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持续坚持走村干部职业化之路为乡村振兴战略储备后备力量

一、规范管理,严格任职条件。村(社区)妇联主席年龄在55岁以下,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心理身体条件;新选任村(社区)妇联主席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后备人选,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后备人选按不少于1:1比例进行储备培养;村(社区)妇联主席教育培训由县妇联、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具体负责任职培训和年度轮训;村(社区)妇联主席享受村干部报酬、村干部绩效考核工资,逐步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村(社区)妇联主席在村“两委”班子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履行村(社区)妇联主席妇女工作和卫生健康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任职资格,全面加强和规范了日常管理。

二、全面摸排,掌握底数“家底”。重点围绕“妇联主席与计划生育专干分设”、“年龄在55岁以上”、“年龄在55岁以下,高中以下学历”“作用发挥”等情况,对全县126个村(社区)妇联主席,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组织专人,进行了三轮调研摸排。截止目前,妇联主席与计划生育专干分设20个村,年龄在55岁以上17个村,年龄在55岁以下,高中以下学历的52个村,达到任职条件的37村,为调整撤换工作奠定基础。

三、“选”“聘”结合,拓宽选用渠道。由乡镇党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逐村(社区)分析。村(社区)妇联主席拟任人选,优先从村级后备力量或者本村高中以上学历,45岁以下的优秀妇女中选举产生;村(社区)上没有妇联主席合适人选的,县上通过发布招聘公告、集中报名、笔试、面试、资格联审等环节,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集中选聘村(社区)妇联主席,拓宽选用渠道,有效解决“矮个子中拔将军”的问题。

四、靠实责任,稳步有序推进。村(社区)妇联主席调整撤换工作乡镇党委是负“第一责任人”责任,县委组织部、县妇联、县卫健局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按计划推进,稳妥有序开展。乡镇严把任职资格关,确保任职资格不变通,任职条件不降低。对新任的村(社区)妇联主席,严格按照候选人县级联审制度,乡镇严格初审,县级联审单位全面审查涉刑、涉黑、涉恶、涉毒、涉赌、涉黄以及有前科劣迹、有污点等方面的情况,坚决把好“入口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