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济南自清末开商埠后,工业、商业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在商埠区,多国的外来投资使这一区域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城市风格;尤其是外来商品的聚拢,让这里成为济南市新的商业中心。但由于大都为进口或新式商品,价格自然也较高。所以,当时的济南普通百姓还是喜欢去老式的集市买生活用品。


  我们可以通过当时有关济南的书籍中的记载,大致了解到上世纪30 年代之前的济南市集的情况。1934 年出版的《济南大观》中就记载了当时济南城的各类集市,“济南市场类皆百货荟萃,尽量陈列其外。上游集市者,则有专门贸易,亦有如用杂物定期陈列者,皆有相当聚集地址、交易之时刻,如银市、米市、菜市、古玩市……”,其后并列举了重要的市场名称及其地点、时间、经营内容等。像菜市是这样记载的:“一在商埠万字巷,一在纬十一路新市场,一在城内刷律巷。陈列鸡鱼鸭肉、海味蔬菜,每晨购者拥挤。”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卖烟嘴的小商贩 | 摄于20 世纪30 年代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从上至下

图一:济南商埠街头摊贩 | 摄于20 世纪30 年代

图二:拉洋片的摊贩 | 摄于20 世纪20 年代

图三:水果摊 | 摄于清末民初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做锡焊的小贩 | 摄于20世纪30年代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济南街头市场 | 摄于清末民初


而其他的综合性集市则有趵突泉集、洛口集、段店集、萃卖商场、新市场、西市场、药市等。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趵突泉集了,“每逢二、七日在山水沟崖。陈列破碎日用物品及零头绸布,届期自日出至四钟止,市民往购颇多。”趵突泉集又被叫做山水沟集,大约是在清代中期兴起的。原来的山水沟,担负着夏秋排洪导水的重任。而在枯水期,没有了山水,以山水沟为中心的集市便随之出现,每月农历的二、七日为集日。集市最初交易多为农牧产品,后来演变成市民处理废旧物品的市场,所以当地人又称这个集市为“破烂市”或“山水沟旧货市场”。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末民初时这里就已分化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卖的东西都各成一类。沟西,主要是家具和嫁妆木器店等,沟东则主要销售木材、杉篙、毛竹,还有铁货和陶器等等。因山水沟地与南部山区相连接,许多农民也将果品、药材等自产、自采的山货拿到集上出售。慢慢地这里就发展成了济南古城区最大的市集了,每当集日,这里便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景象。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穿门帘的 | 摄于20 世纪30 年代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上图一:济南商埠的古董摊(摄于 20世纪 30 年代)

下左图:包子铺(摄于20 世纪30 年代)

下右图:耍猴的(摄于 20世纪 30 年代)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齐鲁总制”牌坊前的市集 | 摄于清末民初


山水沟集上的旧书摊受到不少文人的喜爱,当年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就住在山水沟西侧不远的南新街,他常常步行来赶集。老舍先生在他的《广智院》中写道:“山水沟就在广智院的东边,相隔只有几十丈远,所以有集的日子,广智院人特别多。”  


  在上世纪30 年代拍摄的一张照片原说明为“小偷市场”。这个市场是真实存在过的,在这个市场上大多数贩卖东西者不是一般的摊贩,他们是以偷盗为生的一些人,偷来的东西便拿来这个集市上进行销赃,因为销售的是赃物,害怕被人发现,所以一定要在天亮前摆摊售卖,天一亮即收摊,所以被称为“小偷市场”。


  和现在一样,只要有市场,摊贩们就会出现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从上世纪20年代和30 年代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城墙还算基本完好的古城区,还是西洋建筑林立的商埠区,总能看到贩卖各种小商品或土特产的商贩。摊贩们兜售的东西五花八门,但基本都是普通百姓居家生活的日常用品,他们大都身着粗布衣裳,或蹲或坐于市场中、街边巷尾处,用自己的辛劳换取一点微薄的收入,来养家糊口。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旧货市场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济南街头市场 | 摄于清末民初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街头算命道人 | 摄于20 世纪20 年代


旧时济南的市集和小贩

济南街头小贩


从一些老照片中我们能看出,从清末民初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济南的市集还是比较兴旺的,摊贩的数量和来这些市集买东西的百姓也非常多了,繁荣景象的背后也能看出当时老百姓对这些市集和摊贩有一种习惯性的依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