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書法的力度?

楊重琦書法


書法的力度是什麼呢?說到這個問題,我想很多人會回答把筆用重力按在紙上,狠狠地用力去書寫,粗筆畫,大墨團那就是字體有力的表現!但是我要說,粗非重,細非輕。如果是那樣的話,古代的文人墨客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絕比不過打鐵殺豬的鐵匠,屠夫。是不是要說鐵匠,屠夫的字要比文人的字有力度?宋代大書法家蘇東坡對於此說法早就反駁過,如果那樣的話,“則是天下有力者莫不善書也”。讓大力士來握筆,該寫不好的還是寫不好,當代草聖林散之曾說:“拿得動鋤頭,拿不動筆頭”。

當我們看到一幅古代名家所寫的作品時,譬如王鐸的作品,首先能引起我們思維跳躍,產生共鳴的是什麼呢?肯定是他那如詩如畫如舞般婀娜多姿的筆畫線條!就算是不懂書法的門外漢也會由衷的說一句,這字有勁兒!所以我認為,書法的力度主要體現在漢字的筆畫質量上,而非書寫時的人的笨力。另外輔之以結字取勢,作品章法,三者共同組成一幅有力度的高質量的優秀的作品! 一幅好的作品,首要在用筆上,中鋒行筆,無論點畫結實圓潤,飽滿厚重,還是線條纖細,嫵媚妖嬈都會使欣賞者感到有立體感,給人以萬豪齊力的藝術效果。其次,結字圓轉方折兼用,於轉折處多用方折筆,字體的方硬是判斷字體有無骨力的重要標準。古人云“書貴瘦硬方通神”,就是強調字要有骨力,要瘦硬,字若無骨,神采全無!再者在章法上取勢險峻,把握住字體的節奏感,書寫時速度不一樣,寫出來的字動勢就不一樣,動感就不同,好的作品是活的,給人以有生命般的感覺!

最後概括而論,書法的力度,字的力量感,絕不是任何一個單一的特徵所能體現的,它是由筆畫線條,結字取勢,章法佈局三者相結合而成的!








戲雲軒


1.書法的力度感

我們欣賞一副書法作品,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兒就是“有勁兒、沒勁兒”,這裡所講的就是寫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講的筆力!

我們說某位書法大家的字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等,都是在誇讚他的書法點畫有力度,筆力深厚,達到了美的標準。

書法的整體章法佈局也很講究力度感。任何一副書法作品如果沒有筆力,就會神采全失,毫無生氣。歷代書家都以筆力著稱,風格各異的作品,都以不同的手法表現了力度的美感。

如何做到用筆的力度感呢?

歷代書法家講究中鋒運筆,萬毫齊力。趙孟頫“蘭亭十三跋”中說“用筆千古不易”,說的就是中鋒用筆。

要想用筆有力度,首先用筆要實,就是讓運筆的力量實在地通過筆尖注入到點畫之中。清包世臣“藝舟雙楫”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是需要長期下功夫積累的,要達到筆精熟得法,點畫自然沉著有力。

顏真卿的書法點畫豐滿表現了書法的力量,宋徽宗的瘦金書點畫纖細,同樣很有力度。






方銘藝苑


1.書法的力度感

我們欣賞一副書法作品,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兒就是“有勁兒、沒勁兒”,這裡所講的就是寫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講的筆力!

我們欣賞一副書法作品,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兒就是“有勁兒、沒勁兒”,這裡所講的就是寫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講的筆力!

2.如何做到書法的力度感呢?

歷代書法家講究中鋒運筆,萬毫齊力。趙孟頫“蘭亭十三跋”中說“用筆千古不易”,說的就是中鋒用筆。\r

要想用筆有力度,首先用筆要實,就是讓運筆的力量實在地通過筆尖注入到點畫之中。清包世臣“藝舟雙楫”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是需要長期下功夫積累的,要達到筆精熟得法,點畫自然沉著有力。



宋萬正書法


如何理解書法中力度,古人講力透紙背,入一木三分。對於這這些的理解,每個人都有各人看法。每當欣賞書法作品的時候,都會用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來形容。也就是說這個書一者書法的功底很深,不飄,不輕浮。力度並不是這個字或一個筆畫都用力去完成的,如果一個字用刀寫,這個字一定很死板,反而缺少靈動,很多人有個誤區,就是對書法力度的理解,一個筆畫的完成它需要落筆,行筆,收筆,但在落行收的同時還要分輕重快慢之說,包括一個點畫,有的筆畫就輕入筆,邊行筆邊加重,有輕收筆,有重收筆,還有拖筆出鋒。力度可不用力去寫。我認為力度就是書的功力,輕重快慢把握的有分寸,控制的非常好,這才叫力度。這是我個人對筆畫力度的理解。還有結構的力度,什麼是結構,就是結字,結體,框架,也就是怎麼才能把筆畫完美結合在一起,完美了才有力度,使這個字才不會立不穩站不牢,一個字都有主筆,主筆寫不好,這個字就沒有力度。這個主筆在寫的時一定還要按筆畫的力度去寫,該輕就輕,該重就重。並不是主筆就要使勁的去寫。還有章法的力度,一作品章法佈局不合理,落款不合理,印章的大小不合理,這就是力度不夠,也就是說書者功底不足。欣賞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的好壞,第一眼就是看章法,章法得體才賞心悅目,否則不是一頭輕就是兩頭重,不白壓黑就黑壓白。第二眼看單字,看單字就是看結構,看結構就是看主筆。第三眼就是看筆畫,看筆畫就是看落筆,行筆,收筆的輕重快慢是否能體現出來。(個人拙見,批評指正)





書畫教師三和


中國書法是線條的表現,靠線條來表現力度,書法藝術無論何種風格, 都必須有力度。力度為作者筆下功力長期和的結果, 為筆墨技巧成熟的體現,主要體現在一下兩個方面:

1點畫形態的力感。

如古人所謂一橫如 “千里陣雲”、一點如“高峰墜石”一撇如“陸斷犀象”一鉤如“百鈞弩發”一鑑如 萬羅枯藤”、一折如“勁弩筋節”等。結構的力感。古人所謂“上密下疏, 如高嶽之聳秀; 中密外疏, 如崩石之飛天; 外密中疏, 如急水之歸潭。”

2佈局的力感。

古人形容連字如“水泛連鷺”“晴郊駟馬”, 通篇的力量則如 “注飛澗之瀑流, 投全牛之虛刃”。離開筆力, 整幅作品便毫無生氣, 近代梁啟超將“力的美”作為欣賞書法的 主要依據。歷代眾多書家皆以筆力著稱, 形容筆力中剛勁之力, 如鐵畫銀鉤, 堅挺方折, 雄強清勁; 形容柔和之力, 則謂如似綿裡藏針, 婀娜凝練, 俊逸婉麗。儘管風格各異, 然於作品之中, 均以不同手法體現了力感美。所謂“眾妙攸歸, 務存骨氣”。

南朝王僧虔《論書》雲:“古今既異, 無以辨其優劣, 惟見筆力驚絕耳。”富力感的作品之所以美, 正是因觀賞者於字形中領略到生命的運動。而缺乏筆力, 生命之美便無法得到充分表現和發揮。


姚若兮


我們欣賞一副書法作品,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兒就是“有勁兒、沒勁兒”,這裡所講的就是寫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講的筆力!

我們說某位書法大家的字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等,都是在誇讚他的書法點畫有力度,筆力深厚,達到了美的標準。

書法的整體章法佈局也很講究力度感。任何一副書法作品如果沒有筆力,就會神采全失,毫無生氣。歷代書家都以筆力著稱,風格各異的作品,都以不同的手法表現了力度的美感。



95後美術老師


我們練習書法或欣賞書法的時候,很自然覺得有力度的字好看,漂亮!但是如何來理解這個“力”?好像有些虛,不太好理解。很多老師都有闡述,比如中鋒行筆,筆速果斷不拖拉,立峰起收筆……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我的體會和經驗,往往一些最基本簡單的要素會被忽略,其實做到了力度就出來了!

所謂字的力度,一定不是考靠身體的力量,也就是說不靠腰、肩、背、肘、腕和指的蠻力,也不靠物理的公式可以計算得來,也不是墨的濃淡筆畫粗細來區別。需要符合字本身的規律,就可以顯示出力度,第一定要橫平豎直,所有的筆畫要在自己的軌道上,一旦歪歪扭扭那肯定就會顯得無力。第二筆法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是結構卻是比較難以把握的。一個字的整體結構符合規律了才好看,才有力度。比如上小下大的結構方式,還有左緊右松的結構方式,都可以讓書法產生或者是託舉,或者是飛縱的力量感。反過來穩都不穩,力度就更體現不出來了。線條本身有力度,但只有組合在一起符合字的規律結構,才會產生力量感。推薦可以看看啟功先生的教學視頻,我記得他也說過力度問題。啟功先生的字有的筆畫很細,但是你也會覺得很有力度。

所以基本功紮實,簡單的事做好了,很多事情順其自然就有了。不必一直追逐一些所謂的技巧和秘技。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決你的問題,想討論可以留言或者私信



犀犀牛老師


所謂有力度的書法線條是指書法作品優質、美觀、生動、鮮活的線條。優秀書法作品的線條之美,首先在於有力量,這種力量是書法的生命力。這種力量不但能表現出作者書法的功力、技巧和智慧,而且還能表現出作者內在精神世界。我認為要想寫出有力度的書法線條,必經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一是要有紮實的書法基本功。要想寫出好的做品,必須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果基本功都不紮實,根本就談不到“力度'二字。

二是書法作品中的字要有力量感。我們在欣賞書法作品時,最常說的就是那些字“有勁兒沒勁兒”,這說的是寫字的力度,即線條上的力量感。有美感的書法線條,其特點是一致的,那就是“有力度”。也就是傳統書法理論上所稱的“筆力”。

三是書法佈局要有力感。任何一篇書法作品如果佈局沒有筆力,就會神態疲憊,毫無生氣。佈局有了筆力,就會形神兼,生氣盎然。我們看到風格各異的好書法作品,都以不同的手法體現了“力感”之美。

總之,只要我們按著上述標準,長時間下工夫學習和積累,使自己的書法水平達到用筆精熟得法、點畫線條自然沉著有力的程度,就能夠寫出有力度的書法線條。

以上觀點,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默片藝術


書法要有力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勢”,一是要在書寫過程要找到發力點。那麼,這個點應怎樣找到?我覺得,毋庸置疑,轉折處肯定是發力點。除此之外,在筆畫中還有發力點嗎?經過近段時間實踐、思索,覺得在行筆的任何一個地方均可作發力點,不要拘泥於固有習慣,應該順應自然,手上感覺無力了,均可在該處發力,即使沒有轉折,也可以通過停、細微調整行筆方向等方法實現。

要樹立或加強“空回”意識,其動作要領(筆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此也可以理解成是藏鋒的一種。根據其動作要求,此應是用在收筆處。哪起筆處又是怎樣的呢?是不是“空搶”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連斷也是一種表現形式。”“字勢表現在縱橫、欹正、收放、連斷上。”連、斷在書法中必不可少、相互依存,沒有斷、就沒有連,沒有連,亦沒有斷。在連的方式中,除了實連、虛連外,我覺得,應還有搭連,即下一筆起筆處即上一筆收筆處。如字組“後乃“便是。|

二是要形成錯位。此作用有二,一是產生誇張、形成對比,讓作品不泛味、不呆板,呈現出氣息通暢,生機盎然的境界。二是產生勢力。猶如梵淨山蘑菇石,如果兩塊巨石是平平穩穩地堆在一起,誰還去看?也不會感覺有力。這兩塊巨石雖有險勢,但如果不能保持險中帶穩,恐怕我們現在也看不見這絕好的景色了。如右圖:

形成錯位的方法:一是多個筆畫排列時,相鄰的要避免絕對平行,但要保證相時平穩,如三字的三個橫畫,第二橫便是打破平衡的關鍵,因為只要它與第一二個橫畫斜向不一樣,這個字便活了。二是筆畫間的距離不能絕對相等,但要相對均稱。三是要充分應用視覺差原理,處理左右上下筆畫的排疊,使其在整齊中有參差,參差中見整齊。四是組成字的各部件如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的字,不要整得平頭齊足的。


李從萬


書法的力度本人認為從以下幾方面去理解:

1.書法的力度感 我們欣賞一副書法作品,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兒就是“有勁兒、沒勁兒”,這裡所講的就是寫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講的筆力! 我們說某位書法大家的字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等,都是在誇讚他的書法點畫有力度,筆力深厚。

2.書法的厚度感 一副好的書法作品是有厚度的。歷來書家強調中鋒運筆,主要是追求點畫的立體感,也就是點畫厚度。 顏真卿的東方朔畫贊碑就是體現書法點畫厚度的典範。

3.書法的速度感 書法的點畫能體現書寫速度,有運動感。 書寫速度不一樣,寫出來的點畫的動勢就不同,一般來說寫草書要快寫行書次之。當然書寫不能一味地求快,否則就會顯得油滑而無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