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喝酒最厉害的城市是哪里?

一起读读历史故事


在中国我们很盛行酒文化,喝酒已经不光是一种饮食上的需求,更多时候喝酒成为了交际感情,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不管是一个人喝闷酒,还是一堆人喝酒,都有着特定的意义。例如很多人谈不拢的事情,只要到了酒桌上喝上几杯之后,大家都能够成为朋友,这也就成为喝酒的另一种特殊魅力。尤其是在中原河南,这种酒文化也非常盛行,造就了河南人喜欢喝酒的特点,但是喝酒也同样喜欢比较,如果要在河南比酒量,这个地方的人说自己排第二,其他地方的人几乎没有敢称第一位,这个地方也就是鹿邑。

可以说在整个河南众多县市中,将周口下面的鹿邑排在第一,真的是当之无愧。为何这么是有根据的,本人在鹿邑那里工作,因为干的是销售工作,同那里很多人打过交道,经常在一起吃饭喝酒。一般只要成年的人,几乎半斤对他们来讲,是很随意的事情。更有不少人非常"雄",人家可是一天饮三次,大早上起来之后,可以看到有的人在早餐店,直接用那种三两的被子,倒上一满杯,然后就着花生米,再配着汤面下饭,硬是将一杯酒给干了。本人也在鹿邑这里有几个生意上的朋友,可以说他们一个月三十天,有二十九天离不开酒,唯一离开的那一天,绝对是生病躺床了!在饭局上喝,在自己家喝,反正没酒的日子真的是吃不下饭。拿他们自己的话来讲,也就是七不上,八不下!其意思就是每次喝酒不能够低于七两,八两是最舒服的饮酒量。如果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有二十多斤,估计河南其他地方的人看了真的是吓得流汗。

虽然喝酒是为了自己的饮食需求,但是当我们在外喝酒时,一些细节还是要记住,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酒品的人!下面就是一些人对酒桌上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会予以解答。 1.在敬酒时,酒杯抬举的高度有什么要求吗?

答:给对方敬酒时,酒杯的抬举高度有细节要求,如果对方是比自己年纪大的人,一定要记得将你自己的酒杯放的更低,这样代表着对长者的尊重。如果是和自己同辈人,且关系较为亲近,无需考虑太多,一般都是平着举比较合适,除非对方是你很尊重的人,可以选择放低杯子。

2.给对方倒酒,有什么数量上的要点吗?

答:"酒满敬人"这句话是我们的传统,所以在对方酒量允许时,尽量给对方杯子多倒一些酒。

3.喝酒时要注意的问题

答:喝酒最好的状态为舒服,当你觉得已经够量够,就不要过多饮酒,酒后失品是很低素质的行为。

4.喝酒防止喝醉有什么技巧

答:同样一杯酒,如果你一口干完,很容易就会醉。而如果你们吃着菜,配着酒一口口喝下去,就不会那么容易醉。

5.喝酒要注意的酒品有什么

如果实在喝不了,可以提前和大家说,但是不要碍于面子不说,后面又不喝,别人倒酒不喝,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喝酒小贴士:

1.如果我们喝白酒时,尽量不要掺啤酒,不然很容易醉酒。

2.如果本身酒量不太好,又有推不掉的酒局,可以提前喝一点酸奶,起到缓解的效果。

3.如果喝醉酒,要记得在醒来后大量喝蜂蜜水,这样可以舒缓胃的压力。


小董美食


河南人喝酒与许多省份不同,我是东北长大,又参军入伍。因此,在喝酒问题上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北方风格。加上军人的喝酒风气绝对的东北风。我是七十年代初入伍的军人,那时候喝酒主要是塑料壶十斤装。

记得第一次喝酒是我被批准当兵,我的小学老师李桂芝请我喝酒,由老师的爱人陪同我喝酒。喝的是葡萄酒,当时也就是17岁,不知不觉就喝了半瓶葡萄酒。喝完后从老师家出来小风吹来,让我微微的有点醉。

跨入部队初始喝酒时,老兵告诉我,喝酒要先吃菜。结果没有听明白老兵的话的意思。很快就是在大家的劝说下,稀里糊涂就是两大海碗散装白酒,喝下去了。

随后就形成了自己喝酒的风格,一是快;二是不用劝;三是海口灌。1985年在部队服役10年后到了河南。军旅生涯养成的北方风,喝酒的海口习惯。到了地方又到了河南,喝酒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人际交往的尊重与礼节。酒具也由海碗换成了小小的酒杯。其流量是海碗的很少的量,相差有十倍左右。记得第一到驻马店当地的同事,首先要先喝三杯酒,而后又是由主人敬酒,主人再喝三杯后,取得酒司令,接着就给客人敬酒,一杯又一杯。而后再来楼上楼,就是第一次喝一杯,第二次喝二杯,三次喝三杯……最后喝到九次九杯;再由九杯开始下降八杯…再到一杯。主人一直陪着客人喝。这样酒就不知道喝了多少?味道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时间就是一点点过去。这样完全颠覆了我这个东北风,一个海碗喝酒的威风。成为败将之军!

再后来到商丘喝酒,地主之谊是没有吃菜之前,每个参加者,要喝三杯酒,三两酒杯,用烟盒竖着倒酒,叫立正;再用烟盒躺着倒酒,就稍习;再次用烟盒躺着倒酒,叫卧到。之后再正式开始礼仪的敬酒与客套。

还有南阳喝酒就更有风格了,主人敬酒甚至用下跪的方式劝客人喝酒;让客人无法也不能拒绝。人总是有情感的看到主人的热情,不喝酒与拒绝就是一种不礼貌。

所以河南酒文华流传着宁可伤胃不能伤感情。

总之,河南酒文化与热情是中国最为热闹与热情的地方。特别是用河南人的说法,就是让客人喝好,怕客人喝不好,都是把最好的酒拿出来请客人喝,而且往往是让客人喝,自己不喝,理由是之前河南穷,只有把最好的菜与就给尊贵的客人喝。这就是河南大部分酒文化的行为。如果到河南你就会享受到河南人的热情与友好。





时刚军


河南省有18个地市,我是河南洛阳人,我身边也有几个别的城市的朋友,我身边的朋友中,周口“鹿邑”的那个最能喝。

据“鹿邑”的朋友讲,在他们家里,他爷一天一斤白酒,早上喝三两,中午喝三两,晚上再喝四两,才能睡觉。这种生活习惯坚持好多年了。

据他讲:他们那里家里来人了,那都能从早上喝到晚上,喝着醉着,醉了再醒。

鹿邑的“麻雀”都能喝四两。

我这个“鹿邑”朋友,今年30岁,那也是很爱喝酒(白酒),我和他喝酒近3年了,他喝白酒一斤朝上的次数可不在少数,但是我从来没有见到他醉过。

我这个“鹿邑”朋友一个月30天,30天都喝酒,有人喝了在饭店喝,没有人喝了自己在家里喝。“七不下、八不上”,用他的话解释就是:“从来不能低于七两,八两刚刚好”。一个月下来,他在家自饮25斤白酒,那是常有的事。他喜欢喝42度或45度的白酒。

所以,从我身边的朋友来看,我觉得周口“鹿邑”的人挺能喝酒,喝的最厉害!


人在风上走


我的一位挚友家在鲁山,非常能喝酒,记得高三毕业的时候就经常在外面喝。有时候一天喝个三四场也是很正常的事,往往是啤酒、红酒、白酒掺和着喝,但一天下来照样还是意识清醒,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酒力这么大。

还有在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室友有一次和平顶山的朋友在外面吃饭喝酒。平时他在我们宿舍算是非常能喝的,结果那一晚上回来也是摇摇晃晃的,说是平顶山人喝酒打牌,打牌的玩法实在是太快了,喝都喝不及。

我们平时逢年过节的时候也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喝喝小酒,三五个人的时候就是打牌,像拖拉机、比点、猜点等等这样的玩法,喝酒也是非常快的。

根据在老家二十年的经验,和与其它地方的人相比,我觉得我们河南喝酒最厉害的城市就是我们平顶山。

我是海域蓝豚,河南自媒体,持续更新更多本地问答,喜欢请点右上角加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我是南阳人,感觉我们南阳人能喝,我以前在老家经常喝酒,早上喝到晚上都感觉没事,每次喝酒到一起,一般三个人两瓶酒,一个菜,花生米,或萝卜丝,就能喝下去,现在十几年不在家了,回去同学到一起还是那么厉害,每次都是三两杯,酒都是50度以上的白酒,感觉大家聚到一起每次都是一个人一瓶,家乡喝酒还是那么厉害👍,可是我现在在广东这边一个老乡每天我们到一起聊天,我喝水他喝酒,每天最少也需要一斤多白酒,身体很好,已经成习惯了,祝我们河南老乡酒文化继续发扬,注意身体健康!


青山绿水6153886953


感觉洛阳宜阳的韩城人最能喝。最初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哪里工作。一个青皮小伙子竟然喝不过十几岁的中学生,更别说那些大爷了。第一次上阵(参加婚宴),那阵势把我吓蒙了!一桌子八个人搞了四瓶,说这事垫底的,人家看着我不能喝(一个劲儿求饶)也让我搞了半杯(一瓶酒两杯多一点),当时头都晕了!不过好在年轻,最后喝了半斤多也没啥感觉,后来就练上了,估计胃里不怕酒,看着人家喝也把自己的酒量不自觉带上去了!回到洛阳,感觉洛阳市区喝酒的都是啤酒多,白酒少,还真没在乎个那个酒友啊!每每说起来,还是觉着人家那才叫喝酒啊!


潇潇语焉


作为驻马店人我感觉我们驻马店人喝酒最厉害!这样说是因为我见过我们驻马店人喝酒的场面。前些年我堂哥在驻马店上中专,我那时候上初中,一到星期天他们中专的学生都出去喝酒,学生嘛都年轻气盛,喝酒从来谁都不服谁。因为堂哥的同学我都认识有时候吃饭喝酒的时候他们都叫上我,记得有一次我堂哥一个同学过生日,在一个烧烤大排档请客吃饭,饭局从下午6点进行到凌晨3点左右,两桌加上我(我只喝啤酒)大概有20个人(其中有六七个女生他们也喝酒),喝了4箱白酒(1斤装的,每箱6瓶),啤酒21箱(每箱6瓶),关键是酒局结束除了有两三个喝吐了别的还都没事!

再说下我哥,我哥喝酒一天两喝,一天保底白酒2斤,啤酒不算!他的圈子里经常这样说“白酒二斤半,啤酒随便灌”,不服不行跟我哥一起玩的那帮朋友都是非常能喝的,就没见醉过,就是喝多了以后说话比不喝酒时话多点!

我们老家村上有一个我叫爷的七十多岁老头,平时自己一顿饭要喝半斤,一天3喝天天如此,反正喝的也不是什么好酒,一般都是15块钱左右的酒,他儿子想让他戒酒不给他钱,结果他在老家把家里的树还有粮食都卖了也要喝。如果逢上酒场这老头能喝一斤多而且不会醉,我跟他在一起喝过几次酒,我们平端我都喝不过他。

这只是我身边的一些喝酒比较厉害的人,我个人感觉我们驻马店人确实喝酒很厉害!


李彦华


其实“喝酒最厉害”这种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因为不管是哪里的人,只要是喜欢喝酒的,很多都认为自己的家乡城市是最能喝的。我这么多年去过很多城市了,还真没遇到过在酒桌上有人说自己这个地方的喝酒太孬、胆怯的,所以这个事情我就只能按照我有限的经验来说说,欢迎河南朋友评论分享更多。

首先我觉得商丘人的酒量挺厉害的,我以前有个商丘的客户,那个酒量确实真的让我有点惊心。因为我本身酒量不是很好,白酒最多也就6两就差不多“到位”了,但是我们那天是4个同事陪同那两个客户吃饭,我同事都是经常应酬的人,酒量都比我强太多了。但是最后我们是全体喝的不省人事了,最后被客户和服务员给拖到酒店去休息的,第二天因为这个事情被公司另外一组的同事取笑了好久。

那俩商丘的大哥不只喝的猛,更主要的是“续航能力”太强了,几乎跟喝下去没感觉似得,面不改色,面对这样的人本来酒量就不太好的我就很怯啊。

另外让我“间接感受”到酒量厉害的城市就是郑州了,之所以说是“间接感受”主要是因为这是通过我一个在郑州上学的同学A体会到的。我这个同学A是那种很容易受心理暗示的人,打个比方:他本来是不晕车的,但是有一次我们坐车出去玩我们另外一个朋友吃晕车药,然后跟他一直说自己如果晕车有会多么难受,结果我这个本来不晕车的同学A竟然晕车了。

而他本来就是一个没啥“酒胆”的人,就是还没喝呢就怕自己喝醉,结果就会喝一瓶啤酒就醉了似得。但是他去了郑州上学之后,有一回我们一起吃饭,酒量不太好的我想“欺负”他一下,平时工作都是别人灌醉我,这回我也想灌醉别人一次啊。呵呵,结果就是我这个本来不太敢喝酒的同学A,硬生生白酒和啤酒轮着喝把我灌倒了,我记忆中他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这算啥,我在郑州上学那会儿,他们那喝酒才叫吓人,我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吧,能把一个本身不太喝酒的人“教育”成这样,郑州人的酒量也是可以想象的。

因为我接触过的河南朋友有限,所以我印象中最能喝的就是商丘和郑州的朋友了,欢迎各位有了解更充分的可以评论分享一下你的观点。

最后还是要提示一下,喝酒还是不要“好勇斗狠”,要量力而饮,毕竟小酌怡情,酗酒伤身啊!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单论喝酒,河南是大省,实至名归。三个实锤:

●从198?年以来,每年要喝倒一个牌子。还不是茅五剑一类高档,也不是红星牛栏山老村长一类的低档,都是最接地气的名酒。本省的宋河、张弓、宝丰、林河,外省的秦池、孔府宴、光肚汾,等等,都是高度白酒,几十年来就没有过坚持两年不倒的牌子。

●我从信阳到安阳,从三门峡到商丘,喝遍了全省每个地市,没有一个地方不说本地不能喝的,都最能喝。

●全省每个地方的人情世故的标志都体现在喝酒上。河南人待人实诚由此可见一斑,信阳老话说得好,脱裤子卖了也要让客人喝好。

再举几个地方喝酒的突出特色:

⒈我老家信阳光山的喝酒风气,体现了红军时期的持久战法。特别是过年期间,表现最为突出。家里来了客人,进门半小时内,酒摊摆上,开始喝酒。最多用三钱的小酒杯,上来就通关,里外三个往下走,不急不缓,一圈接一圈不歇气。喝到下个饭点,把酒桌上所有菜全部撤换一遍,继续喝,喝好的陪客当场换人。如此进行,最多的持续三天三夜不拉倒。

⒉商丘周口驻马店,一个规矩,来了客人,先搬一件进来,开局先每人三大杯,烟盒比着,第一杯倒进卧倒水平,不到一两的样子。第二杯稍息,二两水平,第三杯立正,三两满杯。然后开始通关,按每人用一瓶的进度往下走,喝完再来一件。

⒊南阳的特点是通透嘹亮。酒友们常聚一起,酒摊上不说喝酒的话,只把喝酒当话题助兴。一桌不论多少人,只要两个三两的玻璃杯。上来就有人自报奋勇先通关,两个杯子倒满,通关者先喝一杯,然后顺序往下见人敬一个,等于是平喝。奇怪的是,我在那喝了几个月,没见过大醉如泥的现象,都能把量控制住。


至于哪个县市最能喝,还真的不好定论,都说自己地方能喝,争了这多年,再好的酒司令也难断这个官司,总不能把各地叫到一起猜拳行令定胜负吧?


普济


前段时间震惊全国的玛莎拉蒂女撞宝马事件,让永城名声大噪,这位肇事女就因为喝了太多的酒才造成了2死3伤的惨烈案件,据说这女孩平时都拿酒当饮料,出事那天她在烧烤店和俩朋友每人喝了一瓶清酒,又喝了不知多少瓶啤酒。

永城人喝白酒一般都是用玻璃茶杯,原来还有用烟盒量杯喝酒的习惯,即先用躺着的烟盒量杯,然后用侧面竖起量杯,最后用站着的烟盒量杯,想想站着的烟盒几乎就是满杯,那一杯几乎近三两酒,而能把这样多的酒一口闷的大有人在。

在永城能喝斤把的主大有人在,有位饭店的女大堂经理,身材纤瘦高挑,但却有五斤白酒的酒量,成为当地的名人,经常有各界人士带她去陪酒。

永城人爱酒,还好跟风的今年喝哪个品牌,明年喝哪个牌子,今年喝清香,明年喝酱香……

夜幕降临,也是永城酒文化最高潮的时分,三五好友不论是在高档饭店,还是小店和地摊,甚至在家里,都能喝得天昏地暗,特别是夏季,永城酒夜生活会持续到很晚,有些人甚至一晚能串好几场,还有的在大酒店喝过了不尽兴再去地摊和KTV喝。

永城人不仅能喝酒,而且爱劝酒,以把客人喝倒为热情的象征。有些人利用三寸不烂之舌劝酒,有些人编成歌谣劝酒,用些人甚至出言不逊劝酒,比如有人说:你不喝是不给我面子;你不喝就等于照脸扇我……

哈哈,在河南我认为永城人最能喝酒。我也是永城人,虽然喝酒不多,但永城人喝酒的场景见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