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在喀什老城的吾斯唐博依路上有一個叫做卡斯坎巴扎的街區,幾家民族樂器的商鋪錯落分佈在各種銅器店、鐵皮店、花條箱店等手工藝店之間。各店鋪裡的工匠們靠著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在這條古老的街區裡敲敲打打數百年。走在這條古老的街區上,樂器商鋪裡不時地傳出的熱瓦普悠遠的琴聲,商鋪裡的工匠們似乎在合著樂曲的節拍,或用力或碎擊著銅器、鐵皮和花條箱,如同在演奏一部喀什老城交響曲,“丁丁當當”奏響著一曲卡斯坎巴扎永不知疲倦的“樂章”,奏響了喀什老城的風情萬種。

卡斯坎巴扎是喀什老城有名的民族樂器一條街,這裡幾乎集中了喀什市所有的民族樂器製作的民間工匠,每一間樂器商鋪都是集製作、銷售、維修民族樂器於一身,商鋪裡的主人絕大多數都是延續著祖輩們傳下來的手藝,經營著父輩留下來的生意,不僅有一手製作艾捷克、彈布爾、都塔爾、熱瓦甫、卡龍、手鼓等各種民族樂器的精湛手藝,還能熟練地演奏這些樂器。可以說,假如沒有這些製作樂器的能工巧匠,就不會有精緻的各種民族樂器,去演繹那些輝煌燦爛的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樂章。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數百年來,卡斯坎巴扎從來不缺少音樂,不論春夏秋冬。這是一間掛滿各種民族樂器的商鋪,除了進門和窗戶以外的所有牆面上掛滿了各種樂器,整個屋頂也被樂器佔領如同是樂器“森林”,完全看不到頂棚。一位維吾爾族琴師坐在窗前,懷抱一把剛剛完工的熱瓦甫彈奏出一曲美妙絃音。彈琴的名叫買買提依明•阿巴拜克,是這家樂器商鋪的老闆,買買提依明•阿巴拜克從3歲開始看父親和爺爺制琴,15歲初中畢業後開始正式學藝,他的父親艾莎一輩子以製作各種民族樂器為生。多年前,他從父親手裡接過這間樂器商鋪,繼續著民族樂器製作和銷售,而這一手藝在他的家族裡已經傳承了5代人。在卡斯坎巴扎街區上的各民族樂器商鋪裡,製作樂器的手藝大多都是家族裡傳承下來的,一代傳一代,沒有專門的文字教材,只有心口相傳,就這樣走過了數百年,成為了喀什老城裡久負盛名盛名的百年樂器和手工藝品的街區。

熱合曼•阿布都拉靠在一把琴身長超過5米的都塔爾琴上,眉飛色舞地講述著這把巨型都塔爾琴的製作過程。這是熱合曼•阿布都拉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精心製作的,雖然他也知道這把琴不能用來演奏。曾經家住喀什老城,幾代人以製作、銷售各種民族樂器為生的熱合曼•阿布都拉,如今是喀什地區疏附縣吾庫薩克鎮“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領頭人的,國家級維吾爾族樂器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最引以為豪的不只是那把琴身長超過5米的都塔爾琴,每當有遊客臨門,他都會捧著上世紀六十年代《人民畫報》上刊登的他的爺爺演奏都塔爾的複製圖片,向人們講述他家族的製作民族樂器的輝煌歷史。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一根根產自新疆塔里木綠洲的桑、杏、梨、柏、核桃等木材,被塔克拉瑪干吹來的熱風榨乾,經過工匠們的刀斧掏挖、火烤擠壓和拼裝,用驢、羊、蛇皮,牛羊、駱駝骨和犛牛、黃牛角鑲嵌裝飾和蒙面音箱及鼓面,再進行打磨、拋光和上漆後,安裝弦把、絃軸和琴絃,經過音準調試後放置音品、弦碼,等一整套工藝流程,華麗的樂器、清脆的鼓點便在琴師手裡響起。樂曲和著鼓點走進各族百姓人家,傳向綠洲深處,傳向浩瀚大漠,沿著絲路古道傳向遠方。演奏出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新疆的木卡姆深情的樂章;在塔里木綠洲、在杏花盛開的村莊,演繹出最忘情的麥西來甫舞樂。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喀什老城的樂器作坊,把最美的樂章傳向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