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畝產萬斤糧出自科學家錢學森之口,你還會質疑嗎?

曾經有一個時期,畝產萬斤糧被傳的熱熱鬧鬧。在這一時期,不光是農民,就連許多科學家也認為可以。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錢學森了。

在我們國家,錢學森就是公認的科學界泰斗。其對國家的貢獻可能不好量化,但其可抵五個師的事情人人皆知。

在畝產萬斤糧的事情上,科學界泰斗錢學森曾有過論斷:

1958年,錢學森在《中國青年報》發表了科普文章:“ 土地所能供給人們的糧食產量碰頂了嗎?科學的計算告訴人們還遠得很!……因為,農業生產的最終極限決定於每年單位面積上的太陽光能,如果把這個光能換算農產品,要比現在的產量高出很多。現在我們來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畝地上的太陽光能的30%作為植物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這些太陽光能把空氣裡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製造成自己的養料,供給自己發育、生長結實,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糧食,那麼稻麥每年的畝產量就不僅僅是現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

如果畝產萬斤糧出自科學家錢學森之口,你還會質疑嗎?


1959年初春,錢學森仍在《知識就是力量》雜誌重申高產量的理論可能性:“我們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畝地上的陽光,一共摺合約94萬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陽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麼單位面積幹物質年產量就應該是這個數字,94萬斤!”

這兩個理論後來都遭到質疑以及激烈的批評,甚至有人要求道歉。

質疑可以理解,畢竟現在農業的畝產量在那放著。

雖然對於科學我們常人可能連皮毛都夠不著,但有個基本的常識應該還是不變的,那就是單純的理論和實際並不是一回事,原理要轉化成應用還有很遠的距離。錢的畝產量單純只是理論,只是現在的農業技術生物技術遠遠達不到使作物達到畝產萬斤所要求的能量轉換,按照現在的科學發展速度,也許一千年後就能能達到畝產萬斤。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他一個支點他能翹起整個地球,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批評就不應該了。不能因為實際產量達不到畝產萬斤就批評理論,只能用理論去反駁理論,而不能用實際應用去反駁理論。

要求道歉就更不應該了,提這個要求的人沒有這個資格。

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