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河南考生独自来到四川上大学,不适应想要退学,怎么办?

K896067043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退学,到底对不对呢?

有人退学,复读成功了!

有人退学,复读失败了!

高考复读牛人吴善柳,连续复读八年,最终梦圆清华!

放弃香港大学72万全额奖学金的刘丁宁,为了北大,毅然选择复读。最终,她第二次以“辽宁省文科状元”的身份,如愿去了北京大学!

以上这些都是复读成功的案例,但是,有没有复读失败的例子呢?当然有啦!

老穆有位高中同学,高中连续复读了四年,结果还是跟第一年高考一样,成绩只够上二本院校,你说亏不亏?


你到四川上大学,觉得不适应。到底哪里不适应呢?

【1】饮食不适应?

这个问题,不叫问题,习惯就好了。

【2】与舍友关系不好?

这个需要你做出改变,否则,你再复读也没用,将来还是要面对这一问题。

【3】专业不适应?

如果这个原因,就请你考虑清楚了。如果复读,也是可以的。

【4】是不是想家了?

你是独自一人来到四川上学的,心理上必然是孤独的,难免会想家。

我想,时间能冲淡一切,认识新朋友了,就好了。

复读有风险,需要谨慎考虑!

【1】分析试卷,找出薄弱项,综合考虑。

认真分析各学科试卷,用笔记录下自己的薄弱项,然后再认真思考一个问题。

“我能不能在复读的一年内解决掉这些薄弱项呢?”

如果能,可以复读。如果不能,还是上学吧!

【2】你还有信心继续复读吗?

如果有信心,可以复读。如果没有,请不要复读,以免你越考越差。

【3】今年的高考成绩是否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是,请继续上学。如果不是,可以复读。

【4】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家人意见及高考政策,然后再做决定是否退学去复读。


【结束语】迎难而上,需要勇气!老穆相信你一定能够克服这一问题的!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我大学在重庆上的,班上一共32人,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北京,河北,河南,云南,福建,江苏,新疆等等,四川重庆的十个不到。

大一第一学期,重庆的冬天潮湿又阴冷,很多同学,都是靠吃火锅来取暖。北方的同学,特别是北京那位同学,由于吃不了辣,每次只能干瞪着眼,看起来很郁闷。

毕业的时候,那位北京的同学,每周都要去吃火锅,无辣不欢。

毕业时,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留在了重庆或者成都。



题主是从河南来四川的大学,不知道具体是哪所学校。你说不适应,我觉得可能有三个方面:

1、听不懂方言

在四川上学,说四川话的同学居多,要么为了让外省同学能听得懂,有的会勉强自己说“川普”。如果去逛街买东西的话,听到的都是四川话,可能觉得听不懂,有些不适应。

听不懂别人的话,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障碍。本来要买点苹果,不知道老板说的是“四块钱”还是“十块钱”?干脆放下不买了。

这个烦恼,应该每一个去外省的学生都会遇到。

2、吃不惯饮食



四川无论是成都,绵阳等等地方,吃麻辣的习惯都是一样的。

早餐麻辣小面,中午米饭菜,晚饭可能是麻辣烫。我一个石家庄的同学,中午吃米饭的时候,一定会再买一个馒头,因为她觉得米饭的口感吃了吃不饱。

我婆婆和公公送我小姑子去重庆上学时,买了一碗小面,觉得太难以下咽了。因为北方面条是面和菜码分开,四川的面条,大多是清水煮面,作料放在碗里,要是不爱吃辣的话,清汤的就不好吃了。

北方同学吃不惯南方的饮食,把这个问题交给时间吧。

3、不习惯气候

北方的冬天,要比南方的冬天好过一些,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以前在重庆夏天的热和冬天的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灵魂里了。来北方快十年了,虽然夏天也热,冬天空气不好,但是都还可以忍受。冬天在有暖气的室内,做事不那么冻手冻脚了。

题主还没有过到冬天,所以这一点还没有体会,这个原因的可能性比较小。

但我想说的是:既来之则安之!每一个人,都需要离开舒适区,去开拓新的领域,首先适应力就是最重要的一点。调整心态,让自己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退缩。我敢打赌,四年后的今天,你一定会舍不得这座城市,因为它见证了你的青春,有一群和你共同度过青春的好友,还有你整个人能力的提升,都会让你说:其实这里也挺好!

是否退学,请三思。您觉得呢?欢迎讨论!


英语老师Minnie


去四川,人间天堂,不适应只是暂时的,很快你会爱上他。

我大学是在重庆上的,第一个学期和老乡一起出去吃饭,辣到流鼻血,至今记忆犹新。也正是从那次流鼻血开始,渐渐的爱上了四川美食。

自助火锅

最为经典的一句话:“扶着进去,扶着出来”。有一次我们去吃自助火锅,真实的体验了一把,饿着肚子进去,在里面吃了三个小时,撑的受不了,出来的时候,只能在路边找个地方坐着休息。

(重庆南山火锅,整座山都是火锅)


串串

无与伦比的串串,我们吃了十几个版本的串串。毕业后,凡是回重庆,回学校的同学都会去找原来在学校吃过的那家串串,便宜、实惠、味道好。正常一顿只需要3-5块钱就能让你吃的很饱,而且味道特别棒。每次去旁边吃炒菜的时候,总会去那家弄一份串串过来,这成为了大学四年的传统。

烧烤

烤豆干、烤鸡翅,特别是重庆的烤脑花,那可真是绝了。有一次回重庆,凌晨2点去吃烧烤,里面灯火通明,那一个壮观的。时隔这么多年,在外地吃烧烤,只要是来自四川、重庆的,我都特别想吃。

四川美食,让你爱恨交加

一开始也许你会不习惯,但是后来你会越来越爱。借用我老婆的一句话:

辣的要死,可就是停不下来,又要长胖了。


同学,没有什么都是外部条件给你创造好好的,凡是只能自己去学会适应,美好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


朱文亮谈家教


刚入大学的新生们,多数都会有这种不适应,因为不适应,所以会产生逃避心理,想退学。别紧张,你的不适应是一种正常现象。

我儿子也是去年上的大学。上大学之前,他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学校专业都很满意。但报道完,在学校呆了三天后,突然告诉我说,他要退学复读。我一夜无眠。第2天,来到儿子的学校,和儿子做了一次长谈。


原来,在这三天里。儿子听到了一些 关于学校的负面消息。什么学习风气不是很浓,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排名连全国前十都没进。总之全是各种道听途说的负能量。再加上,自己几天来的观察,学校确实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一下子就产生了心理落差。失落之时,再环顾四周,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感觉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离得很远很远。夜深人静,会被恐慌和不安惊醒。后来又听说自己的好友要复读,于是,便 坚定的认为,自己复读一年,一定能考上名校。

我和儿子心平气和的长谈了一次,和他分析了一下复读的利弊和当前的情势,儿子答应我,自己会安心上大学的。但我看得出,儿子的内心非常痛苦。后来回家的一个月里,我一直忐忑不安。生怕儿子再起执念。所幸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慢慢适应了大学生活,心情越来越好,从此以后再也没提复读之事。


每一个刚上大学的孩子,初次离开家乡独自生活,心理上的,生活上都会有不适应感,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过了这个适应期,和周围的同学老师熟悉了,大学生活慢慢走入正轨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题主是河南考生,河南能上大学的孩子真心不容易啊。而且所上大学是在四川,四川是美食之都,天府之地,教育发达,经济繁荣,风景秀丽,许多人心目中向往的地方。能在此上大学,是一种幸运,题主应该珍惜呀。

18岁读大学,是人生的一个全新的开始。初期的不适应是正常的。人早晚得学着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长大,是从学着适应开始的。


花朵5506


一看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二十多年前去山东济宁走亲戚,那里的人一天三顿吃馒头,喝面糊,我也是适应不了,因为我是南方人,生活在东北,东北大米白面都有,我的生活习惯是米面兼食。在单位食堂吃馒头,回家就吃大米饭,在单位吃米饭,回家就吃馒头。如果让我顿顿吃大米,怎么吃都不腻,如果让我吃面食,连续吃三顿就头晕,哪怕是最好吃的饺子也不行。

河南人的生活习惯和山东差不多,他们的味蕾就适应馒头、面糊、面条、烩菜、胡辣汤。这位同学到了四川,虽然学校食堂可能也有馒头,但应该是以大米饭为主的,而且绝对没有了面糊、烩菜、胡辣汤之类的河南特色食物。不过,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最受国人欢迎的菜系,一旦吃上,最容易上瘾。

不知这位同学是男还是女,假如你是个男生,难道就不想在成都好好欣赏欣赏美女?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找一个漂亮的川妹子做老婆呢!相比于河南,我觉得四川的女孩更水灵。不知有多少外地人做梦都想娶川妹子呢!

当然,这位同学不适应的原因倒不一定是饮食的问题,也可能是没出过远门,不适应陌生的环境。可是,每个人都要有成长的过程和经历,适应环境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假如一个人不适应环境,总不能让环境来适应你吧!要是感到陌生就逃避,那人生几十年,难道你就待在那个小村子里不远走?要是那样,你还考什么大学?只要出远门就没有了熟悉的乡音,没有熟悉的家乡饮食,那怎么生活啊?

所以,我还是奉劝这位同学,安心的在四川读大学吧!而且要从尝试吃大米饭和麻辣川菜开始,从听四川话开始。等你四年大学毕业时,你已经被四川的人,四川的景,四川的美食所吸引住了,再也不想离开四川了。不信你就试试。


若愚趣谈


我是浙江人08年考上重庆大学,当初也是不适应那里的气候和环境,特别是语言听不懂老师讲的付么。过了半年我开始习惯了,四年大学后我考了研究生毕业后我就在重庆工作。现在我非常喜欢重庆和成都这两个城市,准备安家重庆了。


用户5848847851802


朋友的孩子今年也考上了四川的一个大学,夫妻两个开车送孩子到学校,才回来,她说去了四川就下雨,冒雨在孩子的学校转了转,转完后,天就晴了,这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觉得有点不适应。而且气温比我们本地的要凉快些。

在自己的家乡住习惯了,现在换了个地方,像饮食、气候等难免有些不习惯,得有个适应过程,慢慢地就会适应的。

还有个朋友的孩子考上南京上大学,在家好好的,只要一到学校,就起满脸疙瘩,痒得不行,整个学期就在吃药、打针中度过,即使这样,朋友的孩子也没想要放弃。

不适应是暂时的,你就把这个当着对自己的考验,高考那么苦,那么累,现在上了大学,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退学了干什么?复读?还是有其它的出路?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发现学校的不适应这是件小事,生活中更大的困难还有很多,在这点事面前就退缩,遇到大的困难该怎么办?

欢迎关注@低吟浅唱的花,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低吟浅唱的花


这个同学呀,我给你说说我历经磨难的事情吧。我比你有条件多了,我工资高待遇好,但是我就想去体验体验生活。终于有机会啦,我们学校让老师们去支教,到最艰苦的地方支教。

如果不能受苦受难,那叫什么男人啊?我豪情满怀,我信心十足,我申请支教。但是我一问支教的老师,他们都说非常苦,夏天非常热,没有空调,而且有很多蚊子。有的地方很偏远,水是到五六里远的山下挑。我马上后悔了,但是很不幸,一申请就成功了。



那没有退路,只好坚持到底。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现在我一下子踏上了最艰苦的地方。但是这又有什么呢?人的适应能力如果强的话。不管到哪都能过的有乐趣。

我被分到洛阳市汝阳县刘店镇中心小学。刘店镇是汝阳县经济最差的镇。我们住的周转房,一共三层楼,我们住在顶层,第三层。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离马路很近。晚上车来车往,振动声,让我睡不着觉。

因为村里面大多是留守儿童,好多老年人为了晚上的安全都养了狗,一到晚上,成十上百的狗乱叫,也是睡不着觉。我一下子懵了,难道我要在这里度过一年时间吗?我真想打道回府,我真想回家。



我来此地支教,有好多疑团需要我解开。

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留守儿童呢?为什么村里里边会养这么多狗呢?为什么村里边建了好多新房子,富丽堂皇,但是就是没有人住呢?

为什么这里的年轻夫妇只管生不管养呢?为什么一对年轻夫妇要至少生五个孩子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在课余时间,走到村民家中,去家访孩子,我越来越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一个都不能少》电影中的艰苦磨难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现实中的情况更加磨难。

晚上我躺在床上,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并把它写成文章,支教一年我写了25万字。



学校不管饭,我们自己做饭。天天买菜做饭,学校没有洗衣机,我们用洗脸盆洗衣服。

在这里超市离我们有两里远,每天都得去超市买菜,自己淘洗,自己做饭。

好几次我把手切烂了,我没有做过饭,真的不知道怎么生活。但是我越来越觉得,这就是对我的考验。向其他老师学习,让其他老师帮我做很多事情。在艰难困苦中,我们有最真实的友谊,最厚道的友情。

对孩子们的辅导,我们也是悉心备至。家长就给我们送菜,还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做客。再困难也阻挡不了我们寻找快乐的勇气和信心。

谁着问号的一个个解决,我觉得在这里我生活的挺好。最后我教的班在全乡取得的名次是第二名。校长把我写的电子书打印了两本并永久珍藏。

他说你们来指教,我们真是遇见了贵人,你写的文章非常好,希望你明年还来这我们这里支教。

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过得自得其乐。今年我又申请支教,可是却没有通过。但是通过到艰苦地方去支教,我知道自己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不但学会了做饭,还学会了缝补衣服。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害怕了,我都会满怀信心的去迎接它。



我是教育处处春,希望对你有用,也请关注点赞转发。让更多的人一起交流,一起得到帮助。


教育处处春


中国有句俗话,叫“好男儿志在四川”,我1968年被分配到四川省若尔盖县的地质队,那个队虽然是四川地质队管辖的,但是80%却是河南本土人,他们多数是现在的中国地质大学(当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和宣化地质学校、长春地质学校的毕业生,他们为了响应毛主席“我们也要有原子弹”的号召,整体从你们河南的遂平县搬到这个川西北高寒高原的铀矿地质队,住帐篷、战严寒、战斗在高原几十年,那时那能讲什么条件,也无法与四川内地比,更不能与现在的生活条件比,可是就是这些河南人在这高寒的川西北高原找到了我国特大的铀矿,给我们的核工业提供的原料保障,他们一直在这里工作了10年,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那批河南人才回到河南平顶山,他们献了青春献家庭。

你因为学习刚来四川,肯定是不习惯的,但是这只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我的儿子1993年从成都考到广西的一所大学读研,最后留校任教,广西南宁的饮食是粤菜系列的,口味与四川是天壤之别,南方的气候特别热,当时还没有空调,但是他坚持下去了,在那边安了家,家庭、事业都很圆满。你到四川来是来学习的,可不是来享受的哟,相信你会习惯的,爱上四川,祝你成功!


唐堂43


呃,我也是在四川上的大学,可能北方人刚去四川会觉得盆地气候相对潮湿一丢丢,但是很快就能适应。每个人都会面临外出求学和成长,我觉得你要调整好心态,接受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拥抱新的生活。四川自古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不管是美食还是美景都是最让我忘怀的。最主要四川人真的很好啊,我毕业工作五年了,因为工作问题也经常回成都出差,每次回成都就像回家一样,玩的最好的朋友基本上四川人占了80%,哈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