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疫情,向死而生

這兩天無聊,有時候在想一個問題,假如我不幸得了肺炎,我該怎麼面對?是該淡定冷靜,還是該恐慌焦慮?或者介意的是會連累身邊的親人、朋友?又或者可能各種心情複雜交織在一起。所以當疫情來襲、生死未知的時候,可能每個人都不會獨善其身。

每天早晨醒來,看到最多的是不斷更新的數字。沒有溫度的數字已然讓人揪心,每一個數字背後發生過的故事可能更讓人動容。因為一個人不僅是一個人,身邊還有一群人。特別是當親人因為感染肺炎離世,一句“媽媽走了,一切都太不真實了”猶如當頭一棒,這種在災疫面前的無力感、挫敗感,著實讓人悲慟、讓人窒息,只願天堂再沒有疾病,只有幸福。

這次疫情充分印證了一句老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專家講,這次的病毒很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總是有一些人,或者出於獵奇,或者出於炫耀,禁不住野味的誘惑,最後釀成大禍。希望經過這一次,別再讓野生動物成為瘟疫的代名詞,為人類自己的錯誤買單了,估計那個華南海鮮市場,不管是不是罪魁禍首,大概再也不會開張了。而禍從口出,從武漢官方早期可防可控的表態,再到武漢市長自己給自己打80分的自我感覺良好,還有發佈會上錯了三次,到現在能生產多少口罩還不知道的迷之疑惑,真是讓人又急又惱。

患難窺人性。疫情下的眾生相,有的恐慌,有的焦慮,有的反應過度,有的奸商欲發國難財,天價口罩,高價菜。有病患對醫生猛咳,我死你也別想活。有人心生偏見,見到湖北出來的如同瘟疫唯恐躲之不及。社會學上的木桶效應講,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要發展,必須要正視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讓前行者不再因為這小部分人拖累,讓悲觀者不再因為這小部分人悲觀。

患難更見真情。微信動不動就推送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話雖然說的多了,但是還是有道理的。你說,現在還奔赴武漢的他們怕嗎?我覺得,肯定怕,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迎難而上。所以,致敬所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人。

災難面前,信仰、信念、信心比什麼都重要。王陽明講,流行為氣,凝聚為精,妙用為神。一個人要有精氣神,一個民族更要有精氣神。災難壓不垮,風雨中開花。特別敬重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哽咽時說的一段話,當武漢市民開窗齊唱國歌,這個勁頭上來了,很多事情都能解決,武漢從來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洪水衝不垮人心堤壩,疫情更打不倒眾志成城。

最後,不想用悲情渲染悲情,期待暖陽下,再次迎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