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讲古丨净峰人天保舍趣闻三则


惠安讲古丨净峰人天保舍趣闻三则


净峰人天保舍趣闻三则


讲述者:张良才

记录:张汉辉


天保舍姓蔡,字物华,净峰镇五群山后村人。一生贫困,善诗文,精中医外科。其先祖为清代举人,所以子孙辈就因荫例称舍人,生年不详,1945年去世。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趣闻……

一、巧联宿句


天保舍有一堂祖叔乳名乌猪(乌:原名荷的谐音)舍者,在小岞南赛村教私塾。

一天,天保舍的祖父走访其塾,当晚并留宿塾中。翌晨,祖父按惯例(书友或游学者访塾时,素有帮塾师教书或批改作业的习惯),手执朱笔给学生们圈点新课和批改对句。

这时,一启蒙学生前来受课毕,祖父见其眉清目秀,乖巧伶俐,便问:“你父亲是谁?”答:“名叫乌猪。”祖父一听,有所感触,遂向学生索来“对簿”说:“我这里有一句,让你对下联。”小学生说:“我才读完《论语》,学浅不会对。”祖父说:“你可留着慢慢对。”

乌猪舍在旁边一听,知其堂兄性极诙谐,必有寓意;接过“对簿”一看,天啊!上面写着:“父乌猪、师乌猪,乌猪之子跟乌猪,猪父、猪子、猪先生。”真是啼笑皆非,但又无可奈何,只好苦笑相对着。

这一下联,天保舍的祖父也一直没有对上,老是憋在胸中,待到临终之际,还特地对儿孙辈交待说:“由于我一时戏谑,出了对句,几十年了自己也难对得出,内疚良深,愿汝等各自在意,务必对上,以完宿愿,而慰我于九泉......”时光流逝,又过了几十年。天保舍的父亲也相继作古人,可是对子仍旧还是没有下文。......

这年初夏的一个傍午,天保舍从山后村省家返回村塾。路过新桥村村民陈红狗家门口,偶尔瞥见陈红狗的胞弟正在遮阳下,备酒热情招待知己朋友张红狗(净峰镇炉内村人),双人引壶对酌,谈论家常。由于皆是熟人,二人一见天保舍,就邀他入座。

席间,相互动问之下,方知陈红狗外出,其弟代之以尽地主之谊。酒酌,天保舍触景生情,文思一涌,句上心来,拍手大呼:“来,请各浮白三大杯,以伸庆贺!”继而朗诵:“兄红狗,友红狗、红狗乃弟请红狗,狗兄、狗弟、狗朋友。”数十年对不了的对子终被对上了。


二、天保舍与连生先生


天保舍有一习惯动作——凡是在动脑筋时,总喜欢将上下嘴唇嗫成尖形,状如鸡喙。因此,恶少们在背后都形象地为他起了个不文雅外号:“鸡母舍”或“鸡母先生”。

连生先生姓庄,字维桓,小岞乡南赛村顶户人,方脸大口,身极魁梧,因儿时出天花,终生留下了麻脸。有文才,工隶书,与天保舍为忘年挚交。

长夏季节的午后,气候格外闷热。一次,天保舍与几位常客先生们,相聚在“回生堂”药铺房屋后的瓜棚下,饮茶消夏。忽然,连生先生问天保舍说:“老先生晚年幸获麟儿,真是老蚌生珠,讵意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眼小少爷亦近丁年矣!可喜可贺。夫复何求?”天保舍颔首唯唯,应说:“所望连生贵子耳!老天可作美乎?”连生先生一听,知为所谑,即席答道:“我同样在此,祈求天保吾儿!”言罢,哄堂大笑。

薄暮,天保舍挟着阳伞向大伙告辞说:“趁此晚风拂凉,正好告辞赶路回家。”连生先生语出双关说:“夕阳将坠,先生独个儿行途,必须时时在意;尤其路过西林沟,更要当心。”天保舍一听,知自己被譬作鸡禽,立即报复说:“就是你提前潜伏在彼(因连生是麻子,习俗称‘麻’为‘猫’,譬作山猫),相遇时也当有一翻拼搏,老拙岂甘示弱。”言毕,大家捧腹。


三、翻天覆地


有一天,天保舍往县城办事,步行到进仕溪(属螺阳镇进仕村)。过溪必须涉水。因此,天保舍一到潭岸即俯身准备脱去鞋袜;忽举眼看见地保福(进仕村人,清末曾当过地保,后因不善奉迎被革免。地保乃清一代最低层行政组织管理者)手提粪筐在对岸捡粪,马上上前打招呼。

阿福循声一看,见是熟人天保舍,忙喊:“慢且,不必脱鞋啦!我打着赤脚,可以过去将你背过来......”。说着,粪筐一放,卷起裤管,径直过溪去将天保舍背过来。

天保舍刚从阿福的背上下来,即一本正经地说:“阿福啊,我办完了事还要赶回来,你在午后应该按时再来背我过溪。切切不得有误。”阿福一听,心里好不愉快......,但转念一想,觉得做人宜忍让为怀,以免有伤感情。因而微笑地问:“你老,这是为什么?”天保舍说:“子曰:‘数富贵行乎富贵’嘛,况且,我是天保,你只是地保,天在上,地在下......哈!哈!”

阿福听罢,静默了一下,点头称是。下午,天保舍办完了事回来,到了进仕溪边。一看,阿福早已等在那里。一见面,阿福满脸笑容地迎上去,一边卷裤管,一边弯着腰背,请天保舍过溪。

阿福背天保舍稳步涉到中流水深处,放慢了步伐问:“先生,上午所讲的接下去的句子是什么?”天保答说:“数贫贱行乎贫贱。”“不对呀!富贵焉能长久居上,贫贱岂肯永远居下。我看,应该是‘数患难行乎患难’才对。不信,请看来个翻天覆地吧!”阿福说完,扑通一声,将天保舍轻轻甩入溪流。

天保舍在水中折腾了好一会儿,吃了苦头。阿福这才一边讪讪地笑着,一边伸出手来,把他扶上溪岸,说:“先生此刻,已成了落汤鸡母啦!”天保舍也觉得好笑,不免自愧地说:“真是善恶有报,孽由自作,夫复何言!”


惠安讲古丨净峰人天保舍趣闻三则


惠安文献馆一直专注于大惠安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开发、研究工作,已形成和建立较为完整的本地区地方文献收藏体系,保存并记录下惠安完整的发展历史进程!

关注本土文化,保护地方文献;

在时光流逝中,一起留住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