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過庭:散亂中,如何構建章法節奏?

小草章法的基本格局到王羲之時代才逐漸穩定下來,後世小草書家雖不乏成就者,但章法大多導源於此。


懷素《小草千字文》通過加大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形成一種虛靜空靈的韻味;


孫過庭:散亂中,如何構建章法節奏?


孫過庭《書譜》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則相對較緊,他並不追求行行分明,但整體又不顯得擁擠。


在此,他處理字與字之間的關係時所採用的“斷”的方法發生了作用,而且他的字的 局部都是散開的,這些部件的開放姿態,為整體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孫過庭:散亂中,如何構建章法節奏?


書法作品中的“行”,就好比文章中的句子,由一組組的“字組”組成。行的表現力取決於字組的組合,即每行字中總有若干字組,它們之間通過粗細變化、疏密變化、大小變化、開合變化等調節手段形成了行的節奏。


孫過庭:散亂中,如何構建章法節奏?

孫過庭《書譜》與懷素《小草千字文》對比圖


《書譜》中偶爾會出現輕盈的筆畫組合,甚至是多個字體的連貫來達到一種“暢神”的作用,如“非專精也”四字使人們不禁為之眼前一亮。


孫過庭:散亂中,如何構建章法節奏?


同時,《書譜》中也經常出現一些筆畫厚重的點畫來與輕靈的筆畫形成反差和對比,這種輕靈與厚重的巧妙組合,也起到了虛實相生的效果,輕靈處為“虛”,厚重處為“實”。


孫過庭:散亂中,如何構建章法節奏?


如“羲獻”、“豔隨”、“鶴圖”等字筆畫粗重,字形碩大,與他們周邊筆畫較細且體形較小的字形成鮮明對比,正是這種對比,打破了行與行之間的均衡,從而使整體有了節奏感。


在《書譜》中,類似的處理方式不勝枚舉,而且處理得渾然天成,沒有突兀感。這種章法處理,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