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真相: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博弈

專注力真相: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博弈

疫情在家,很多人過上了夢寐以求的生活:每天吃了睡,睡了吃。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這期間,在家瘋狂地充電,努力學習提升自己。

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線上學習的人次較過去提升了15%,看來廢柴的一面,只在朋友圈可以看到,大家在背後都在悄咪咪地努力著呢!

在家學習,如何才能提升我們的專注力,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呢?

大家都知道,專注力是第一生產力。好多人面對學習的時候,最大的困難是無法專注。剛學習了5分鐘,就要翻一下朋友圈,生怕錯過了重要的信息。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就算只有20分鐘,都感覺專注很難,但是刷抖音的時候,一刷可能就是一下午,好像專注又很容易。

為什麼在面對不同對象的時候,我們的專注力差別這麼多?我們的專注力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

我們是否可以做到像刷抖音一樣,沉迷於學習呢?

有的人會說,抖音有趣好玩,而學習枯燥無味。趣味性的確是影響專注力的一個因素,但是影響專注力的因素遠遠不止一個。

專注力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

影響專注於有兩大心理活動:一是有意注意,一是無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人主動調節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某件事物上,比如我們學習的時候,我們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心理活動,把注意力和意識都放在學習資料上。

有意注意有兩個特徵:一是有目的性,二是意志力參與其中。

無意注意則沒有人的意志力參與,簡單來講,就是人被某件事物吸引,而專注在某件事物上。比如刷抖音,我們是被視頻內容吸引,而不是要求自己認真刷抖音。

有意注意是人的意志力參與調解的心理活動,而無意注意是一種被吸引的注意。

有意注意的結果是專注,而無意注意的結果是沉迷。

所以,你現在就知道了,學習是有意注意,需要消耗意志力,消耗人的能量;而刷抖音是無意注意,並不需要消耗人的注意力,因而人感覺到輕鬆。

我們想要提升自己的專注力,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有意注意,另一方面降低無意注意。

影響有意注意的有四個因素:

一是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明確、具體的目標可以加強我們的有意注意。

在考試之前的複習,大家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因為有明確和具體的目標——考試。

二是注意對象是否有趣。我們對感興趣的事物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學習起來也不會感到痛苦。

上學的時候,對於我們感興趣的學習,我們聽講也會更加認真。

三是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周圍大家都在學習,你自然也會認真看書,如果是大家都在玩耍和吵鬧,那你就很難集中注意力。

這種環境不僅指線下,很多線上社群對我們的注意力也有影響。

很多網課都有班級群,班級群裡的夥伴都認真學習,也會增強我們學習的注意力和動力。

四是自身狀態。良好的身心狀態,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你昨天晚上一夜沒睡,現在讓你集中注意力上網課,這會很難。當然在人情緒不好的時候,集中注意力也很難。

在增強有意注意的同時,還要降低無意注意的影響。

對於減少無意注意就比較簡單了。無意注意產生的原因是其他事物的影響,減少干擾物,就能減少無意注意。

知道了注意力的原理,那如何真正有效地提升注意力呢?

01制定明確的目標

推薦你使用SMART目標原則法。

SMART是幾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分別是:

S代表具體(Specific),目標要具體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目標可以量化

A代表可實現(Attainable),目標是範圍內可以被實現

R代表相關性(Relevant),目標跟學習內容相關

T代表有時限(Time-bound),目標有時間限制


02調整好身心狀態

只有在身體良好、心情舒暢時,人的專注力才能處於較高水平。

如果身體上疼痛或者不適,人的注意力定是無法集中,一些慢性疼痛也會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比如腰痛、背痛、肩膀痛等等。

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加運動,不僅是預防疾病,也是抵抗這些慢性疼痛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良好的情緒也對注意力產生較大影響。如果你現在情緒不佳,就不要強迫自己去專心學習了,而是先調整好心理狀態,再心平氣和地專注於某件事情。


03拿走所有的干擾物

干擾物包括手機、電腦彈窗、零食、聒噪的人等等。

可以把手機放在離自己兩米遠的地方,一旦你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你就一定回去拿,拿起來一定會打開。

我知道你可能擔心有人要找你,特別是工作上的事情。對於辦公交流軟件和郵件,我們可以定時查看。你放心,你的同事沒有你認為得那麼需要你。

關掉一些不必要的通知和自動彈窗是非常必要的。99%的APP通知和自動彈窗我們都不需要,是時候把他們全部關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該做的事情上。

所有可能會中斷我們專注力的事物,我們都要儘量遠離或者避免,注意力一旦轉移後,就要耗費更多的注意力再回來。

研究表明,每43秒,我們的注意力都會分散,可能被一個事物吸引,或者被一個念頭打亂。我們的注意力分散後,我們還需要20秒的時間,重新回到本該專注的事物上。


無法專注是人的天性,如果你經常無法集中注意力,也不要為此懊惱,具體分析一下背後的原因。

到底是無法提升自己的有意注意水平,還是周圍的干擾因素太大?

本文分析了專注力的2大影響因素,分享了提升專注力的3大方法。

給你魚,也給你漁。趕緊去試一試吧~如果你在練習的過程中,有任何的疑問和收穫,都歡迎你在下方的留言中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