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如何寫好詩:格律、語言、形象、章法、境界,再加上風格鮮明

如何寫好詩:格律、語言、形象、章法、境界,再加上風格鮮明

如何寫好詩:格律、語言、形象、章法、境界,再加上風格鮮明

詩要有佈局,要有結構,要有開頭結尾,起承轉合,過渡照應。這跟作文一樣,要安排好它的結構。因為詩比較短小,起承轉合挺緊湊,挺叫勁。要通篇考慮,要有一個展開邏輯。一般來說,是按照一定邏輯展開,或者說,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或按照空間目力所及。

比如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由近到遠,有條不紊。從全篇來看,由情到景,由景到情;由古到今,由今到古;由實到虛,由虛到實。在邏輯上,在章法上,安排要緊密,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東說一句,西說一句。邏輯的嚴密能增強詩的表達力。

一般來說,按照一定的邏輯展開是常用的方法。有的詩詞大家也能不拘一格,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是說眼前的情景。“往事知多少”,一下子回到了過去。“小樓昨夜又東風”,又回到了眼前,“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又回到過去了。在歷史與現實之間來回跳躍,這是藝高人膽大,一般初學者不宜採用這一方法,大幅度跳躍,難度太大,不好駕馭。這個方法,看起來好像不遵守邏輯,其實他遵守的是藝術的感情邏輯,不是一般事物的常規邏輯。

境界是詩的最高層面——精神層面,它是從詩詞的語言、形象、章法諸方面所提煉出來的精神成果,是詩詞所反映、所達到的精神高度。我們一般可以把詩詞分為三個層面,基礎(技術)層面、創作(藝術)層面、精神(哲學)層面。上面談到的四個標準,格律屬於基礎層面,語言貫穿於三個層面,形象、章法屬於藝術層面。

我們寫詩要交流,要影響讀者。因此,詩裡表達的感情應該是健康、積極的,應該是與民族、與人民大眾相通的感情,而不要把自己小我的喜怒哀樂寫的太多,太過分。一定要把小我融入大我,你的感情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才有價值。

這種感情的境界,沒有對錯之分,卻有高下輕重廣狹久暫之分。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確實是一個美的境界,但是僅僅靠這樣的詩句,杜甫能成為詩聖嗎?顯然不能。他之說以被稱作詩聖,靠的是“三吏”、“三別”、“秋興八首”、“詠懷古蹟五首”、“羌村三首”、“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等這些與人民大眾同呼吸共命運的大氣磅礴震撼人心的詩篇。我們應該追求高雅的東西,創作出動人心魄,引人向善,發人深思,經得起歷史考驗的作品。

詩是要表現真情實感的,只有真情實感,才能令讀者產生刻骨銘心的動人效果。但是不能說,只要是真情實感就足矣了。真情實感須要昇華,需要提高,提高到到民族、人民大眾的感情上來,提高到高尚、健康、高雅的境界中來。不要停留在個人小我的喜怒哀樂上。

所以說,強調詩人寫自己的真實感情,沒有錯,但是,不能停留在僅僅是真實感情,真實感情要昇華,要提高。陸游給他兒子的詩中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詩外工夫是什麼?其中一個就是提高自己的人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詩品,才能寫出高境界的詩,才能寫出令人感動、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再過三百年、五百年人們都會閱讀傳誦的作品來。

概括地說,如何寫好詩,大體上是這麼五個標準:格律、語言、形象、章法和境界。這五個標準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只是為了敘述方便而分成五個側面,而且他們是互相滲透、互相貫穿、互為依存的條件。詩無達詁,沒有標準答案,說是標準,也只是為了敘述的方便,實際上只是一個思路的參考而已。有沒有這個參考是大不一樣的,有了這個參考,寫詩、改詩、讀詩、談詩,總算是有個著落,有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柺杖”,這就可以增加自覺性,減少盲目性。其實,標準不止這五個,還有第六個標準,就是“風格鮮明”。不過,這是指成熟的詩人。我願與詩友一道,多讀多練,精益求精,逐步提高,逐步進入成熟階段,形成自己詩詞創作的獨特風格。風格也是判斷詩的一個標準,它是詩人藝術成熟的標誌。

如何寫好詩:格律、語言、形象、章法、境界,再加上風格鮮明

如何寫好詩:格律、語言、形象、章法、境界,再加上風格鮮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