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疫情“发声”奔走,她们撑起广外战“疫”半边天

疫情当前,女性工作者们撑起疫情防控的半边天。在广外,也有这样一群巾帼英雄,勇敢逆行,撑起了广外战“疫”的半边天。

老师凭专业为疫情防控“发声”

广外的外语特色优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体现得愈发明显,不少师生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为这场全民战“疫”出力。

为疫情“发声”奔走,她们撑起广外战“疫”半边天

2月23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部分中外专家在武汉考察,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座谈,并参观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广外高级翻译学院口译系教师钱芳陪同全程翻译。

钱芳老师是武汉人,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办公室得知她当时正在武汉。由于钱芳所在的小区封控严禁外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还需要出具相应手续并进行沟通,才能开放行条外出。但不管面临怎样的困难,钱芳都努力战胜困难,全身心配合工作,在关键时刻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大无畏的奉献精神。钱芳表示,世卫专家对中国的动员能力和效率表示赞赏,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为这场全民战“疫”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翻译工作结束后,钱芳还需自行隔离14天。当问起她进入医院会不会有顾虑时,她说:“专家上,翻译就要跟着上!去了就忘记别的了。”

为疫情“发声”奔走,她们撑起广外战“疫”半边天

近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广外刘宁老师和易超老师也用流利的外语为疫情发声,她们分别朗读了广州发布的《致日本友人的一封信》、《致韩国友人的一封信》。

在翻译信函的过程中,时间短缺给两位老师的翻译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对于《致日本友人的一封信》中引用的诗句“唐风和月,碧海苍梧”,刘宁老师说:“诗歌的对话说明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是悠久而璀璨的,我们有共通的情感与文化。这些诗句传递着我们彼此最真诚的祝福与祈祷。”《致韩国友人的一封信》借用韩国每日经济报纸的转载内容表现了中韩的友好关系,更传达了我国对韩国人民的关心问候。

谈及此次出席新闻通气会的感受,两位老师都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易超老师说道:“能有机会去朗读这封信,我觉得时机很好,能为韩国的战“疫”带去一份声援和支持。”刘宁老师则表示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家乡为疫情奔走

与此同时,寒假期间回到家乡的广外女学生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战“疫”奔走。

为疫情“发声”奔走,她们撑起广外战“疫”半边天

2月3日,广外新闻传播专业2019级学生陈闫龙雨加入了“人民日报全媒体行动”志愿者团队,该行动旨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线上求助通道。作为志愿者,她负责与在平台登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求助者取得联系、核实并上报信息,帮助他们早日入院治疗。

由于就读的是新闻传播专业,陈闫龙雨在与患者沟通的方面上手很快,能尽快甄别很多不准确、不客观的信息。每天一早醒来,她便立即查看工作单,她需要尽快联系所分配到的患者,核实具体信息、填表上报,并定期跟进患者的后续情况。她整理录入了大量的患者资料,有时甚至持续工作到凌晨2点。截至目前,陈闫龙雨一共联系了近50名求助者,帮助其中30多名患者顺利入院治疗。

为疫情“发声”奔走,她们撑起广外战“疫”半边天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的娜则莱·阿布拉是广外新闻专业2017级学生。寒假期间娜则莱返回家乡,疫情发生后,她向社区提出申请,加入了“塔里木青年志愿者队”。新疆的冬天,气温都在零下10度左右,她常常冒着寒风赶去执勤,完成社区门口检查、居家隔离户信息登记、电梯消毒、表格整理等等社区服务工作,忙起来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我是全职志愿者,24小时待命,分配给我的任务我都要完成。”

为疫情“发声”奔走,她们撑起广外战“疫”半边天

盘旋是广外英文专业2019级学生。疫情爆发后,她主动参加了清远市农产品支援湖北战“疫”的志愿者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包装好为疫区家庭准备的农产品和生鲜产品。在她两天内紧急包装的3200份支援湖北的物资中,每一份都饱含着穿越南岭为湖北送去的温暖。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王婧 欧少彬、余文钰、刘婕桐

图片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