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寺”题匾及一副对联:道出人生苦痛的根源


“智通寺”题匾及一副对联:道出人生苦痛的根源

寺院

朋友们知道:《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第一次为官受挫,游览天下名胜古迹,在扬州受聘为林黛玉的家庭老师。有一天闲暇,偶至郊外赏鉴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的一座朽败庙宇前,看见门前匾额上题着“智通寺”三字(脂批是: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门旁有一副旧破对联云:“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的第一印象是:‘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而脂砚斋在此处的批语是:“一部书之总批”。

说到这里,我们不仅要问:作者为什么把这座破败寺庙题名为“智通寺”?而且被脂砚斋批为“一部书之总批”呢?笔者以为:按照脂砚斋评注的“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两句来看:答案其实就隐在两字的互为因果上,即:“通”者为“智”,“智”者必“通”,设若不通,势必衰败。所以,作者才为寺庙取名为“智通”。可如果再问一句:何者为通,何为不通?按照医理: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关键的是看人的身体是否有病痛。假如一个人气血通畅便无疼痛;有疼痛便说明其气血凝滞有不通之处......医理如此,人生亦然。人生在世,假如不通天理和人道,一味地自我中心,受一已私欲的掌控,势必处处碰壁,心浮气躁,造成内心极大的痛苦而无以解脱。其结果必定像这座破败寺庙的龙钟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生命衰败,终至于毁灭......


“智通寺”题匾及一副对联:道出人生苦痛的根源

重新上位的贾雨村

这样以来,即可明白此幅对联的深意:上联的“身后有余忘缩手”说的是人处顺境时的易膨胀,因为欲壑难填总爱把事情做绝而不留后路;下联的“眼前无路想回头”是说人处逆境,山穷水尽时想回头为时已晚,只剩下懊恼与后悔——究其原因,则为不“智”不“通”所导致,这就是造成人们痛苦而无以自拔的根本原因......比如贾雨村的两进官场,第一次被贬是因心高气傲,“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当他尝尽了宦海沉浮之苦,凭借贾府助力“补授了金陵应天府”之后,为保官位,他徇私枉法,胡乱判了葫芦案,以取悦贾政和王子腾。后来又与贾赦、贾珍等人沆瀣一气,利用手中职权,强取石呆子的古扇行贿,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终至于落下个“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的可悲下场......由此可见,这副对联显然直接针对的是贾雨村,可又不尽然。比如针对的还有贾赦、贾珍、贾蓉之辈的花天酒地、贪得无厌;王熙凤的机关算尽,疯狂敛财;贾敬的荒诞怪异,梦想成仙;王夫人与薛姨妈母女对“金玉良缘”不择手段的促成等,莫不如此......


“智通寺”题匾及一副对联:道出人生苦痛的根源

贾雨村与门子

由此可见:脂砚斋所批的“两句对联,乃一部书之总批”可谓恰切之极!不但如此,也是对后世读者的警醒,难道不是么!

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甲辰本百二十回和高本《红楼梦》

《红》海无涯,欢迎评论、转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