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在喀什老城的吾斯唐博依路上有一个叫做卡斯坎巴扎的街区,几家民族乐器的商铺错落分布在各种铜器店、铁皮店、花条箱店等手工艺店之间。各店铺里的工匠们靠着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在这条古老的街区里敲敲打打数百年。走在这条古老的街区上,乐器商铺里不时地传出的热瓦普悠远的琴声,商铺里的工匠们似乎在合着乐曲的节拍,或用力或碎击着铜器、铁皮和花条箱,如同在演奏一部喀什老城交响曲,“丁丁当当”奏响着一曲卡斯坎巴扎永不知疲倦的“乐章”,奏响了喀什老城的风情万种。

卡斯坎巴扎是喀什老城有名的民族乐器一条街,这里几乎集中了喀什市所有的民族乐器制作的民间工匠,每一间乐器商铺都是集制作、销售、维修民族乐器于一身,商铺里的主人绝大多数都是延续着祖辈们传下来的手艺,经营着父辈留下来的生意,不仅有一手制作艾捷克、弹布尔、都塔尔、热瓦甫、卡龙、手鼓等各种民族乐器的精湛手艺,还能熟练地演奏这些乐器。可以说,假如没有这些制作乐器的能工巧匠,就不会有精致的各种民族乐器,去演绎那些辉煌灿烂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乐章。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数百年来,卡斯坎巴扎从来不缺少音乐,不论春夏秋冬。这是一间挂满各种民族乐器的商铺,除了进门和窗户以外的所有墙面上挂满了各种乐器,整个屋顶也被乐器占领如同是乐器“森林”,完全看不到顶棚。一位维吾尔族琴师坐在窗前,怀抱一把刚刚完工的热瓦甫弹奏出一曲美妙弦音。弹琴的名叫买买提依明•阿巴拜克,是这家乐器商铺的老板,买买提依明•阿巴拜克从3岁开始看父亲和爷爷制琴,15岁初中毕业后开始正式学艺,他的父亲艾莎一辈子以制作各种民族乐器为生。多年前,他从父亲手里接过这间乐器商铺,继续着民族乐器制作和销售,而这一手艺在他的家族里已经传承了5代人。在卡斯坎巴扎街区上的各民族乐器商铺里,制作乐器的手艺大多都是家族里传承下来的,一代传一代,没有专门的文字教材,只有心口相传,就这样走过了数百年,成为了喀什老城里久负盛名盛名的百年乐器和手工艺品的街区。

热合曼•阿布都拉靠在一把琴身长超过5米的都塔尔琴上,眉飞色舞地讲述着这把巨型都塔尔琴的制作过程。这是热合曼•阿布都拉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精心制作的,虽然他也知道这把琴不能用来演奏。曾经家住喀什老城,几代人以制作、销售各种民族乐器为生的热合曼•阿布都拉,如今是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镇“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领头人的,国家级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最引以为豪的不只是那把琴身长超过5米的都塔尔琴,每当有游客临门,他都会捧着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民画报》上刊登的他的爷爷演奏都塔尔的复制图片,向人们讲述他家族的制作民族乐器的辉煌历史。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一根根产自新疆塔里木绿洲的桑、杏、梨、柏、核桃等木材,被塔克拉玛干吹来的热风榨干,经过工匠们的刀斧掏挖、火烤挤压和拼装,用驴、羊、蛇皮,牛羊、骆驼骨和牦牛、黄牛角镶嵌装饰和蒙面音箱及鼓面,再进行打磨、抛光和上漆后,安装弦把、弦轴和琴弦,经过音准调试后放置音品、弦码,等一整套工艺流程,华丽的乐器、清脆的鼓点便在琴师手里响起。乐曲和着鼓点走进各族百姓人家,传向绿洲深处,传向浩瀚大漠,沿着丝路古道传向远方。演奏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新疆的木卡姆深情的乐章;在塔里木绿洲、在杏花盛开的村庄,演绎出最忘情的麦西来甫舞乐。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喀什老城的乐器作坊,把最美的乐章传向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