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真的可以推動中國歷史發展嗎?

前言

首先我們要從科舉制的發展階段說起,因存在即合理,科舉制度在我國存在了上千年,從隋朝就贏開始了科舉制,但任何事情具有兩面性要用利與弊的觀點來看科舉制度的到底是阻礙了歷史的發展還是促進了歷史的發展,下面請看小編從科舉制度對中國歷史進步的促進和抑制方面。

促進歷史進步階段:南北朝,隋唐時期。宋朝

科舉考試真的可以推動中國歷史發展嗎?

結束南北朝的隋文帝楊堅

萌芽階段

在中學歷史書上,科舉制是隋朝的隋煬帝楊廣創立的選拔人才的制度,在南北朝初期五胡亂華北方士族和普通民眾大量南下逃亡,中國北方只留下一部分漢人和胡人,北方在幾百年的劇烈戰爭中漢胡融合使得中國開始了一輪多民族融合階段。

漢人胡人雜居使得北方漢人具備胡人的驍勇善戰胡人也參與漢化變得知書達理,同時使得北方的士族文化受到了嚴重打擊,而北方經濟在後期權臣楊堅的帶領下北方實力超越南方。

反觀南朝經歷了宋齊梁陳這四個朝代,除了劉宋時期劉裕進行了“氣吞萬里如虎”的北伐,南朝政權在北伐方面的積極性微乎其微,還讓很多名臣良將因此鬱鬱而終,但南朝自以為的中華正統也沒有得到長久的保護,在“菩薩皇帝”梁武帝蕭衍執政後期的無能爆發了侯景之亂。

這場戰亂使得剛剛恢復元氣的南朝實力大傷,自封“宇宙大將軍”的侯景面對南朝的士族舉起了鋒利的屠刀,使得中國最後的士族文化在幾近毀滅!從此“舊時王謝堂前燕”成為了歷史。

科舉考試真的可以推動中國歷史發展嗎?

王羲之

在這個條件下,隋朝在統一南方之後,國家百廢待興面對剛剛恢復的南朝士族也沒有趕盡殺絕使得士族又有了喘息之機,同時北方也有少部分漢人士族的存在,這些士族雖然沒有當時曹魏時期的士族權力強大但也是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

科舉考試真的可以推動中國歷史發展嗎?

初期科舉

在這個背景下,隋煬帝大業三年四月,詔令文武官員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

科舉考試真的可以推動中國歷史發展嗎?

隋煬帝

走入正軌

雖然史學界對科舉制度是否是隋朝建立的選拔人才的政治制度爭亂不休,但可以看出隋朝至少出現了採用選拔布衣為官來達到平衡士族力量的政治制度,為後來唐朝出現科舉制度提供了框架和寶貴的經驗。

在唐朝科舉制度選拔人才有了規範的體系。唐朝科舉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

在後來武則天執政時期,在科舉考試中採取了“糊名法”使得科舉制度更加公平,讓中國的政治舞臺上出現了大量布衣出身的官員,同時削弱了世家大族對政權的影響力並維護了國家政權的穩定和皇權的至高無上!

發展高峰

科舉考試真的可以推動中國歷史發展嗎?

宋代科舉

科舉制度的發展高峰處於宋代,由於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位得到的皇權,他本人就吸取教訓對武將極為防範同時重用文官分散武將的權力讓宋朝成為了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同時宋朝的科舉制度大體繼承了唐朝的科舉制度的特點,使得宋代科舉變的更加公平公正。

在歐洲正處於封建領主的時代,美洲沒有開化近代科學沒有發展同時宋朝經濟發達在世界上一家獨大除了北方的遼國、金朝、蒙古這樣的強大的遊牧民族,任何國家放在當時宋朝的位置上都不能好過,並且面對強大的蒙古部落,宋朝科舉制度弊端剛剛出現就已經滅亡!

在宋朝寬鬆的文學環境下,程朱理學興起,社會上文學風氣濃厚,使得宋朝在科舉考試內容上做了很大的改革其中,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等內容,使得宋代的科舉制度變得充滿弊端,武將缺少文人沒有實踐能力也為後來的崖山之戰南宋滅亡成為了伏筆。

結論: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始於隋唐,宋朝為高峰。由選拔人才變成禁錮思想和妨礙實踐的制度,為後來的科舉制度的侷限性埋下禍患,但同時世界上其他國家。

科舉考試真的可以推動中國歷史發展嗎?

朱元璋

逆歷史發展階段:明清兩代

宋朝被蒙古帝國滅亡之後,這個來自草原的民族並沒有像之前的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一樣進行徹底的漢化,通過強大的武力來鞏固自己的政權,看不起讀書的漢人對科舉制度的輕視以至於元朝的科舉制度成了發展斷層。

科舉考試真的可以推動中國歷史發展嗎?

八股取士

明清科舉制度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之後,重新啟用了科舉制度,在繼承了宋朝的科舉制度之後,中國的科舉制度繼承了宋朝科舉的空談弊端,並且在明代成化年間科舉考試內容第二次改革,用排偶文體闡發經義,稱為“八股”亦稱“時文”“制義”或“制藝”格式嚴格內容空虛成為了限制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

滿清入關之後開始進行漢化,繼承了很多明朝時期留下的政治制度同時幾乎完全繼承了明朝時期的“八股”制度,滿清統治者為了維穩固統一邊限制民眾的思想大搞文字獄,同時在科舉制度方面鉗制讀書人的思想,讓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上一直處於小農經濟,大一統皇權,少部分人擁有知識。

科舉考試真的可以推動中國歷史發展嗎?

結論:

明清兩代時期繼承了宋朝時期的科舉制度,並在內容上發展成了八股取士鉗制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同時也阻礙了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而外面的世界也已經不是宋朝時期中國一家獨大的歷史時期了,歐洲早已經進行了宗教改革,航海大發現和工業革命。而同時期的中國的發展水平還是原地踏步,這位後來列強用大炮和鴉片打開國門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大量不平等條約,讓中華民族開始了一百餘年的苦難!

科舉考試真的可以推動中國歷史發展嗎?

感想:

以水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家國興衰。科舉制度的創辦初衷也是朝著選拔為國效力的人才的目的。可後期因為統治者的固步自封和科舉考試內容改革越來越僵化使得科舉制度從選拔人才變成禁錮思想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