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乡镇中学每班六十多人,只有三四人在学,95%的人在混,请问教育专家该怎么教?

我从赵国穿越而来


女儿进入初中那年,我在上海,直到开学我才辞职,没有关注过分班信息,误以为会和以前的方式一样分班。

结果那年有个学校撤并过来,改变分班方式,托关系的几乎都集中在几个班级,女儿分到了“差班”,那个班级几乎都是属于撤并学校学区的孩子。

当时我也不是很在意,认为正好可以锻炼一下女儿的自律能力,在差班也未必是坏事。

虽然愿意坚持,各种担心还是有。

无论上课课间还是下课,十几个混混都可能在教室门口晃;在教室,不知道何时女儿裤子被人从后面割开一道口子;课堂上,一个孩子提出上厕所,会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尾随而去;下课时,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吞云吐雾……

直到第一次月考女儿考了年级第一,她的班级排名倒数第一,熟悉的朋友都开玩笑说我的女儿是漏网之鱼,我依然没当回事,直到女儿回家和我谈她的感受,我才重视这个问题。

女儿的集体荣誉感挺强,班级倒数第一让她挺难堪,她以为同学也会难过,结果是:妈妈,老师宣布年级排名时,我回头一看,他们都是无所谓的表情,一脸的麻木,我感觉特别悲哀。

女儿沉闷的心情让我担心那些孩子会针对她,开始考虑调班问题。挺感谢女儿当时的班主任,他没有考虑自己个人的名声,为了女儿发展,同意了女儿离开。

让我们内疚的是,女儿调班不久,这位班主任就坚决辞掉班主任,班里俩个无法无天的孩子跪求他留下,也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这些孩子其实也有善的一面,当时有几个孩子找到我女儿,希望女儿回去,认为这样可以留住班主任,女儿动摇过,我没有同意,因为在我眼里,即使女儿回去也改变不了什么。

班主任离去了,孩子们更加自暴自弃,打架斗殴,和社会人一起混,一年的时间,就有俩个孩子死于意外。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改变是极为困难的,因为无知者更加无畏。

前段时间,在初中任教的一个同学问我:初中的孩子没思想怎么办?上课时一脸麻木,看了就着急。

我的回答可能不负责任:我教的孩子只要家长配合,努力一下,孩子状态很快可以调整;你教的孩子没办法,他们的家庭教育肯定有问题,这个阶段他们会更加无能为力,放弃吧!

教师其实是不甘心放弃自己的学生的,无奈有些家长就是理解不了:他们刚七年级啊,以后路长着呢,现在放弃太残忍了吧?

是啊,同学的心情我是理解的,我对我的孩子们满怀期望,她肯定也一样,但是改变一个已经接近成年的孩子,谈何容易?

家长和主管领导有没有反思过这个问题:如果教师不焦虑,不负责,不担忧孩子的未来,对学生没有情感,他们又怎会感情用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