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前兩天有媽媽來跟我說,娃的英文名叫Joy,但孩子寫J的鉤總是反著寫↓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說到這個,想起之前有不少媽媽都來問過寫反字的情況,而對於寫反字的情況我自己也真是太有同感了。

OK剛開始認識阿拉伯數字時,6和9也是分不清的。後來稍大一點6和9是分清楚了,但是字總是會有反寫,3總寫成S,之後開始寫中文字,又是各種反,比如名字中的“家”能寫成這樣(我覺得他可以去刻印章),除了左右反,所有字當中的“亅“左勾都能寫成右勾。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這樣的情況還真不少,陳小春的兒子Jasper也是把勾的方向寫反↓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寫反字的專業說法是“鏡像字”(mirror writing),意思就是讀書和寫字跟正確的字鏡面對稱。最常見的是69不分,b、d、p、q搞混,漢字的鉤子彎向另一邊,甚至直接詞組從右往左寫等等↓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那麼如果孩子經常習慣性地寫鏡像字是否正常?怎麼糾正都還是記不住,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要如何糾正?今天就來聊一下鏡像字的問題。

1

8歲前寫鏡像字都屬正常

在認知神經科學家迪昂的書《腦的閱讀》裡提到,4-7歲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有鏡像字的階段,一般都沒什麼關係,不用過度擔心。

但如果8歲以後還有這種情況,那真的要留心注意下是不是讀寫障礙。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圖片來源《腦的閱讀》)

曾是老師的我爸也告訴我,一年級的小學生中寫鏡像字的情況還挺多的,交上來的作業中時常能看到,但一般到了二年級,鏡像字就會少很多。

之所以學齡前的娃容易寫鏡像字,目前科學上普遍認可的解釋有下面兩方面:

>>>在孩子眼中,文字是圖像,無關方向性。對成年人來說文字的方向是特別嚴謹的一件事,一筆錯字就不是同一個字。但對於初學寫字的小娃來說,文字不是字符,僅僅是一副圖像,他們是照著塗鴉,而不是寫。認知神經專家Mariano Sigman在他的書《決策的大腦》中提到,人腦存儲圖像的時候會自動消除方向性,這擱日常是很有用的,它可以幫助我們記憶,記住大的特徵,忽略細小的差別,比如不管人臉朝哪個方向,我們都能認出來他是誰。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朝哪個方向都是佩奇)所以當孩子把字符當成圖片來認的時候,他們也會忽略方向性。比如 b\\d\\p\\q,在他們眼裡就如同下圖中的椅子,是同一種東西,換哪個方向都不會影響椅子本身。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而這其中還有一部分因素是一些8歲前的孩子對左右沒有明確的概念。根據兒童發展規律,一般到5歲左右娃才能判斷以自己為中心的左右方向,比如可以分清自己的左腳和右腳,大概要到8歲左右,才能分辨對面人或物體的左右方向,甚至有很多成年人對於左右之分,都還要在腦子裡先過一下。

所以,即使孩子注意到了方向,但分不清左右也會成為他們的一個難點。

>>>和娃的視動整合能力(visual-motor integration)有關

那為什麼有些娃就沒有這樣的問題,有些娃兒的問題會比較嚴重呢?另一種可能,這和娃的視動整合能力有關。

視動整合能力是指視覺與精細動作的協調能力,比如眼睛看到的事物,用肢體可以準確描繪下來的能力。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比如說寫字,它就是一個過程的集合。當孩子看到字符的樣子,隨即在大腦中生成預寫筆畫,然後手寫到紙上。有些孩子視動整合能力比較差,即便一遍遍教,也沒法很好的同步還原眼中或記憶中字的樣子。

2

可以通過練習來糾正鏡像字

雖然到了年齡自然會好轉,但畢竟還是會影響到當下的學習,比如在測試中寫了鏡像字、13寫成31,批改起來就是錯誤,總被老師打叉叉也還是蠻打擊孩子信心的。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所以孩子如果經常會寫鏡像字,還是需要進行幫助糾正。只是鏡像字的糾正並不容易,絕不是你提醒幾次就能改得過來的。很多媽媽都說到,前一秒剛會寫,下一秒換個問題又變回老樣子。很多媽媽也會想著是練習還不夠,就會逼著孩子跟著描,寫多了就記住了。這是一種方式,但這很可能起不到作用。在枯燥的練習過程中,娃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不僅容易失去對寫字的興趣,更有可能他們是直接模仿,不經思考和加工。我們還不如找一些有趣的遊戲方式幫孩子順利過渡"鏡像寫字"這個問題。

1、手勢法:針對b\\d\\p\\q的混淆


字母裡最容易混淆的是b、d、p、q,不過也蠻奇怪的,OK對p和q從來沒有分不清過,但b和d也一度成為難點。所以我後來就和他玩這個手部遊戲來熟悉字母的轉向。他分不清的時候,我就讓他拿出小手來想一想,時間久了,他就能辨識了。

b和d是兩手相對,可以拼成一張小床(bed)給小人兒躺↓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p和q是拇指向下,中間一豎變成pig↓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2、具象化:針對數字的鏡像


對於容易混淆的數字,可以讓它們具象化,讓娃更容易理解和分清。
比如6和9這個困擾了OK很久的問題,我教他一句轉換成具體形象的口訣後就容易分清得多了:9是圓在上,下面有一小尾巴,像只小蝌蚪,6是圓在下,上面長柄,像個小勺子。

3、遊戲練習


對於不是字體混淆,而是寫成不存在的字的樣子的鏡像,比如開頭的j寫反,3、5反轉等,可以通過相對有趣的書寫方式來練習。

一種是增加多重感官的刺激。利用不同的材質讓娃練習書寫,比如沙子、手指畫、橡皮泥等材質增加多重感官的刺激,也可以讓練習更容易記住。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另一種是短時強化記憶。在一張紙上寫上巨大的5,在反面寫上反寫的5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把兩個不同方向的5都給孩子看,在30秒內給看4-5次,然後讓孩子練習寫下他看到的正的5。

4、鍛鍊視動整合能力


視動整合能力變好,還原視野中字體的能力變強,也有利於鏡像書寫的糾正,很多早教產品都可以很好、系統的鍛鍊到這個能力。

為了鍛鍊小傢伙的這塊能力,我真是費勁了心思。

拼圖不用多說↓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還有類似的方塊桌遊↓本來就有顏色、形狀、方向多維度,要同時幾個維度辨識,上下左右的也需要時時刻刻弄清楚,一關關地做下來,孩子在這方面的問題會大大改善,觀察能力也會隨之大幅提升。

兒子把名字寫成這樣,我哭笑不得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講鏡像的問題,有關視動整合能力的意義和鍛鍊,我還會再出一篇文章具體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