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未婚的生活也自帶幸福的色彩,與其著急,不如欣賞與尊重


大齡未婚的生活也自帶幸福的色彩,與其著急,不如欣賞與尊重

花有香味,草有綠意,樹能挺拔,藤能橫生,每一個獨立的生命,都有屬於它的精彩。

諾貝爾說:生命,那是自然會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

能雕琢的生命,必定是有特色和獨一無二的,不能千篇一律的去設定模式,我們的子女也是如此。

大齡單身,在當今已經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當一幫年輕人還在放飛自我的時候,父母們已經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寢食難安,拼命催婚。

一方面年輕人過著單身貴族的生活,簡單並且快樂著,絕不不降低擇偶的要求,並不覺得生活不美好;另一方面父母認為自己的子女成了剩男剩女,面子上也過不去,於是想盡辦法催婚逼婚。

大齡未婚的生活也自帶幸福的色彩,與其著急,不如欣賞與尊重


01、普遍的大齡現象,急也是沒用

鳳姐的兒子宣稱:如果繼續這樣就辭職,讓鳳姐永遠也別想看到他。

鳳姐有半年時間,總是求同事換班,一週之始趕著把事做完,週末晚上坐車從小縣城趕到兒子上班的省城去。

鳳姐每次去都帶著同一個目的和使命,就是催兒子解決單身問題。

和兒子曠日持久的戰爭在每個週末的早晨進行。

相同的劇情:早上六點鳳姐堵在兒子臥室的門口,兒子說要出門,王姐說稍等幾分鐘,然後就是背臺詞:兒子,你已經33歲的人了,成家立業不能拖,你不想要後代,爸媽想要一個孫子啊!傳宗接代,天經地義,你趕快在你的身邊耍一個女朋友,要不媽託人給你介紹。

晚上兒子下班回家,飛快地溜進臥室關上門。然後在第二天早上,鳳姐同樣早早的堵在兒子的臥室門前,又開始背一模一樣的臺詞。

這樣的事情,以兒子宣稱受不了躲進賓館告終。

鳳姐精疲力盡回縣城,心灰意冷。

我們勸鳳姐放棄這樣的逼迫,他兒子醫學碩士畢業,一表人才,有技術,他的路由他自己走,大齡未婚的又不止她兒子一個。

圈子裡老李家的女兒,40歲,文學碩士畢業,貌美溫柔,也一直未嫁。

早些年這姑娘也不斷相親,皆不滿意,後來乾脆決定不婚。

如今姑娘將近四十,平日裡和一幫單身朋友嗨玩深夜,週末再一起出去遊山玩水,日子過得快樂。

其實每個孩子雖然為父母生養,但他們已是獨立的個體,生命自有其色彩和花期。

我們以為的三十歲前結婚生子的生活,未必適合他們,何不尊重他們的意願。

大齡未婚的生活也自帶幸福的色彩,與其著急,不如欣賞與尊重


02、未婚和不婚,自有他們的道理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形象不錯,高學歷,好工作,順利的找個對象,結婚生子,是天經地義。

殊不知,多年的一心苦讀,在學歷就業方面勝出的年輕一代,婚姻觀價值觀已經迥異於常規。

他們對家務活一竅不通,對家庭子女責任義務倍感壓力,對感情的理解通透得不批面紗,對幸福的理解更接軌於現實,對自我生活的需求和舒適度更加看重。

既然眼前的日子尚可,更好的目標還未達到,婚姻未必美好,他們又怎麼會有主動去談朋友的動力。

況且,網絡的通暢,見聞的增廣,他們早已知曉婚姻生活裡面的林林總總,出軌,養情人,貌合神離,分床而居,湊合委屈,他們已經看得很熟悉。

而眼前的現實,一些父母的婚姻生活的內容,也許並沒有給子女們認可婚姻的理由。

有著獨立意識,喜歡實用和舒適生活的年輕人,並沒有把婚姻看得緊急和重要。

大齡未婚的生活也自帶幸福的色彩,與其著急,不如欣賞與尊重


03、坦然的面對,理性的看待

花花的世界,超多的慾望,複雜的思想,生活的樣板,諸多的壓力,也許壓縮了年輕人成家的慾望。

據統計,目前中國單身人數已達2.4億,參照歐美比例未來將達到4億,而其中相當多的單身是不準備接婚。

曾經是北上廣的年輕精英奉行的不婚,現在早已蔓延到隨便三四線城市的角落。

仔細想來父母和兒女都不容易。父母在為子女的未來著急,為不能抱孫子而傷心;子女卻每時每刻忍受父母的嘮叨和逼迫,不得一個安寧。

而且越是有學歷知識的子女,思想越脫離傳統,獨立自主意識越強烈,父母越是催婚逼婚,越讓他們心生反感,走向父母意願的對立面。

與其逼迫,不如提出建議,讓子女自己思考和決定。

子女有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內容,有他們的情感追求,也有選擇的權利。

周國平說:如果要安寧,你就結婚;如果要自由,你就獨身。可見結婚和獨身的生活方式,各有千秋,也不是哪一種就是錯誤。

既然無法強迫子女,做父母的思想何不開明一點。

只要子女有正當的職業,有交往的朋友,有正向的人生追求,就是積極健康的生活,值得欣賞。

戀愛,結婚,生子,都要講究緣分。不婚主義者遇到心動的人,也會樂意脫單;一直在努力談朋友的人,不一定會心想事成。

倒是強扭的婚姻,將就的湊合,盲目的結合,在越來越注重精神感受的今天,容易鑄成錯誤和痛苦,讓婚姻成為不快樂的圍城。

大齡未婚的生活也自帶幸福的色彩,與其著急,不如欣賞與尊重

結語:子女成年後是會不斷成長的,放手讓他們自己成長,讓他們自主考慮決定婚姻家庭的事情,也是讓他們學會對今後的生活負責任。

作家龍應臺的《目送》:“父母子女一場,就是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身為父母,在目送子女背影漸行漸遠的時候,懂得愉快相處,從孩子的婚姻開始,學會放手,學會欣賞與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