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请一定要读读这本小说

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很简单,却又不简单,终此一生,又有几个人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呢?

与许多书籍不同的是,这本小说,它没有讲道理,也没有一句话在告诉你,我们该如何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一个普通的早晨,爸爸、妈妈、哥哥、妹妹,每个人按照日常的节奏打算去上班、上学…,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莉迪亚,家中排行老二,父母的掌上明珠,早已在凌晨死去…

故事就这样展开,是谁杀死了父母的掌上明珠?是谁剥夺了这个家庭的幸福?

父亲内疚不已,母亲一心想要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有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于是全书就从父母的结合开始说起,讲到了种族差异、人性的弱点,讲到了他们的幸福以及岌岌可危的家庭关系,更加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伴随父母关系发生变化,儿女性格的波荡起伏…

《无声告白》: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请一定要读读这本小说


为什么我会说推荐为人父母去读一读呢,原因有二:

其一,当你把自己的期望、梦想强加到儿女身上时,你以为自己看到了希望、有了明天,殊不知一个迷失自己的孩子或许不能够茁壮的成长。

莉迪亚就是如此,爸爸是黄种人,他从小就因为不能与身边的白种人交朋友而耿耿于怀、有着深深的自卑,当然他不认为自己自卑,他也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人差,大学教授、身份光鲜,为他塑造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因此,当他和莉迪亚的母亲,一个白种人结婚时,他从来没有提及过自己的家庭、已过世的父母,他认为一切都过去了。然而,当莉迪亚的外婆对这桩婚事提出异议时,哪怕就那么几句话,他深深的自卑就埋在了心底…

当莉迪亚在一次事件,成为夫妻二人的掌上明珠后,爸爸每天最关心的是“你在学校里怎么样啊,有没有交到新朋友,某某最近在忙什么,下次可以请她来家里玩…”,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没有朋友的莉迪亚,每天晚上假装给同学打电话,聊的不亦乐乎…

妈妈的症结是自己大学没有毕业就结婚生子了,她渴望实现自己的医生梦,因此她给莉迪亚买了很多书,她认为自己的女儿不能像自己一般相夫教子、围着锅台转,她应该活出她自己…

就这样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莉迪亚,从没有快乐过,为了父母的喜乐,她一直活在压抑中,最终走上了自己的不归路。

当然,小说是艺术化的生活,但道理却显而易见,故事中作者从没有讲过任何道理,但就像书名一般——无声告白,莉迪亚的死说明了一切。

其二,父母的关系是否和谐?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直接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健康成长。

莉迪亚为什么会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为什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她身上?小小年纪的她为什么又接过来了如此重任?

一切都源于那次事故,在她五岁那年,外婆去世了,外婆从小对母亲的教育就是学女工、相夫教子,当母亲突然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毫无意义时,她决定重拾学业,在职业上有所发展。

于是,悄不声息的,没有留下任何言语,母亲就这样走了,一连三个月,毫无音讯。父亲带着两个幼年的孩子,一片凄凉。每个人都在反思,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对,把母亲气走了吗?

当母亲发现自己怀孕,不得已回来时,对五岁的莉迪亚来说,她异常珍惜这份团圆,不在惹父母生气,他们开心就好。

就这样小小年纪的孩子承担了本不该她承担的压力,变成了小大人。慢慢的当她不能承受如此之重的时候,悲剧就发生了。

阅读过程中,我一直想知道凶手是谁,是隔壁的坏小子吗?读到最后才恍然大悟,或许有种族的背景,但最最重要的还是这样一对父母、这样一个家庭导致了少女的死亡。

《无声告白》: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请一定要读读这本小说


无声的告白,小说通过无声的方式,通过一个少女之死,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我想重要的还是对父母的告诫:

一是,正确认识你自己,不要放弃自我的成长,而把所有希望都强加在孩子身上。

莉迪亚的母亲就是典型的例子,当第三次怀孕之后,对医学的追求完全放弃了,致力于培养莉迪亚,买各种高深的书籍,提前学习不同课程…

这不正与当下的许多父母相似吗?或许上辅导班、听课程我们不能全全否定,但至少不要自己每天买买买、打游戏,强迫孩子学习。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个大学同学,她目前在做幼儿教育,自己每天很忙,年幼的儿子被带动的,主动写作业、读课外书、做运动,劲头儿不比母亲差。

或许身体力行才是最好的教育,而不是我曾经苦过、累过,现在轮到你了。学无止境,当你不放弃自己,一直在成长的时候,耳濡目染中也会对幼小的他(她)、他们(她们)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为人处事要讲究方式方法,你不再是孤身一人,一切请考虑后果。

当莉迪亚的母亲决定去完成学业的时候,这点可以理解,但是一走了之、玩消失游戏,就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了。

说走就走、说回来就回来,从来没有考虑过对孩子的影响,以致于当她认为一切都很好的时候,自己最爱的孩子竟选择了轻生。

这究竟是谁的错呢?倘若没有她的儿戏、不负责任,又怎么会有如此结局。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性格的形成都是父母一点一滴中汇聚而成的,请谨记,你不再是一个人,不能太任性,万事请留有余地。

三是,一个家庭要想幸福美满,唯有爱。

这个家庭里除了莉迪亚,还有哥哥和妹妹,哥哥爱好天文,父母从未关心,妹妹小小年纪永远是站在角落里的人。

哥哥想逃离这个家,因此当他终于考上大学的时候,感受到了释放,也正是因为他要离开,莉迪亚没有了救命稻草,选择了轻生。

一个家庭,一个没有爱的家庭,就仿佛是驿站一般,生活在里边的人找不到归属感,压抑的空气令人想要逃离。

或许幸福一直都很简单,不是大富大贵,不是鱼翅燕窝,而是一家人健健康康的,用爱筑起一个港湾,躲风避雨,很心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