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和黛玉初次进贾府,谁的规格高?为什么?

缗城一树


宝钗的规格高。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这里清楚地写到黛玉进府走的是西边角门。

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

这是描写宝钗进府时的情景。明显宝钗是从正门进来的。

豪门贵族一般情况下不开正门。薛姨妈带着宝钗从正门进来,说明宝钗进府规格更高。

那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这其实是在告诉作者,宝钗和黛玉的原型,都是宝玉的妻妾。但是后来宝钗是宝玉的正室,而黛玉则是成为偏房。

为什么这样说呢?

宝钗的花签-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花签道牡丹花为花王。

花王是统领百花,所以宝钗是正妻是不会错的。

而且宝钗成为正室后,还不停欺压黛玉。导致黛玉无处可避。

看原诗:

牡丹花 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这首诗后面的真相是很心酸的。芙蓉何处避芳尘,这是暗指牡丹欺压芙蓉,致使芙蓉无处逃避。

韩令偷香是个典故。是暗指宝玉和黛玉两厢情深。因为宝玉曾经比喻黛玉是香玉,又比喻她是耗子偷香,所以是隐指他们两人情感深厚。但是最后还是辜负秾华,如春归去。

宝钗要害黛玉,在扑蝶一回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而黛玉的花签正是芙蓉。

书上写到风露清愁。花签后面又写到牡丹陪饮一杯。

这是暗指黛玉一生的眼泪,是源自宝钗。

黛玉和宝玉本来言和意顺,两小无猜,自从宝钗来后,两人纷争不断。

黛玉无数次因为宝钗母女宣扬的金玉良缘而哭泣。宝玉一开始并不知避让,反而时常去看望宝钗,令黛玉更加猜疑和不安心。宝玉的不知避让,也侧面做了宝钗的帮凶。

所以,黛玉之风露清愁,既是因为宝玉,也更是因为宝钗的介入和最后的掠夺。



所以,这里并非闲笔。因为正门进的宝钗,最终害死了从角门进的黛玉。

(图源自网络,侵删)


书灯幽见


你好,我是国风

个人感觉上,肯定是迎接林黛玉的规格高一些。毕竟林黛玉是这里的人亲自派人去迎接过来的。虽然是走了侧门,也没见到十里相迎。但毕竟待遇那时候只是个顶多七八岁的小孩子,辈分上也低。不可能高一辈的长者要赢初七八里地去。即使是同一辈的,因为林黛玉是个女孩子,就不可能派贾琏贾珍这些男子迎接。能有资历迎接的也只有王熙凤李纨尤氏三个人。但是贾府中也没有派出,略显得有点轻视!

但是宝钗一家的到来就不同了,基本上是冒昧到门,而且也就是准备着来走个亲戚,住个一两天就回自己的家里住。是老太太好客,把他们留在了自家常驻。才有了以后的故事!至于老太太是不是真心留人,还是薛家不要脸赖到了这里不走了。那就很难说了!

但是至少林黛玉这面,绝对是100%真心留在家里的,没有一丝推出的意思!


国风1974


《红楼梦》中,读者不知有没有注意到,黛玉和宝钗虽然都是贾府的亲戚,且辈分相同,但初次进贾府时,俩人的待遇却有很大差别。



黛玉进贾府

原著:“黛玉一行,到了荣国府门前,却从西边角门进了贾府。”丫头婆子们迎出来扶着黛玉去见贾母。

见了外孙女,贾母搂着黛玉一通哭,又给介绍王夫人和邢夫人,接着王熙凤假模假样的笑一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黛玉客就去与贾探春等姊妹们相见,而两个亲舅舅都借口躲了。最后是见贾宝玉。

宝钗进贾府


家人传报后,王夫人亲自带着一帮女眷迎出大厅,将薛姨妈和薛宝钗等接了进去。

贾府摆宴为薛姨妈一家接风洗尘,贾政使人来安排薛姨妈一家:“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而贾母也亲自对薛姨妈进行挽留。

两相比较,我们很明显看出,宝钗和黛玉进贾府,宝钗的规格要比黛玉高。

那么,相同身份、辈分的宝钗和黛玉进贾府的规格为何不尽相同呢


我觉得并非是贾府看轻黛玉,主要是黛玉自己单身前来,又是贾母让林如海把女儿送来的,贾母一直盼着外孙女来和自己住。而贾府众人都知道老太太的意思,因为是亲人,又是小辈,所以舅舅都没出现。

而薛姨妈却是大家人同来,此外她代表着薛家,队伍里还有薛家未来的主人薛蟠,薛家在金陵也是大家族。而且薛姨妈又和王夫人是姐妹,这也是王夫人带头迎接,贾政让人留客的原因。至于贾母的挽留只是客套话而已,但因为薛蟠惹了祸,薛姨妈就坡下驴,直接答应住下来,这让贾母有点没想到,不过都是亲戚,住一阵也无所谓。

综上所述,宝钗和黛玉进贾府,表面上看是宝钗规格高,但因为宝钗是跟随母亲薛姨妈来的,而薛姨妈代表的是薛家,所以贾府迎接的规格高,宝钗是沾了母亲的光。如果是宝钗自己进贾府,我认为她的规格可能还不及黛玉。


本文参考文献:《红楼梦》


墨雪问心


很明显,林黛玉和薛宝钗初次进贾府,薛宝钗的规格要高一些,:林黛玉入贾府是由西角门而进,直接被抬进荣国府的正房大院。而薛宝钗进贾府,则是由正门而进。为何林黛玉进入贾府的规格不如薛宝钗呢?

林黛玉年幼,当时仅七岁左右,年龄太小,又是被外祖母接来,是至亲,又是个晚辈,将来她要寄住在贾府,也算是到家了。另外一家子亲人,自然不需要客气。不然就显得生疏了。另外林黛玉还有母孝在身,也不适合太张扬。但林黛玉进贾府时,由贾母带队,王夫人邢夫人等重量级女眷坐镇,又是哭,又是笑,又是相见,又是寒暄的,场面热闹温馨而暖人。

而薛宝钗进贾府,尚未及笈,年纪也不算大,也是晚辈,也是王夫人血亲,按理,也是不能走正门的。要知道,正门是有一定地位的人家在隆重的典礼活动比如出殡、祭祀,对于政治影响或者家族影响大的重大事情才会打开。薛宝钗还达不到那个级别。

如果是薛宝钗单独到贾府,恐怕也是一乘小轿抬到王夫人的住处,但薛宝钗是随着母兄而来,而薛宝钗之母兄薛姨妈和薛蟠,则可以代表薛家,是客,因而庄严而隆重。

当然也显得疏离。迎接薛家的只有王夫人一家子。然后由王夫人引见才得以见到,而邢夫人则一直没有露面。正式而客气。


萍风竹雨123


我觉得是黛玉的规格高。

首先,先来看一下两位进府时的情形。黛玉到贾府,是一路轿子抬进去的。所谓: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黛玉坐轿子进了荣国府,又坐轿子直到贾母住的院子。而薛家到贾府,是这样的: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轿子是没得坐了,大约是走进来的。

再者,我们看一下接待的规格。黛玉到来,贾母是带了荣国府几乎所有的内眷迎接的。贾母、邢王二夫人、李纨当时就在场,随后王熙凤、三春和宝玉也到了,可以说是阖府迎接。就连贾政的妾赵姨娘和周姨娘以及贾环都没份儿迎接。其后两舅妈也亲自带着去拜访舅舅。从荣国府的角度,可以说是最高规格的接待。薛家呢,是: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这个时候,赵姨娘和周姨娘有资格迎接了,估计李纨、王熙凤和三春也在,邢夫人可没这个空。然后才: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合家俱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这个时候,邢夫人才会来相见。这里面固然有是王夫人亲戚的缘故,但其间的差别还是蛮明显的。

所以,我觉得是黛玉规格高。





佛系安利小可爱


肯定是宝钗规格高,一个幼女怎么可能比过一房。

黛玉七八岁时,母亲贾敏就过世了。黛玉本就体弱多病,上无母亲教养,下无兄弟姐妹扶持,父亲又事务繁忙,贾母怜惜这个外孙女,于是派人将黛玉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教养。

再说林家,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现担任盐运使一职,祖上曾袭过列候,到了林如海这一代正好是第五代。袭爵通常只有三代,额外加恩,让林如海的父亲又袭了一代,到林如海这里只能靠科举走入仕途。林家既是钟鼎之家,也是书香之族。但比起四大家族的薛家、王家还是有些差距的。

与黛玉只带了一个嬷嬷和丫头不同,宝钗第一次进贾府是跟随母亲、哥哥一大家子一起来的。一则是薛潘躲避杀人一案,一则是薛宝钗待选才人、赞善,还有就是销算薛家在京都的旧账。

薛家有长辈进府,迎客也需要同等身份。所以黛玉进府只是嬷嬷陪同进屋拜见贾母,而宝钗来时是王夫人亲自出门迎接,但王夫人迎接的是薛夫人。

再说薛家,本就是四大家族之一,又是做皇商的,钱财自不必说。薛宝钗的母亲是王夫人的胞妹,同出自王家,薛家此次到访纯粹是探亲,是贾家的贵客。而黛玉虽然也是贾家直系一脉,但此次前来多少有点投奔的意思。

大家族规矩多,来人的地位、家庭、人员决定了迎客的规格。宝钗是跟随长辈来访,自身家族与贾家旗鼓相当,又是待选才人,所以宝钗第一次进贾府比黛玉规格更高。


天蓬菟


虽然薛家是一家人来的,而且同林黛玉相比,薛姨妈是长辈,但我还是要说,初次进贾府时林黛玉的规格高。

不能因为《红楼梦》中明确描写了黛玉是从西角门进的,就说她规格低。因为荣国府大门沒有大事是不开的。就是贾政上下朝也不会走大门。

荣国府开大门得有大事,比如接圣旨;元妃省亲;婚丧仪式(正经主人的)才会开大门。

黛玉进荣国府时,一切都是周密计划好的。黛玉是贾母派船、派人接过来的。行程都会有下人及时汇报给贾母。

黛玉到的那天,贾母是在家安排好女眷等着她来。黛玉住哪,黛玉吃什么都准备妥当了。

黛玉一到,就直接拜见了所有长辈。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平辈李纨,姐妹们也马上见到,只有凤姐晩来了一会。若沒有贾母的分咐,这些人是凑不齐的。

黛玉没见到舅舅们,也是因为男女有别,贾赦和贾政才找托词未见。如果黛玉是男孩,舅舅们一定会马上见,而且贾琏还会带着去认识兄弟们。


薛家进京都是也早就计划好的。但是:

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忽家人传报,也就是沒有人打听着他们一家什么时候到,包括王夫人也沒派人去接薛姨妈一家。

荣国府贾母对招待薛家是随意的,按礼数、按面子招待就好了,没有真情。留薛家也是客套话,贾母都沒想到薛家一住就不走了!

薛蟠因是男子,贾琏就带他去拜了贾赦、贾政还见了贾府兄弟。

宝钗是女孩就只随着母亲,沒人会特别招待。

总结:

林黛玉的一切都是贾母为了招待她而做的。贾母这个精于人情事故的老太太在黛玉面前大哭,对这个外孙女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宝钗初进荣国府时的规格都不是为了招待她的,一切礼遇都是给薛姨妈的,宝钗只是随着她母亲。荣国府沒有任何人专门招待宝钗,这一点比黛玉差远了!


薇薇polly


黛玉和宝钗,一个是风流宛转的潇湘妃子,一个是艳冠群芳的牡丹花王,她们初进贾府的时间相隔不久,人们难免会进行比照,究竟谁的接待规格更高一些呢?

一、从身份地位上看,黛玉是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外孙女,贾母把对最喜爱的女儿贾敏的一腔母爱全部倾泻在黛玉身上;而宝钗是贾府当家太太王夫人的外侄女,是贾母儿媳妇的亲戚,和贾母没有血缘关系,体现在接待规格上,黛玉进府规格之高、礼仪之全非宝钗能比,从上岸乘轿贾府派人恭候服待,到进府拜见邢、王二夫人,到贾母设宴黛玉的坐位,到贾母拔了紫娟给其使用,和宝玉一样在碧纱厨歇宿都享受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尊荣。

二、从黛玉和宝钗的地位和处境上看,黛玉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钦点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真正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女,出身高贵,因年幼失母,应贾母之邀入府依傍外祖母;而宝钗出身皇商,虽有万贯家财,也是商人之女,虽说是进宫入选公主伴读,也是其兄薛蟠惹了人命官司避祸而来,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贾府也不能大张旗鼓的高规格接待,只是匆匆走个过场了事。





清竹客


黛玉和宝钗初入贾府的场面黛玉差距有点大,我们来看看各自的描写是怎么样的。

黛玉入贾府: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是外祖的长房了。”又往西不远,同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却不进正门,只由西角门而进。

宝钗入贾府:过了几日,忽家人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在门外下车了。”喜的王夫人忙带了人接到大厅上。

首先关于林黛玉初次进入贾府,曹雪芹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细致了。一则是曹公本就对林黛玉非常偏爱,二则也是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还原了贾府的样子,这是曹雪芹笔法的精妙所在了。而从薛宝钗进入贾府的描写来看,虽然只是短短两句话,可其中的信息量却不小,注意两个关键词“王夫人”、“大厅”,王夫人带着一众人主动出来相迎,还接到了大厅叙旧了好一番,后才带着去见了贾母等一干人。

照理来说,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时候她的父亲尚在,也就是说虽然只是孤身入府,林黛玉代表的是林家,而从家世来看,林家的煊赫程度并不逊色于薛家。那么为什么林黛玉进贾府却只是从西角门而进呢?这其中却恰恰隐含了贾母对黛玉的偏爱。《红楼梦》里最会说话的王熙凤,就曾经对贾母说过一句话深得她心,她说:“瞧着(林黛玉)这通身的气派,不像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倒像是亲孙女”。

贾母本就最喜爱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早逝之后贾母便对黛玉尤其偏爱,一直跟林家说要将黛玉接去贾家,所以在贾母的心中,黛玉根本不是贾府的外人,而是自己人。所以黛玉初入贾府对于贾母来说就跟回家一样。还有一个原因也许是贾母怜惜这位外孙女,只让她从西角门进却不出入正门,也是觉得她太年轻怕受不住这样的阵势,这又是另一种偏爱了。

当然啦,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大家族的礼教制度森严,凡需要出入正门的都是关乎宗族的大事,比如大喜和大丧,或者是国礼,探春后来以王妃的身份离开贾府,只怕就是走的正门,可惜庶出的探春人生中仅仅风光了这一回。


翁子涵


从进府的接待规格来看,宝钗进府的规格高,黛玉的规格低。

[大侦探皮卡丘]黛玉进贾府是贾母派人派船接来的,宝钗进贾府是自己主动上门串亲戚。黛玉来贾府是要常住的,贾母要亲自替女儿教养外孙女。宝钗来贾府是拜访姨母,贾府根本没想到薛家会在贾府常住。

[大侦探皮卡丘]宝钗和母亲及哥哥进贾府,是轰轰烈烈。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的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合家俱厮见了,忙又治席接风。薛蟠已拜见过贾政,贾琏又引着拜见了贾赦、贾珍等。贾府所有重要人物悉数登场见面。贾政、贾母纷纷留客,给足了薛家面子,做足了功课。

[大侦探皮卡丘]黛玉进贾府,轿子静悄悄地从西角门进,中间未作任何停留,直接进了贾母的院子。丫头们都笑迎上来道:“刚才老太太还念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个争着打起帘笼,只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回头才行礼拜见外祖母,两个舅母和嫂子李纨。贾府三春还在上学,凤姐也没有守在贾母跟前迎接远客。然后黛玉去拜见两个舅舅,结果一个也没见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