

人家賣菜賺錢,你去賣菜;開飯館賺錢,你去賣飯;洗衣店賺錢,你去洗衣;網吧賺錢,你去開網吧......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像我家樓下,最開始有家“綿陽米粉”生意很好,短短半年之內,冒出三家來;打印店生意好,一年後,方圓2公立也有了5家;賣菜的有十幾家;宜賓燃面,5家以上;東北餃子館,一條街有2家......

這些同類型的商品或者服務,必然會分流客戶。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大家生意都差。

二、創業要有獨特性

首先,要有獨特的本領。

我有個鄰居,原本是職中老師,生活安穩,他做的滷菜簡直一絕,唇齒留香,回味無窮,在親友的勸說下,他辭職專心賣滷菜,年收入是上班時的十倍以上。

其次,能擁有獨特的資源。

有個朋友的朋友,他哥哥在政府部門上班,有關係幫他借用幾十家建築企業資質,他就註冊了一家建築公司,利用這些資質,天天到處幫人投標、圍標、評職稱、代理課件等等,同時坐等自己公司資質升級、升值。當然,這個行為有點違規了,不推崇。

還有,要有獨特的市場。

我朋友的老婆,起初在培訓機構當英語教師,後來自己成立了一個小培訓室,因為她的教學質量不錯,很多學生家長都是慕名而來,自然,生意也就好了。

同時,還要持續保持獨特性,不要輕易被模仿。

比如說,小區剛住交房需要裝修,你是第一家賣五金建材,短時間內肯定生意很好,但沒多久,別人也開五金店了,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價格,顧客買東西那就隨機了;但如果你賣產品的同時,還包安裝維護、送貨上門,客戶自然就願意選擇你的了。

三、創業要事必躬親

很多人創業了,自己當老闆了,架子就起來了,開個店僱個人照看,自己當甩手掌櫃,這種肯定是不行的,我表弟開奶茶店、老家堂哥開超市,都是因為這種模式虧本倒閉的。

還有的人,找人合夥開店,自己出了錢佔個股份,然後就不管了,坐等年終分紅。這種模式,其實都不能算創業了,只能算投資,以我周圍人為例,大部分都是虧:

我老婆的一個朋友,投資20萬和人開茶樓,最後虧本的時候,20萬隻換回了兩個特大花盆;

我發小,投資開酒樓,合夥人坐牢去了,一切債務自己攤上,天天被人圍堵;

我前同事,投資火鍋店,10萬塊丟進去,只自己家人去吃了幾頓免費火鍋。

......

所以說,創業必須要親自把控細節,事事需躬行。


彌江小地主


山西1哥認為你的想法不靠譜。不是說45歲不適合創業,也不是說不甘心平淡的理由不充分,而是因為你提出的問題,暴露了你的底細:你自己都感到沒譜,別人是給不了你譜的。如果有人會因此支持你,那你的前面一定是坑。


第一,45歲創業,其實應該是一個靠譜的年齡

我覺得,45歲,是一個人做事最靠譜的年齡段,當然也包括創業。

45歲,精力依然充沛。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人,孩子基本過了最纏人的年齡,父母的身體尚好,無論是在什麼樣的行業,處於什麼樣的崗位,都有滿滿的精力可以發揮。

45歲,經驗足夠豐富。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人,該經歷的事情基本經歷過了,該嘗試的酸甜苦辣也基本嘗過了,哪些事情可幹,哪些事情不可幹,前方的路上哪裡有河哪裡有坑,心中基本瞭然。

45歲,心智基本成熟。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人,不僅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加客觀的認知,而且對自己的瞭解也更加深刻,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和判斷力顯著提升,自我把控能力基本形成。

你能說,這不是一個人做事最好的階段嗎?


第二,不甘心平淡,是一個人成長最好的理由

我曾經是一個農民,因為不甘心像我的父輩一樣,在一個小村莊裡平淡地生活一生,所以我想進城,這才有動力不斷學習,歷經臨時工、正式工、幹部等職業身份,最後走到了城市。

你曾經是一個工廠的普通員工,因為不甘心一輩子過三班倒的生活,所以才通過不斷的努力,硬是由一個普通員工,當了班組長,進了車間領導班子,最後又成為廠級領導。

他曾經是一個普通的機關幹部,因為不甘心混吃混喝混生活,不想過這種一眼看到退休的平淡日子,所以才邊工作邊儲備能量,時機一到,走到了創業者的行業,既玩了一把心跳,又把業務也做得風生水起。

……

我認為,這是45歲年齡段的人應該具備的狀態,而這,全是源於心有不甘。


第三,45歲還問別人這件事情靠不靠譜,恰恰說明你還不靠譜

我對題主的判斷是,在事業單位幹了二十多年,雖然不能說一無所獲,最起碼所獲不多。在45歲時突然覺得不甘平淡,突然變得想法多了起來,不知道題主是不是覺得唐突,反正我是覺得過渡得太不自然。

我們如果把人生比作是演一場大戲,題主就是其中的一個演員,這種沒有任何過渡的角色轉換,不僅是觀眾難以理解,就是自己也很難適應。也許有人會說,你說得不對,川劇變臉就沒有過渡,它演得就是一個出乎預料。但是,川劇變臉演員背後做了多少過渡,你知道嗎?

顯然,題主就是一個沒有進行過任何準備的“變臉演員”,到此,還有誰會認為題主的想法是靠譜的呢?

45歲感到不甘平淡雖然有些遲,但也絕對談不上晚,所有大器晚成的人,一般都有這樣的特徵。建議題主不要辭職,而是以此為基礎,廣泛吸納各種創業知識,利用幾年時間好好“強身健體”,條件成熟時再離職不遲。

我也相信,到哪時題主也再不會提這樣的問題了。



總之,山西1哥認為,1、不甘平淡對任何人來講都是好事,它可以激發一個人自身成長的動力。2、人生猶如寫文章唱大戲,需要謀篇佈局,不能心血來潮。3、45歲是人生黃金時段,不能自暴自棄,應當沉心靜氣,自添能量,以圖東山再起。

我是山西1哥,混跡職場30年,喜歡琢磨職場上的那點事兒。我所說的話,只給想聽的人聽,是你嗎?關注我,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