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拍攝人像寫真,你會選擇哪個時段拍攝?有什麼好處?

熊貓映畫


室外拍攝人像寫真,你會選擇哪個時段拍攝?有什麼好處?



室外拍攝人像或者寫真,理論上講有兩個時段,一個是上午的8—10點,一個是下午日落前3—1小時,這只是一個大致階段,具體的還與當日的天氣相關聯;實踐證明,下午的時段優於上午時段。

第一、這兩個時段的光線明亮柔和,光線角度較低。反過來說,日在中天、頭頂烈日的感受總是不太好,光線過於強烈,眼睛都難以睜開,怎麼能去細膩完美地表達被拍者的情緒和神態呢,理論和經驗會很明顯的告訴我們。


第二、這兩個時段的人物事務較少。這兩個時段,該忙的忙完了,還要忙的還有一段時候,一般人的心態是既不焦又不躁。

第三、下午的時段更加有利於人物情緒的調動。

和上午相比較,下午的光線會更加柔和溫暖,氣氛感強烈,容易讓人在恰當的時間裡表達恰當的情緒。

這個時候可以藉助側逆光,拍攝出逆光之下的迷人影像,也可以藉助於大逆光拍攝出迷人的剪影。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往往是在下午的這段時間裡表現得更加飽滿和高漲,這是人的情緒和智商表現最好的三個階段之一。因為你所拍攝的是“人像寫真”,這與平時的一般人像拍攝還略有不同,“私密性”往往大於後者,這就更加突出了拍攝者與被拍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功能,拍攝需要在你的不斷“誘導”和導演下進行,溫馨的時段、溫馨的光線、溫馨的場景等諸多要素的完美搭配,才能得到更好的回報。


再次強調,時間的選擇上真的沒有那麼絕對,只是相對而言。

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請關注《拍客張光林》。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拍客張光林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走出室內影棚到戶外進行拍攝。比起室內擺拍,大家更願意和大自然來個親密的接觸。但是室外人像拍攝相比室內卻多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如何運用好室外陽光顯得尤為重要,選擇好時段和運用好光影是人像拍攝成敗的基礎。室外拍攝人像的最佳時間一般是在上午7-9點和下午4-6點時間段,這段時間自然光是軟光,比較柔和,中午11-15點太陽當頂,光比較大,自然光是硬光,不宜拍片。

以上2張照片都是4:30左右拍攝的,日落可以拍人像;也可以拍黃昏美景,特別是逆光人像就更有一番味道了,加上金黃色的輪廓光,使人像更加生動亮麗。


安琪兒視界


室外拍攝人像寫真,我一般選擇在早上和下午進行,如果是夏天中午我肯定不拍,冬天還可以考慮。

我就從我拍攝的角度,分別說一下早上和下午的拍攝經驗。

早上

如上圖,就是在早上太陽還未完全升起的時候拍攝的。光線顯得比較暗,但是空氣清新,城市還沒有甦醒,沒有下午的渾濁感。整體畫風就是清新自然的感覺。

在太陽昇起之後的半小時內就是另外一幅景象了。看下圖。

這張圖是太陽剛剛升起時拍攝的,本來模特的頭髮沒有這麼黃,但是在日出的作用下,照到陽光的部分會被加強,原本剛升起的太陽就有一點偏黃,所以模特的頭髮部分就會更光一些,猶如金色的線條。

下午

下午的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這種黃色的光會更加強烈。如上圖,整個畫面都呈現出黃色的偏光。到了下午空氣也會比早上的渾濁一些,所以畫面適合一些復古風的感覺。

模特在夕陽下現在運動場的看臺上,金色的光線照耀著她,模特看起來更有立體感,金色的畫面也像美顏效果一樣,讓照片色彩飽和亮麗。

總結:早上和下午都是出片的黃金時間,早上適合清新自然,下午適合年代回憶。純屬個人看法,與大家分享。

希望大家喜歡我的回答,長安人歡迎你的關注。


用戶96327888333


室外拍攝人像時間當然是上午9點前、下午3點後為最佳時間段,其好處在於:

1、光線柔和,呈現暖洋洋的金爛爛色調,打在臉上別一樣風格。

2、陽光角度呈45度右角度,形成影子,增加了畫面的立體感,提高了三維空間層次。

3、逆光或側逆風,形成金色髮際、輪廓光,與金色背景相佩,是人與自然美秒搭配的迷妹風格。

4、對亮處測光拍照,形成剪影照片,較好描寫突出景物的人文光影。


用戶69185235738


其實這個問題經常會有人問,很多人都想知道“一天當中,什麼時候最容易拍照”。其實這個我倒是認為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都可以好好利用一下。要說最容易拍照的時間,自然是早晨和傍晚咯。

早上和傍晚

最理想的時間段肯定是早晨和傍晚,早上的光線比較溫柔,太陽位置也不是很高,在背光拍攝時候用反光板或者其他方法稍微補光,可以拍出很唯美的照片。想想看模特整體的輪廓加了一層仙女光,是不是特別漂亮!

中午選擇室外拍攝確實不容易。尤其是夏天的太陽又那麼毒辣,我都不會想要出門的!但如果碰到陰天或者雨天,那倒是能選擇不錯的拍攝題材來拍攝照片。

夜晚

還有就是晚上了,晚上出去拍攝人像寫真也很棒的。不用擔心光線,因為有很多發光的廣告牌可以給模特補光。碰到不錯的環境,也可以用手機手電筒補光,為了防止手電筒的燈光太硬,可以給手機的手電筒上蓋個餐巾紙什麼的,會柔和很多。

這個方法也有機會拍出還不錯的人像照片,尤其是臉部特寫這種的。

我的總結

清晨,傍晚個晚上都可以拍攝不錯的人像照片。如果是夏天的正午那就算了,你想拍,模特也不願意出門。因為真的太熱了!


熱心村民愛拍照


如果是我選擇拍攝時間段,我肯定會選擇早上和下午,也就對應的是朝陽和夕陽,這兩個時間段光線非常的好,有多好呢,可以說是隻要人臉走光就是一張好片,中午和下午也不是說不能拍,中午太陽在正頭頂是標準的骷髏光,拍人並不好看,如果需要拍攝需要補光會麻煩一些。

個人最喜歡拍夕陽,因為下午不會起的太早,光線好,攝影師和模特精力旺盛,找到好地方模特有表現力就是天時地利人和,出片特容易,有多容易呢,下面我發幾張花幾分鐘拍的。更多拍照技巧可以搜索抖音:哈哥教你拍照片兒

四圖預警


哈哥教你拍照片兒


一般來說,一天當中的最佳拍攝時間段為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3點以後( 前提是日出之後和日落之前)。這個時間段只針對大多數室外人像,也就是常規的清晰人像,但是在陰天情況下,全天拍攝都不會有太大影響,只是人物會偏向於冷色調,通俗來講偏向於藍色。

白天不同時間段太陽光的色溫也有變化。日出或日落時的太陽光色溫大約為2000~3000K,偏暖色調,人像容易偏向橘紅色。早晨或下午色溫大約為4000~5000K,而接近中午前後的陽光色溫為5500K左右。通俗說的最佳時間,拍攝出的人像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拍攝剪影就另當別論了,日落半分剛剛好





菜加熱了沒


戶外拍人像,選擇時間段,就是在選擇光線。什麼時候光線最適合戶外人像寫真呢?眾口同聲,“正午無好光,好光在晨昏”為什麼,聽我詳細分析一下。

一、好光在晨昏,角度適中、光線柔和。

早晨和傍晚,太陽離你所在的位置最遠,因此光線最弱。加上早晨和傍晚的空氣中都會或多或少有霧靄的阻隔,透過霧靄的光線也會變得更加柔和。

與地平線呈30-45度左右的光源,柔和的光線打在模特的臉上,要立體感有立體感、要層次有豐富的層次,要質感有最真實的質感。

下圖光線就比較硬了,如果沒有後期調節,面部根本就是黑的。


二、正午無好光,光線硬、睜不開眼。

夏天的早晨8點,太陽照在臉上就已經火辣辣的了,何況中午時分的光線。太陽光照在地上、樹葉上、水面上都會泛起白色的反光。反光讓人本能的皺起眉頭,表情扭曲、沒了興致;此時的光線生硬,巨大的光比打在景物和人的身上,寬容度再好的器材,面對這樣的情況也無能為力。除非是有薄雲的天氣。

三、暖調效果很討巧。

無論風光照片,還是人像照片。人們的本能更傾向暖調的效果。而晨昏時的光線,正好有這種天然的色調,這是很討巧的。

當然,在實際的拍攝中,即使早晚的光線較弱,依然要根據情況來進行補光。使光比不能太大,影響層次。


攝影中級班


室外拍攝人像寫真,選那時段拍攝,有什麼好處呢

本人拍攝室外寫真,選出上午十點鐘,在悄悄走的夏季緩緩迎來秋意豪爽的季節,焱熱夏天剛離去與秋意交差風和曰歷的季節,樹上葉子還沒有落下,秋豪氣爽的感覺,主人公在呼吸著清爽的空氣心情格外開心,透出內在的美,以身具來的氣質,主人公在這迷人身材漫步走著,嘴裡啍唱著幸福的小曲,引來鳥的叫聲,就在這時拍攝了主人公對鳥兒歡喜聲,讓本人也享受了大自然的美,這個時段也不熱,溫度適合拍攝,光線也好,很適合拍攝,謝謝讀者


93933454885善緣


室外拍攝人像寫真,你會選擇哪個時段拍攝?有什麼好處?

有句攝影口訣是這麼說的“正午沒好光,好光在晨昏”。

由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在中低緯度,所以白天上午9點~下午16點,都是豔陽高照,光線屬於“頂光”,而且照度強烈,會在臉部形成明顯的陰影,畫面的反差過於強烈。而在早上9點前與下午16點之後,太陽靠近地平線,光線受大氣層的削弱比較明顯,而且角度相對比較近似“水平光”。另外晨昏的陽光色溫低,正好與天光形成明顯的冷暖對比,所以無論是拍人像還是拍風景,最佳的拍攝時間都是在早晨與黃昏這兩個時間段。

其中最寶貴的最佳攝影時段,往往只有15分鐘左右。(北緯30度地區,高緯度的朋友相對比較幸福,黃金時間長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