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此前,日本官方發佈的一篇要保護柑橘品種知識產權的聲明一石激起千層浪,儘管從很多角度看,這都是一篇形式大於實際的聲明,但可以看出日本政府以及農協對於氾濫的品種外流表達了巨大的擔憂。

中國是日本柑橘品種外流的主要國家之一,我們耳熟能詳的春見、不知火、愛媛、甘平等都來源於日本,可以說日本在柑橘方面的育種能力以及商品化的能力全球首屈一指。為什麼日本柑橘產業如此成功?

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日本柑橘種植面積有多少?

據USDA 2019年更新的數據,柑橘種植面積約在100萬畝左右,主要種植區分佈在南部沿海,尤其瀨戶內海周邊的縣,其中的愛媛縣(EHIME)在中國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從品種而言,橘子佔了日本的絕大多數,達到79萬5000畝,而檸檬的種植約6萬8000畝,柚子1萬7000畝,橙子不足7000畝。橘子中主要是經過改良版本的溫州蜜橘佔了絕大多數,而國人熟悉的不知火、春見這些品種在日本種植基本上3~5萬畝上下,紅美人、甘平這些品種由於有高額的知識產權費以及種植地點的限定,因此面積維持在5000~1萬畝之間這個水平。

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日本柑橘的種植氣候和果園大小?

日本山多、平原少,整體緯度偏高,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可以種植柑橘的區域非常有限。但其20世紀90年代,隨著日本這個當時全國第二大經濟體的飛速發展,柑橘產業也得到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在寬皮柑橘這個細分上無論是總產量還是單產都名列前茅。

日本的種植模式基本上還是以日本農協(JA)以及農協下面的比如柑橘協作組這樣的形式來組織當地的生產、加工和流通。果農的農場柑橘的樹齡基本上都在20~40年之間,平均10~20畝一個農場,小的農場也是3~5畝,大的可以達到500畝左右,因為種植地點大多在海拔較低的丘陵山地,因此地理條件也侷限了其進一步的發展。

我們要向日本柑橘學習什麼?

1. 品種的快速推陳出新,從最普通的溫州蜜橘到早熟、特早熟、極早熟,再到臍橙以及雜柑,大量的優秀的品種在日本研發以及推廣,從最根本上推動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2. 新技術的使用和推廣,省力化栽培技術、大枝矯正和修剪技術不斷的推廣、更新和使用。尤其日本基本上都是較低的海拔的丘陵果園,規模都不大,因此很多小型的淺耕機械、除草機和果園的運輸軌道。老齡化一直都是我們面對的話題,在無法機械化情況下省力化栽培必然是一個方向。

3. 首次全國在商品化的果園實施避雨設施栽培以及升溫栽培,經濟效益非常顯著,現在浙江象山應該是引進這塊技術最多的地區,儘管技術上還有不成熟之處,但在很多高價值的品種上尤其是晚熟越冬的品種上值得探索。

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4. 柑橘產業化的加工和處理,開發出各種附加值較高的產品,比如果酒、果脯、點心等等,以及圍繞柑橘文化開發的各種文創的產品,包括延伸的旅遊觀光等;這應該是年輕人比較熟悉的領域,是創造性最高的一個環節。

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5. 柑橘零售的市場切分與營銷,精細營銷的典範。尤其是在日本這個市場競技激烈,零售高度密集的成熟市場,必須對目標客戶有更加具體和細緻的劃分,一個品種若干品類幾個品規走遍天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在日本,什麼產品最貴,品質至上的日本製造最貴。包括柑橘在內的農產品也是這個道理,因為日本已經是一個高度成熟和組織化的社會,大中小企業之間以及行業產業鏈之間的分工非常精細,並且有大量高度專注在某一些特定領域的微型企業。

比如種植柑橘的,我一位種植溫州蜜橘的朋友,在和歌山縣種植溫州蜜橘已經超過30年了,其他品種他幾乎不種植。他溫州蜜柑成功的秘訣,就是他知道市場上需要什麼蜜橘,知道如何確保蜜橘生產的質量,當然這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和實際操作,方法論以及得到總結和系統化。

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近年來,對於日本的“工匠精神”在國內大家炒得非常熱,說得神乎其神,其實說到底,就是一生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做得比任何人都有效率,做得比任何人都要品質高,這需要極其的耐心、深度的思考以及無限的熱愛。

最後,日本柑橘或者日本農業值得我們學習什麼?不是一項技術或者一種模式、制度,而是找到可以借鑑的方式,綜合歐美柑橘的高效以及日本柑橘高質的生產模式,結合中國國內社會、市場發展的需求,而走的一條多元化的道路。

來源 l 小葉探世界

日本柑橘為何從不“低價滯銷”?這5大措施,值得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