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華:和疫情賽跑的巾幗擔當

一次、兩次、三次……約訪浙江華聯集團董事長徐愛華很難,最近她每天都在為生產線上的事情奔波,實在騰不出時間。她說,生產的都是救命用的,得搶時間。

隔離衣告急、防護服告急、口罩告急……今年春節,徐愛華很急,她發現有錢也買不到物資捐贈。怎麼辦?她想到自己就是做服裝的,怎麼就不能做隔離衣等防護用品呢!

徐愛華和疫情“賽跑”的速度驚人:1月25日,她和兒子一起籌劃生產隔離衣的生產線;1月31日,徐愛華的車間連夜生產出第一件隔離衣樣板;2月1日,20多名工人生產出第一批隔離衣;2月3日,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

一批批,徐愛華將生產出的18000多套隔離衣免費捐贈給援助武漢的浙江醫療隊員、本地及省內外醫院醫護人員、環衛工人和交警等。

這兩天,徐愛華主要忙著把隔離衣、防護服的生產線搬進更大面積的新廠房,1000多平方米的場地中,嶄新的拷邊機、熱封機正從全國各地陸續採購到位,在這間戰時狀態的“兵工廠”裡,現有200多名一線員工,在爭分奪秒生產更多的隔離衣。

“三八”節馬上到了,這位全國三八紅旗手女企業家說,自己滿心感恩,因為這個速度不是自己一個人創造的,政府、民營企業家、工人等,在大家的合力下,生產線才運轉起來,這個節日過得很充實。

徐爱华:和疫情赛跑的巾帼担当

做救命的衣服,她說:“我要和疫情比速度”

“我和我媽分工明確,我管工廠安全生產,她管採購物料和生產機器等。壓力太大了,她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確實沒時間。”採訪中,徐愛華的兒子張皓洋替母親向記者致以歉意。

下決定之前,徐愛華最大的壓力,不是生產而是員工的安全。疫情當前,風險不是小事,員工出現感染怎麼辦?生產出現意外怎麼辦?生產過程中有困難怎麼辦?有企業家提醒她:你得冒多大的風險,這不僅僅是個人就能做的事;有身邊人告誡她:你安穩一點,幹這個事情會很難……

“當時我看到一線醫護人員的一些報道,因為沒有防護服,只能穿著白大褂就上陣,感染風險很高,我看著心裡很痛。防護物資全國緊缺,你要捐也買不到貨,我心裡很揪心。”徐愛華回憶,就在那一刻,一個念頭浮上——自己的企業是不是可以來生產。

創業37年,徐愛華篳路藍縷,打拼出了一番成績。她的創業故事,曾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當作重點案例,收進書裡。

現實的困難擱在她眼前:疫情似火,集團旗下商場關閉,外貿板塊業務訂單受到影響;90多歲的老父親患血栓在醫院做腦手術;生產隔離衣、防護服,企業一無經驗二沒資質,就連最基礎的設備都沒……

徐愛華找來了兒子、集團旗下浙江綠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皓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沒想到,張皓洋也正為疫情揪心,不僅到處託朋友從國外採購口罩,還為自己公司研發的新項目體溫貼的未能量產而倍感遺憾。徐愛華的想法得到了兒子的支持。“我們這是做救命的衣服,我全力配合。”張皓洋對徐愛華說。

“做服裝一直是我們的強項,我們曾經在改革開放初期就獲得了全國民營企業第一張服裝外貿自營進出口牌照,我們要排除一切困難,用最快速度建立生產線,獲得批文,生產出隔離服、防護服等緊缺物資,先捐贈給醫院等有急需的地方。”徐愛華當場與兒子拍板。

1月25日,也就是大年初一,徐愛華的戰“疫”日誌開始書寫——這天一早,徐愛華一個個撥打朋友的電話,尋找樣本和採購原料,落實生產企業備案和產品備案、設計打樣等一個個重大事項,以最快速度安排人員組織生產。

徐爱华:和疫情赛跑的巾帼担当

13天造出一條生產線,她說:“再早一點就更好了”

“13天,從做下決定,尋找樣本到最後生產……無論如何終於把生產線做出來,但要是再早一點就更好了。”徐愛華說。

機器設備、輔料、人工、生產資質……都是擋在徐愛華面前的大山。沒有設備,徐愛華就到處託朋友打聽採購。“防護設備的液壓機,公司的人聯繫了兩天都買不到,我就託朋友找。那一天聯繫上已經半夜,我說要馬上買,那邊要付定金,我就自己用微信直接把錢付了,本來這些事情都要走公司程序,但這個時候就先簡化了。”徐愛華笑著說。

沒有工人,徐愛華就和公司高管給老員工一個個打電話,很快從當地招募了20多名熟練工。技術部負責人王曉英第一時間趕到了廠裡。“董事長的決定讓我們都很感動,我們也想出自己的一點力。我初七去其他工廠學習,當晚回來徹夜打樣,第二天就把隔離衣的樣品趕出來。”王曉英說。

一個團隊就這樣迅速組建,廠長陳亞珍負責生產管理,陳國平負責採購,劉競負責防控安全……僅僅四天時間,2月3日,首條生產線投入。

“我們要保證產品質量,也要保證員工的安全。”徐愛華要求,每名員工每天必須監測體溫,戴好口罩,穿好隔離衣。為進一步做好防控,徐愛華索性把復工的員工全都請進了廠裡,免費提供吃住,還給他們漲工資、買保險。全廠上下擰成了一股繩加油幹。

省經信廳駐企服務員景勇祥已經在廠裡待了近一個月,經常忙到晚上10點多,指導企業完成物資調令。紹興市越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陳康是駐企指導員,在車間彷彿紮了根,從制定產品標準,把控產品質量到企業生產備案等給予指導與幫助。徐愛華還從舟山、蘇州找來專家外援,通過遠程和請進來的方式,為企業制定一次性隔離衣、一次性防護服(非無菌類)的質量體系標準。

2月7日,是徐愛華記憶深刻的一個日子。忙碌了多天後,“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首批隔離衣出爐,讓徐愛華與生產線上的每一名員工都無比激動。當天,徐愛華就把這批一次性隔離衣捐贈給了醫療前線。

徐爱华:和疫情赛跑的巾帼担当

社會有需求,她說:“我是必須站出來的那個人”

“原來,我僅是想做一些隔離衣、防護服捐贈救急。現在,我準備長期生產,做成一番事業。國家有危難社會有需求,要有人站出來做事,我認為自己是必須主動站出來的人。”徐愛華有了新的決定。

眼下,徐愛華的一次性隔離衣日產量已達25000套左右,防護服生產資質也正在申辦中。2月8日,浙江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向徐愛華公司下達應急物資調撥令。國家工信部也在2月20日下達調撥單,直接發武漢。截至記者發稿,一次性隔離衣產量達到30多萬套。

“我們看到清掃街頭、拖運垃圾的環衛工人除了最基本的口罩外,沒有其他防護措施,我們就向越城區的環衛公司捐贈了隔離衣,送到他們手上的時候,他們很感動。”徐愛華動情地說。

為生產線忙碌奔波的那段時間,徐愛華的父親經歷了手術。在得知徐愛華的舉動後,老父親每次都對徐愛華說,這樣做好的,你去忙好了,你放心。老父親還一直叨叨:你一出生,我說我們要熱愛中國,就給你取名“愛華”。徐愛華明白,父母一直以來都是深明大義地教育自己。

徐爱华:和疫情赛跑的巾帼担当

這場戰“疫”中,讓徐愛華感受深切的,是“力量”兩個字。“黨委政府24小時待命,用強大的力量支持我們企業,讓我們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付與行動,給了我們最大的幫助。我們的民營企業家,用各種力量支援,聽到我們做隔離衣防護服,他們義無反顧地幫我們。我們去採購輔料,一些工廠聽說用來抗疫,無論如何都會從倉庫裡拿出貨源。還有我們的員工,我們有一半以上的臨時工,他們來就抱著同一個想法,希望能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徐愛華說。

“有人問我累不累,我說不累,我感到很充實。一個企業真正的價值體現,是社會真正需要它的時候,它可以做些什麼。這是我對我自己的要求,也是對下一代的要求。”徐愛華放下生產線上一件剛完工的防護服樣品,將它放在桌上,用手輕輕撫平。

採訪的當天晚上9時,徐愛華還主動給記者打來電話。她說,自己一直心懷感恩,想借此機會感謝這段時間來幫助她的所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