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

寧起興,山西太原人,1950年7月出生,2002年起定居寶安,專事篆刻,主攻金文、鳥蟲篆。西泠印社書畫篆刻院首屆書法篆刻培訓班學員,師從李剛田、餘正、童衍方等大家。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深圳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寶安區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作品入選深圳市首屆及第二屆篆刻展、廣東省第五屆新人新作展等藝術展,著有《起興刊石》。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篆刻創作中。

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文圖/方琅

篆刻是我國特有的一門集書法、雕刻、材料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其歷史悠久,隨時代變遷不斷蛻變,從實用信物演變為表達篆刻者思想、情趣、觀點及體現其文學修養的獨立門類。它自一出現便已成熟完備,秦漢時的印章藝術成就極高,明清以降文人印勃興,篆刻藝術更是流派紛呈、名家輩出,開啟了一個新的境界。

本篇為大家介紹一位當代篆刻家寧起興。

寧起興是山西太原人,現居寶安,從年輕時業餘愛好到退休後全身心投入篆刻藝術已歷數十年。他對篆刻有執著的追求與無比的熱愛,朝夕深研,寒暑不輟,銳意進取,作印數千。

他究心金石文字,自幼鍾情小篆,篆刻用字多取材於金石碑版,書印相參。近年作品以富於裝飾美感的鳥蟲書居多,其次為元朱文及小篆。其印風工穩,剛健婀娜皆具,筆意濃重,清新舒暢,多用衝、切刀法,簡潔、勁利、明快。

他氣質沉穩從容,談吐深刻,情趣高雅,“讀書、養性、積德、延年”是其志向。他的書房與工作臺打理得一絲不苟井井有條,很多社會名流或協會、雜誌、圖書請他作印,或把他的篆刻作品當做國禮送給外賓。

其作品被收錄於《蘭亭印集:當代篆刻名家邀請展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印象福田:首屆深圳篆刻家作品邀請展作品集》(中國藝術出版社)等書冊。2013年,寶安區書法家協會發行新年掛曆上印有“蛇年大吉”印章,便出自他手。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篆刻作品。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篆刻作品。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篆刻作品。

自幼敏悟,傾心書畫

寧起興出身名門望族,祖爺爺寧鴻章為清光緒武進士,精忠愛國,武功戰功卓越,深為左宗棠、張之洞器重,官至三品,被奉為廉吏能臣,深得百姓敬重。

寧起興在太原長大,受家庭薰陶,自幼熱愛傳統文化,尤其是美術和書法。

小時候每逢春節,學校、父母單位等處都會貼春帖,寫一些恭賀新禧類的吉利話兒,這些春帖多用小篆書寫,寧起興總是駐足觀賞,感嘆這些字怎麼那麼美!

家裡有一部經摺裝石印本《翁方綱隸書習字帖》,內文印刷精美,書風典雅、挺勁、渾厚。該書成了他的書法啟蒙讀本,他反覆臨習帖中文字,珍藏至今。寧起興還會去舊貨市場淘一些舊字帖,臨習石鼓文等。

家裡有一方長輩的印章,他不知那塊小石頭為何物,但很喜歡,還帶到學校玩賞。

小學時美術老師佈置大家畫一面小紅旗,有別於其他孩子死板的長方形,他畫的紅旗是飄動的形狀,獲得老師著重表揚。

書法課是他的最愛,每週津津有味地臨一張字帖的情景歷歷在目,班裡書法數他最好。臨柳公權的帖時,他發現同一個“之”字寫法各異,遂向老師求教,老師告訴他書法有章法,要下功夫臨帖,要入帖更要出帖,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老師的教誨他一直銘記在心。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沉浸在篆刻中的寧起興。

偶刻小篆,沉浸其中

成年後的寧起興在電力部門就職,工作成績非常突出,是全山西省當時唯一一個連續四次加半級工資的員工,先後參加了山西霍州電廠、大同二電廠、太原一電廠、太原二電廠等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

在三線建設時期,他所在的工廠搬遷至偏僻的大山裡。山裡不像城市,娛樂項目少,生活枯燥乏味,同事們業餘便打撲克解悶,想打麻將還找不到麻將。這時寧起興突發奇想,要不幫同事刻一副麻將吧!他找來塑料板,一塊塊仔細打磨光滑,從一位工程師處借得一部老《康熙字典》,逐一抄錄下所需小篆字,用一把小銼刀改成的刻刀,刻成了一副麻將。同事們見到成品後,皆誇寧起興刻的字漂亮。自此,篆刻在寧起興的心裡生根發芽了。

篆刻成了寧起興的業餘愛好,曾有幾年工作繁忙,家務纏身,篆事稍有擱置。後崗位變動,有更多的時間研習篆刻,他積極參加或組織系統內部的各種文化活動,參賽參展。1999年,為了表達對美國轟炸我國駐南斯拉夫法使館的憤慨,寧起興刻了一方章,發表在《山西電力報》及《山西日報》上。作品獲得如此肯定,大大地激勵了寧起興。他對篆刻更加痴迷了,如飢似渴地購買篆刻書籍與印石。家人初期不能理解,總問他為何如此靡費,買這麼多書、石頭囤積在家。他辯解道,自己沒有其他嗜好與花銷,只是把錢省下來用於篆刻而已。慢慢小有名氣後,逐漸有人上門請他刻字,他把刻字得來的錢買幾件衣服送給妻子,家人開始理解與支持他篆刻。書買多了,漸漸也買出了經驗,他求精不求多,購買好書往往不惜工本。他說觀千劍而識器,只有多讀書、讀印,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篆刻書籍與印石是寧起興鍾愛的寶貝。

大器晚成,不斷精進

寧起興應子女要求退休來到深圳寶安,篆刻從業餘變成主業。2011年,年逾六十的寧起興參加了由西泠印社書畫篆刻院主辦的首屆書法篆刻培訓班,同學們皆感佩於他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他受業於李剛田、餘正、童衍芳等篆刻大家,體悟頗深,眼界大開,藝事蒸蒸日上。

他的書房簡潔雅緻。正牆上掛一幅書法“紫氣東來”,一把二胡,幾張剪報,報文是關於他篆刻藝術的報道。對面牆上掛一張古琴一把薩克斯。臨窗置一張紅木大桌,冬日明媚的陽光照進來,顯得安靜祥和。靠門有個書櫃,裡面齊整擺滿篆刻相關的書籍,金石文字、印譜等。從書櫃中取出幾本書,翻開發現,上面皆用心貼著顏色各異的標籤,可見其精謹。他說研習前人印譜,既能汲取篆刻之法,又受益於印文內容,如“以正大立心”“以光明行事”“修辭立其誠”等語,啟人心智。寧起興認為小篆是最美的文字,近年於鳥蟲書用功最深,反覆欣賞、觀摩,刻意臨摹,再移植到印石中。

走出書房轉入工作間,只見臨窗一張矮圓桌,一把繃藤椅,一個圓凳。他習慣於邊篆刻邊欣賞輕音樂,樂在其中。圍桌坐下,他拿出事先刻好送我的名字印章,現場刻寫邊款。陽光照在他因長期握刀刻印而粗壯有力的手上,熠熠生輝。他所用的刻刀頂端印有logo,是小篆“寧”字與工字的合寫。該刀鋼材鈷含量為17%,是定製的,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認為,向最優秀的人學習,可事半功倍,迅速提升自我技藝。談及自己欣賞的篆刻家,他偏愛長於鳥蟲篆的韓天衡與印風工穩秀麗的陳巨來。他反覆揣摩他們的印作,收集一切有關他們的文字,熔各家之長於一爐,另立新意。

觀賞著他所刻的一方方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印章或細心裝裱在條幅上的印文,賞心悅目。如金文白文印《蛇年大吉》,舒朗開闊,靈動高古,爛漫天成,不失為其代表作。為友所刻《真善美》朱文鳥蟲篆,佈局疏密自然,光潔妍美,婀娜多姿,韻味無窮。元朱文白文印《熊須健一》,疏密呼應,“一”字處大片留紅,與另三字形成強烈對比,“須”字三撇作美化處理,形成印眼。此印書風工穩爽朗,行刀如筆,妙趣橫生。

他介紹道:“篆刻有六美:石美、鈕美、印文美、印文內容美、邊款美、邊款內容美。其中邊款最見功力,因為邊款往往是篆者以刀為筆直接刻寫而成的。篆刻是極富魅力的藝術,要求刻者有高的文字學修養、書法功底、刀工及學養,小小一方印章,實在博大精深。”

“做任何事情,什麼時候都不晚,只要肯開始,找好的老師,虛心聽取方家意見,持之以恆,便有機會成功。對於篆刻,不求其他,只為教育下一代,為後輩做個榜樣,讓他們看到就算自己年齡大了,還是不斷學習,天天有收穫有進步。”他認真說道。是啊,“讀書、養性、積德、延年”,大家共勉。


寧起興篆刻作品欣賞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寧起興:究心金石,於方寸間立新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