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辽宋鼎足而立的党项族政权——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拉丁转写: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朝代。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回鹘族与吐蕃族等民族在内的国家。因位于中原地区的西北方,国土占据黄河中上游,史称西夏。

与辽宋鼎足而立的党项族政权——西夏

后周时期(951年至960年)五代十国局势图,图中后周西北的定难节度使为西夏前身。

西夏由党项族所建立。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带有鲜卑的血统。唐朝时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一带,是唐朝的羁糜州之一。当时分有八部,以拓跋氏最为强盛。吐蕃于唐朝安史之乱后占领河西一带,并且压迫党项。唐高宗时期,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在唐朝帮助下迁移到陕北一带,奠定党项兴起的根据地。881年占据宥州的平夏部拓跋思恭因平黄巢之乱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夏州节度使,赐号定难军。协助收复长安后又封夏国公,赐姓李,领有夏银等地,夏州政权(正式称呼是夏州节度使或定难军)形成一个割据陕北的籓镇。五代十国时,夏州政权避免介入中原各势力间的内斗,向五代与北汉称臣以巩固在陕北的势力。然而后唐时,唐明宗意图将延州节度使安从进与夏州节度使李彝超对调以并吞夏州政权。李彝超极力反对,成功击退安从进率领的后唐军,在北宋初年时累积雄厚的实力。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夏州政权首领李彝殷向北宋称臣,并且多次协助北宋对抗北汉。当北宋陆续平定南方各国后,宋太宗开始将目光放在北方,有意削除夏州政权。此时李氏家族反对李继捧担任夏州节度使。982年宋太宗招李继捧与其族人迁居开封,命亲宋的李克文继任之,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李继捧族弟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率族人逃往地斤泽(今陕西横山县东北)抗宋。984年宋将尹宪、曹光实击破夏军。隔年李继迁由弱转强,攻破宋军后陆续收复银、夏等等夏州领地。990年被辽朝辽圣宗册封为夏国王,即被追尊的夏太祖。宋廷采取以夷制夷方式,派李继捧回任夏州,招抚李继迁任银州,并对此二人赐姓赵。不久李继迁又叛,于996年击退宋将李继隆率领的五路大军。在巩固夏州领地后,一直努力西扩河西,最后于1002年第三次攻打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时成功攻下,改名西平府。宋朝至此无力围堵,于隔年承认李继迁领有夏州领地。李继迁陆续占领凉州(今甘肃武威县)等河西重镇,击退与宋朝联手的河西凉州吐蕃六谷部。两年后李继迁被六谷部首领潘罗支袭击而亡,其子李德明继位,即被追尊的夏太宗。

兴庆立国

李德明继位后,因为国土快速膨胀,为了稳固国力以抵御四方敌国,有意与宋和谈;而北宋对外战事也由扩张转为和平,与辽朝签署澶渊之盟后也希望西北也能稳定下来。最后双方于1006年双方签署景德和议。李德明为了维护自身独立,东和宋朝,北附辽朝,并让太子李元昊迎娶辽朝的兴平公主。对内方面,李德明定都兴州(今宁夏银川东南),采取保境安民、注重生产的策略。并且请求北宋于保安军(今陕西丹县)设置榷场,听许两国贸易。此外积极西征河西,1028年派太子李元昊攻下甘州(今甘肃张掖县),甘州回鹘首领夜落隔通顺自杀,降服吐蕃六谷部首领折逋游龙钵。而后又夺肃州,降服瓜州归义军的曹贤顺。至此夏州政权国力大盛,为日后李元昊称帝立国建立稳固的基础。1032年李德明去世,其子李元昊继位。

与辽宋鼎足而立的党项族政权——西夏

宋夏三大战役与辽夏三大战役。

与辽宋鼎足而立的党项族政权——西夏

西夏皇室陵墓。

李元昊继位后完成河西走廊的占领,并且积极准备脱离宋朝独立建国。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以北魏王室后裔自居。采杨守素的建议,以避父讳为由,改宋朝年号明道为显道,以建立自己的年号。随后建宫殿,下秃发令,恢复故俗,都兴庆府,设文武二班,立军名,用兵制,创造西夏文,改定礼乐等。

1038年11月10日(大庆三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称帝,即夏景宗,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定都兴州并改称为兴庆府,国号“大夏”,亦称西夏,至此西夏正式立国。夏景宗霸气纵横,脱离对北宋、辽朝的臣属关系。为了要独霸西方,他四处扩土,先后和宋辽开战,为西夏武力颠峰的时候。

夏景宗于隔年采取联辽抗宋的战略不断入侵宋边境,并且要求宋朝承认西夏独立。当时北宋在横山山脉一带建立不少堡垒,不过东方重镇延州防御薄弱,守将范雍无能。1040年夏景宗发动三川口之战,率10万大军包围延州,于三川口袭击宋将刘平、石元孙的援军,最后夏军因大雪而解围撤退。宋廷面对西夏大举入侵,派夏竦为正使、韩琦与范仲淹为副使经略西夏。当时宋军兵多于西夏,但是不擅野战、补给也不易,主攻的韩琦与主守的范仲淹对此争执不断。1041年夏景宗发动大军包围宋朝西线的渭川、怀远一带,韩琦不听派范仲淹建议派大将任福率大军救援怀远,夏景宗引诱至埋伏地好水川口袭击,此即好水川之战。此后宋廷转为防御,改派陈执中、夏竦经略,并且建立四路防线。1042年西夏谋臣张元建议避开宋防线,绕道奇袭京兆府(长安)。同年夏景宗于防线薄弱的泾原路发动定川寨之战,于定川寨包围歼灭宋军,目标是长安,但另一路遇到原州景泰的阻击而罢。宋夏战争一直到1044年才平息。双方签订庆历和议,宋朝承认西夏的割据地位,给予若干财物茶叶,封夏景帝为夏国主。西夏对宋称臣,但对内依旧称帝,实际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

西夏击败宋朝后,自称西朝,称辽朝为北朝。辽朝辽兴宗不满西夏壮大,意图再度压服之。1043年在庆历增币后,辽兴宗为报答宋朝,以国内西南部的党项叛附西夏为由,于隔年冬率大军伐夏。西夏求和不成,采取坚壁清野方式击溃辽军。战后四年夏景宗去世之际,辽军又于1049年来犯。夏军极力抵抗,最后双方和谈而止。

夏景宗建国西夏并推行中央集权,虽然巩固了帝权,但同时与贵族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他独裁专制、日益骄淫并且贪好女色。后宫之乱引来贵族卫慕氏的叛变(1034年)。又中种世衡的反间计而错杀野利旺荣与野利遇乞,并且迷恋迎娶野利遇乞的妻子没藏氏,生李谅祚。太子李宁林格与夏景宗因废母(野利皇后)夺妻(没移皇后)之仇,被没藏氏的弟弟没藏讹庞教唆刺杀夏景宗。夏景宗死后没藏讹庞杀太子,立两岁的李谅祚继位,即夏毅宗。

母党专权

与辽宋鼎足而立的党项族政权——西夏

1111年夏崇宗时期,西夏与辽朝、北宋等三国对峙图。

夏毅宗与夏惠宗时期时,夏廷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常与宋辽两国处于战争与议和的状态。夏毅宗继位时年幼,由其母没藏太后与没藏讹庞专政。当时辽朝辽兴宗再度攻打西夏,最后西夏向辽朝称臣。没藏太后荒淫好色,多次勾结外人,其中李守贵与吃多己多次争宠。最后李守贵杀太后与吃多己,事后也被没藏讹庞所杀。没藏讹庞又将其女许配夏毅宗以控制小皇帝。1059年夏毅宗参与政事,没藏讹庞密谋刺杀夏毅宗,后被夏帝诛杀全家。亲政后,夏毅宗娶协助他铲除没藏讹庞的梁氏,任用梁乙埋与景询等人。对内整治军队使地方军政分立,文武官员互相牵制,提倡汉文化与技术,废行蕃礼,改用汉仪,并于1063年改姓为李。对外方面,与宋重新划定边界,恢复榷场,贸易正常化。对吐蕃多次战事,占领河湟与青海一带,于1063年招抚西域城(今甘肃定西县)吐蕃首领禹藏花麻。夏毅宗的改革对以后各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于1066年与北宋作战时受箭伤,两年后去世,由其子7岁的李秉常即位,即夏惠宗。

与辽宋鼎足而立的党项族政权——西夏

1081年宋神宗命李宪率领五路宋军伐夏,西夏梁太后采取诱敌深入、断其粮道,最后只让北宋夺得兰州。

与辽宋鼎足而立的党项族政权——西夏

1082年年宋军采取碉堡战术,派徐禧兴建永乐城,以步步逼近兴庆府。西夏梁太后紧急率领30万大军突袭攻陷此城

由于夏惠宗年幼,由其母梁太后掌握大权,形成了以梁太后与梁乙埋为首的母党专权。母党大力发展其势力,提倡番礼,重用都罗尾与罔萌讹,排挤夏景宗的弟弟嵬名浪遇等反对派。1080年,夏惠宗最后在皇族嵬名氏的协助下得以亲政。夏惠宗崇尚汉法,下令以汉礼藩仪,遭到梁太后为主的保守派极力反对。对此,夏惠宗想用大臣李清策的建议,将河南地区归还宋朝,以利用宋朝削弱外戚势力。不料机密泄漏,梁太后杀李清策,幽禁夏惠宗。梁太后此举引来皇党、仁多族的叛乱,连吐蕃禹藏花麻都向宋朝请求派兵攻打梁太后。此时宋朝正值宋神宗王安石变法而国力增强,并在1071年由王韶于熙河之战占领熙河路,对西夏右厢地区造成威胁。1081年宋神宗听从种谔建议,趁西夏内乱之际,以李宪为总指挥发动五路伐夏,目标兴庆府。梁太后采取坚壁清野策略,袭击粮道以粉碎五路宋军,宋军最后只夺下兰州。隔年年宋军采取碉堡战术,派徐禧兴建永乐城[i],步步压缩西夏在横山的军事空间。梁太后趁永乐城新建之初,率30万大军包围攻陷,宋军惨败,史称永乐城之战。西夏虽然多次击溃宋军,但与宋朝贸易中断使经济衰退,战事频繁又大耗国力,人民不满。梁太后与梁乙埋最后于1083年让夏惠宗复位,以平和矛盾,然而夏惠宗依旧没有掌握实权。梁乙埋去世后,政权转由其子梁乙逋掌握。1086年夏惠宗在忧愤之下去世,由3岁儿子李乾顺即位,即夏崇宗。

此时西夏政权又落入小梁太后及梁乙逋手中。宋朝宋哲宗时期,知渭州章楶建议对西夏采取经济制裁与碉堡作战,其后为了实践这套战术,他在公元1096年于西边的渭川修建平夏城与灵平砦,并且多次击退夏军。隔年宋军攻入东边的洪州、盐州。1098年小梁太后偕同夏崇宗猛攻平夏城而败,大将嵬名阿埋与妹勒都逋均被擒,史称平夏城之战。宋军随后兴建西安州与天都寨,打通泾原路与熙河路,秦州变成内地。宋朝控制横山地区后,西夏处境日益艰困。1099年在辽朝辽道宗的周旋下,宋夏再度和谈,西夏向宋朝请罪而终。西夏在母党专权的十年里,梁乞逋依仗“梁氏一门二后”的威势,连连发动与北宋和辽朝的战争,使西夏蒙受严重损失。他经常在朝廷上向众大臣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西夏连年出征,主要就是让宋朝屈服,只有这样才能使西夏获得和平。环庆之战时,梁乙逋被小梁太后制止出征而怀恨在心。他意图叛变,但是事机败露。小梁太后命嵬名阿吴、仁多宗保与撒辰率兵逮捕处死。小梁太后亲自专权后,为了加强对宋朝战事,多次向辽朝请求援军被拒。辽廷对小梁太后极度反感,认为辽夏战争是由她引起,而小梁太后因多次被拒也恶言相向。1099年夏崇宗亲政在即,但“梁氏专恣,不许主国事”。辽朝辽道宗派使至西夏,用毒药毒死小梁太后。至此长期的太后专政终止,西夏皇帝得以亲政。

外和内忧

与辽宋鼎足而立的党项族政权——西夏

1142年夏仁宗时期,西夏与金朝、南宋等三国对峙图。

1099年夏崇宗亲政后采取依附辽朝,与北宋修和的策略,逐年减少战争。对内推广汉文化,注重经济,使得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宋朝宋徽宗时期,宋廷执行“绍盛开边”政策。1114年童贯经略西夏,率领六路宋军(包含永兴、秦凤两路)伐夏。虽然西夏多次击败刘法、刘仲武与种师道等宋将,但宋军也攻陷不少堡垒。最后西夏紧急向辽朝请求周旋,到1119年宋军才率军而退,夏崇宗再度向宋朝表示臣服。此时西夏国势不如以往,而北宋也濒临崩溃边缘。

1115年金朝兴起,三国鼎立的局面被破坏,辽朝、北宋先后被灭,西夏经济被金朝掌控。1123年退往漠北的辽朝辽天祚帝有意逃往西夏,金朝将领完颜宗望劝诱夏崇宗捕捉辽帝,许以下寨以北、阴山以南的辽地,并以进攻西夏为胁。夏崇宗答应条件,转而连金灭辽,从此西夏归服金朝。1125年辽朝亡后,金朝约西夏夹攻北宋,并且给予宋地为诱饵。西夏占领天德军、云内等地后,1126年又被金朝强占,并且被强索河东八馆之地。金朝为了补偿西夏,同意占领陕西后将横山地区归还,但又违约。这些都让金夏关系处于不信任的状态。然而西夏与南宋隔绝,又让西夏只能依赖金朝的经济。这些都使得西夏对金朝维持松弛的和平,最多只有小规模的战事。1141年金朝同意设置榷场,一度开放铁禁。但是金世宗时不愿以纺织品换取西夏的奢侈品,采取贸易紧缩的方式,到十年后才恢复正常贸易。夏崇宗于1139年去世后由其子李仁孝继位,即夏仁宗。

夏仁宗时期是西夏的文化思想的发展到达高峰,对金朝大致上处于和平状态。但是他重文轻武、务虚废实的方式,使西夏军力逐步走向衰落。宋朝降将任得敬才智均佳,陆续平定1140年夏将萧合达叛变与隔年的山讹首领慕洧、慕濬投奔金朝之乱,备受夏仁宗重用。1143年发生大饥荒和地震,民不聊生,哆讹等人于威州、静州与定州发动民变,夏仁宗又派任得敬平定。任得敬因被重用而野心膨胀,受晋王李察哥推荐入京。1156年李察哥去世后掌握政权,扩大私有势力。1160年被封为楚王,出入等同皇帝。任得敬有意篡位,他以灵州为都城,1170年又迫夏仁宗给予灵州、西夏西南等领地。然而屡次不受金廷支持,任得敬与其弟任得聪等人阴谋叛乱。夏仁宗在金朝的支持下成功扑灭任党,这个掌握政权二十年的权臣终于被拔除。夏仁宗于1143年的民变后,为了促进经济稳定而推行改革。他改良地租和赋税制度;发展教育,实行科举;推崇儒术,以科举取仕,这些措施对抑制世家大族有一定的作用;改革礼乐和法律。到天盛年间出现了盛世。1193年夏仁宗去世,子李纯佑立,即夏桓宗。

夏桓宗基本上依循夏仁宗的国策,对内安国养民,推行汉法儒学,对外与金朝和好。但是,此时西夏过于安逸,军力大大衰减。不久,北方的蒙古帝国兴起,打破金宋与西夏三国鼎立的地位。夏仁宗的弟弟越王李仁友在挫败任得敬之乱有功,去世后其子李安全上表请求表彰其父功勋与承袭王位。然而夏桓宗不但不同意,还降其为镇夷郡王。李安全不满,遂萌篡夺帝位之心。1206年与夏桓宗之母罗太后联合废夏桓宗,自立为帝,即夏襄宗。不久,夏桓宗去世。

蒙古入侵与亡国

与辽宋鼎足而立的党项族政权——西夏

蒙古灭西夏路线图。

西夏与漠北邻国克烈部的关系十分友好,但是蒙古部的铁木真崛起后开始威胁克烈部,成为西夏晚期的外患。1203年克烈部被铁木真攻灭,其领袖王汗之子桑昆逃往西夏。两年后,铁木真率军攻打西夏,掠夺西夏边界城市而去。夏桓宗为击退外患,改兴庆府名为中兴府,取夏国中兴之意,实际上西夏反而垄罩在蒙古的威胁之下。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即成吉思汗,后被尊称元太祖。成吉思汗为了要攻灭敌国金朝,势必要切断金夏联盟,所以西夏成为他的目标之一。隔年夏襄宗夺位不久,成吉思汗率大军攻破西夏要塞斡罗孩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境),因各路夏军奋力抵抗而击退之。1209年蒙古降服高昌回鹘,河西地区也暴露在蒙古威胁之下。蒙古第三次征夏即自河西入侵,出黑水城,围攻斡罗孩关口。夏襄宗派其子李承祯率军抵抗失败,夏将高逸被俘而死。蒙军又攻陷西壁讹答守备的斡罗孩城,直逼中兴府的最后防线克夷门。夏将嵬名令公率军伏击蒙军,最后仍被蒙军击溃。中兴府被蒙军围困,夏襄宗派使向金朝金帝完颜永济求救,但是金帝拒绝,还以邻国遭攻打为乐而坐视不救。最后夏襄宗纳女请和,贡献大量物资,并且附蒙伐金。

夏襄宗附蒙伐金后,对金朝进行长达十余年的战争,使双方损失很大。国内方面,西夏百姓十分贫困,经济生产受到破坏,军队衰弱,政治腐败。夏襄宗本身也沉湎于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1211年齐王李遵顼发动宫庭政变,废夏襄宗自立为帝,即夏神宗,史书称为状元皇帝。夏神宗不顾国内大臣反对,仍然坚持附蒙抗金,金宣宗也多次反击之。此时西夏国内社会经济凋蔽,民变不断。1216年因为西夏不肯帮助成吉思汗西征,次年成吉思汗率军第四次进攻西夏。夏神宗以太子李德任守中兴府,自己逃至西京灵州。最后李德任派使向蒙古和谈才终战。1223年由于夏神宗不愿做亡国之君,便让位给次子李德旺(原太子李德任被废),即夏献宗。此时夏廷已经认清蒙古将会灭亡西夏,夏献宗决定采取联金抗蒙的策略,趁成吉思汗西征时派使联合漠北诸部落抗蒙,以便巩固西夏北疆。当时总管汉地的蒙将孛鲁(木华黎之子)察觉西夏的意图,于1224年率军从东面攻入西夏,攻陷银州,夏将塔海被俘。隔年成吉思汗得胜返国,同时率军攻打沙洲,但夏将籍辣思义极力防守。最后夏献宗同意蒙军条件请和,蒙军撤退。

1226年成吉思汗以夏献宗没有履约及接纳蒙古仇人为由,越大漠向西夏出征,此即蒙古灭西夏之战。成吉思汗与速不台率大军逼降黑水城(今内蒙额济纳旗),而后成吉思汗屯军浑垂山(今甘肃酒泉北)避暑,并令速不台率别部迂回攻入撒里畏吾儿(即黄头回纥)与西蕃边部(吐蕃诸部)等部。成吉思汗派忽都铁穆儿、昔里铃部、察罕等将先后攻下肃州、甘州与沙州(1227年沦陷),大军前进至凉州并降伏守将斡扎篑,至此河西走廊全数沦陷。夏献宗忧患而死,由其侄南平王李睍继位,即夏末帝。同年八月,成吉思汗率军穿越沙漠,攻占应理(今宁夏中卫)进军黄河九渡渡过黄河,主力逼近废太子李德任守卫的西平府灵州。夏末帝派嵬名令公率军与李德任会合,蒙夏双方于冻结的黄河决战,此役西夏军死伤惨重,最后城陷被杀,但蒙军也受损不少,成吉思汗驻守盐州川(今陕西定边花马池)休整军队。1227年,成吉思汗此时将目标订为攻占西夏退路,并迂回侵入金朝关中。他命蒙军(应为蒙将阿术鲁率领)包围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并且率军西南渡河攻下西夏积石州(今青海循化),与早已入侵西夏西南的速不台会合,陆续拿下西夏西宁(今青海西宁)、临洮府(今甘肃临洮)、金朝德顺(今甘肃隆德)等西夏与金朝领地。同年6月,成吉思汗驻夏六盘山,又南下攻取金朝秦州(今甘肃天水),逼近关中京兆府(今陕西西安)。1227年夏末帝在中兴府被围半年后投降蒙古,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此时已病死,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而后诸将遵照成吉思汗遗命将夏末帝杀死,并且杀尽西夏宗室。而中兴府百姓因蒙将察罕的劝谏而没有被屠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