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夫婦手拿刀片給柿樹做移植手術,手法嫻熟,一天完成40棵


3月3日,春光明媚,筆者途徑山西永濟南梯村,在一片柿樹林中,看到一對老年夫妻一會踩著凳子攀到樹上,一會又下到地面,圍著柿樹不停地忙碌。柿樹還沒發芽,他們在幹什麼?帶著疑惑,筆者決定去看一看。“我們在給樹動手術呢。”手裡拿著刀片的大叔笑著說,“這個園子的柿樹不好了,我們給它做個移植手術,換換新的樹枝。”#春耕進行時#

大叔姓師,今年61歲,和他一起忙碌的是他的老伴。“老伴姓張,比我大一歲。”師大叔說,他們給柿樹動的手術正規名字叫嫁接,是將別的柿子樹嫁接到這些老樹枝上,來年就能結新品種的柿子了,“這幾天,山西省分級分區防控疫情,永濟市被劃定為疫情防控低風險區,村裡的人都開始復工復耕了,我們也趕緊出來搶農時嫁接,晚了的話就得再等一年了。”圖為在給樹枝嫁接的師大叔。

據瞭解,師大叔夫婦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十幾年前就全部到外地打工去了。孩子們不在家,夫婦倆的年齡也大了,同時又要照看留在家中的小孫子,老倆口擔心家裡的7畝農田忙不過來,無奈全都種上了的柿子樹。“這些樹長了十幾年了,當時種的時候選的品種是傳統的老柿子,個頭挺大,一畝地能產3萬多斤。”師大叔介紹。圖為夫婦倆在一人一棵樹在給樹枝嫁接。


近年來,農產品市場變化快,以前受歡迎的品種不知道啥時候就被淘汰、不受歡迎了,柿子也是一樣。去年,師大叔的5畝柿子大豐收,但價格卻極低,一筐50斤的新鮮柿子只賣到5-10塊錢,而且還是求著客戶才賣掉的。辛苦一年沒有幾個錢的收入,這讓師大叔很著急,經與老伴協商,他決定給柿樹換品種。圖為師大叔攀爬到樹上給高處的樹枝嫁接,樹下是拿著手機玩耍的小孫子。

經過了解和調研,師大叔覺得“吊紅”柿子的經濟效益好,於是準備將老的柿樹換成新品種。他說,吊紅柿子味道更甜,產量雖比老品種低,但價格高,同樣的一筐可以賣到七八十塊錢,銷路也很好,不愁賣,“這幾天,氣溫升高,昨天還下了一場雨,我就向同村的人要了一些他們剪下的吊紅柿子樹枝,趁著墒情來嫁接了。”圖為師大叔的老伴在給柿樹嫁接。

師大叔介紹,目前,農業嫁接技術已經很成熟、普及,不僅柿樹可以用,梨樹、核桃樹、棗樹等好多果樹都在採用,連西瓜都可以嫁接。果樹嫁接的方法有好幾種,比如插接、劈接、套接、芽接等,他採用的就是芽接。二三月間,萬物復甦,樹木即將吐苞發芽,此時嫁接很容易在需要嫁接的新枝上選取葉芽。圖為師大叔的老伴張大嬸用刀片在吊紅柿子樹枝上截取葉芽。


“這個截取的葉芽叫做接穗。”張大嬸非常熟練地將一片葉芽切掉,然後放到手心裡給筆者展示,“葉芽要選擇飽滿的,切的時候要用刀從下邊緊貼枝條的木質部向上削,削成後的形狀要像盾牌。往老樹的枝子上接的時候,樹枝上的皮也要切成基本相似的形狀,然後將接穗的葉柄朝上插入就可以了。”

新品種樹枝上的葉芽叫接穗,老樹上嫁接的部位叫砧木。張大嬸接著說,接穗插進砧木後,需要用塑料帶將兩者緊密的綁紮在一起,方法是先從接口上邊綁起,慢慢往下纏,一定要保證葉芽和葉柄留在外邊,“兩外,芽接的砧木一定要選擇上一年發出的新枝,這樣的成活率就特別高。”圖為一根已經嫁接好的樹枝。

看著張大嬸不停地切葉芽、切砧木、綁紮,動作十分嫻熟,問她是否經常幹嫁接的活。她回答說,他們夫婦倆已經接了一天,也是才練出來,“這塊地有三行柿樹,每一行有40多棵,每棵樹平均接12個枝子。我們接的速度是慢一些,不過我們馬上就要完成一行,再用兩三天的時間就能全部接完。”圖為已經嫁接完的一排柿樹。


“給果樹嫁接就像醫生做移植手術,必須保證成活率。”師大叔說,他們芽接後的柿樹在今年會長出新枝,明年就能結柿子,比砍掉老樹種新樹要快得多,因為新樹需要長四年才能掛果。“明年秋天你們來,我給你們摘吊紅柿子吃。”師大叔一邊忙著嫁接,一邊笑著和筆者相約。大河鄉土原創作品,瞭解更多鄉村故事,請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