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不可隨便亂吃,從種植到採收加工,都有哪些方法呢

天南星種植技術

一、種植技術

天南星用種子繁殖生長時間長,產量不高,故以塊莖繁殖為主,亦可種子繁殖。

天南星不可隨便亂吃,從種植到採收加工,都有哪些方法呢


1、整地施肥

選擇山谷或林下溼潤、疏鬆、肥沃的黃砂土地,於秋季將土壤深翻20~25cm,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3000~5000公斤,翻入土內作基肥。栽種前,再淺耕1遍。然後,整細耙平作成寬1.2m的高畦或平畦,四周開好排水溝,畦面呈龜背形。

2、塊莖繁殖

9~10月收穫天南星塊莖後,選擇生長健壯、完整無損、無病蟲危害的小塊莖,晾乾後置地窖內貯藏作種栽。挖窖深1.5m左右,大小視種栽多少而定,窖內溫度保持在5~10℃左右為宜。低於5℃,易受凍害;高於10℃?,則容易提早發芽。一般於翌年春季取出栽種。亦可於封凍前進行秋栽。春栽,於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cm,株距14~16cm挖?穴,穴深4~6cm。然後,將芽頭向上,放入穴內,每穴1塊。栽後覆蓋土雜肥和細土,若天旱澆1次透水。

約半個月左右即可出苗,大塊莖作種栽,可以縱切兩半或數塊,只要每塊有1個健壯的芽頭,都能作種栽用。但切後要及時將傷口拌以草木灰,避免腐爛。小塊莖及塊莖切後種植的覆土要淺;大塊莖宜深。每畝需大種栽40─45公斤;小塊莖20─25公斤。

天南星不可隨便亂吃,從種植到採收加工,都有哪些方法呢


3、種子繁殖

天南星種子於8月上旬成熟,紅色漿果採集後,置於清水中搓洗去果肉,撈出種子,立即進行秋播。在苗床上,按行距15~20cm挖淺溝,將種子均勻地播入溝內,覆土與畦面齊平。播後澆1次透水,以後經常保持床土溼潤,10天左右即可出苗。冬季用廄肥覆蓋畦面,保溫保溼,有利幼苗越冬。翌年春季幼苗出土後,將廄肥壓入苗床作肥料,當苗高6~9cm時,按株距12~15cm定苗。多餘的幼苗可另行移栽。

4、移栽

春季4~5月上旬,當幼苗高達6~9cm時,選擇陰天,將生長健狀的小苗,稍帶土團,按行株距20×15cm移植於大田。栽後澆1次定根水,以利成活。

二、田間管理

1、鬆土除草、追肥

苗高6~9cm,進行第1次鬆土除草,宜淺不宜深,只要耙松表土層即可。鋤後隨即追施1次廄肥,每畝1000~1500公斤;第2次於6月中、下旬,鬆土可適當加深,並結結合追肥1次,量同前次;第3次於7月下旬正值天南星生長量旺盛時期,結合除草鬆土,每畝追施堆肥1500~2000公斤,在行間開溝施入,施後覆土蓋肥;第4次於8月下旬,結合鬆土除草,每畝追施尿素10~20公斤對水施入;另增施餅肥50公斤和適量磷鉀肥,以利增產。

2、排灌水

天南星喜溼,栽後經常保持土壤溼潤,要勤澆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田間積水。水分過多,易使苗葉發黃,影響生長。

3、摘花薹

5~6月天南星肉穗狀花序從鞘狀苞片內抽出時,除留種地外,應及時剪除,以減少養分消耗,有利增產。

三、病蟲防治

1、病毒病

為全株性病害。發病時,南星葉片上產生黃色不規則的班駁,使葉片變為花葉症狀,同時發生葉片變形、皺縮、捲曲,變成畸形症狀,使植株生長不良,後期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

①選擇抗病品種栽種,選擇無病單株留種;

②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

③及時噴藥殺滅傳毒蚜蟲。

④ 發病初期噴灑5%菌毒清水劑300倍液。

2、紅天蛾 Herse convali 以幼蟲危害葉片,咬成缺刻和空洞,7~8月發生,嚴重時把

天南星葉子吃光。

防治方法:

①在幼蟲低齡時,噴90%敵百蟲8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殺滅;

②忌連作,也忌與同科藥用植物如半夏、魔芋等間作。

四、採收加工於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穫。過遲,南星塊莖難去表皮。採挖時,選晴天,挖起塊莖,去掉泥土、殘莖及鬚根。然後裝入筐內,置於流水中,用大竹掃帚反覆刷洗去外皮,洗淨雜質。未去淨的塊莖,可用竹刀刮淨外表皮。然後,用硫黃燻蒸,每100公斤鮮南星塊莖,需硫黃0.5公斤。以燻透心為度,再取出曬乾,即成商品。經硫黃熏製後,塊莖可保持色白,不易發黴和變質。

【注意】 天南星全株有毒,加工塊莖時要戴橡膠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角皮膚,以免中毒。

天南星不可隨便亂吃,從種植到採收加工,都有哪些方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