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土壤改良方法告訴大家

農民朋友說:種地年復一年,時間越來越長,經驗越來越多,施肥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多,產量越來越少。

這種情況農民朋友不知所措,從實際生產中不知怎樣去操作。從農民的棚中看到很多棚的土壤表面有青苔、或紅色表土現象,對作物的生長非常不利。

菜棚裡,尤尤其是老菜田,種棚時間越長,只要是三年以上的棚室,都會出現土壤板結和土壤鹽漬化的問題,也就是突然惡化的問題。

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土壤改良方法告訴大家

土壤板結

土壤惡化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土壤的板結和鹽漬化;

第二:土壤菌群失調;

第三:施肥不平衡,中、微量元素的缺乏;

第四: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

土壤是產量形成的基礎,如果土壤惡化了,它的基礎出了問題,你管理的再好,你的品種再好,包括你用藥用的再多,對產量都會影響很大。

土壤板結和鹽漬化是目前蔬菜產區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經常說:土壤板結、鹽漬化是老百姓花錢買來的。現在農民施肥量越來越大,有的農戶施底肥一畝地100斤或200斤複合肥;不光是底肥用量大,追肥量更大;只要是澆水,就必施肥。

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土壤改良方法告訴大家

土壤鹽漬化

為什麼會出現土壤惡化?

因為化肥這個東西,咱們老百姓叫做“化肥”,其實化肥在化學上講,它就是一個無機鹽,它就是“鹽”。這個東西你往地裡用多了,肯定會造成土壤的板結和鹽漬化。這個板結是:原來的土地是好好的、挺鬆軟的;但是,作物種上三、四年之後,你會發現土壤都是硬棒棒的,棚裡地表起“青苔”或泛“白霜”,這就是土壤的鹽漬化。

鹽漬化在大棚裡表現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輕度鹽漬化,表現是地表起“綠苔”,澆水後兩三天,地面上出現一層綠苔;如果澆水後地表出現一層“白霜”,則是第二種情況——中度鹽漬化;第三種是重度鹽漬化,如果地表溼潤的話,有一塊一塊的紅色膠狀物,如果土壤乾燥的時候地面表現為“紅磚”似的一層紅苔。這個就是土壤鹽漬化的表現。

土壤板結、鹽漬化,造成植物根系淺、不能往下扎,產量、品質從何談起。

解決土壤板結和鹽漬化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翻地的時侯,大量地用植物秸杆,玉米秸也好麥秸也好,平均鋪上15-20cm厚,然後深翻30cm。利用秸杆發酵的時候,它能夠吸收一部分鹽,緩解鹽漬化。

第二種:用土壤調節劑比如鬆土精

定植前整地過程中,撒上“鬆土精”,一畝地用1kg鬆土精,兌上10kg沙子,全棚撒施。什麼時間澆水什麼時侯起作用,,一年用一次,連用3-4年即可緩解土壤板結和鹽漬化問題。

第二個問題:菌群失衡

菌群失調,聽起來比較抽象,它在地裡是個什麼樣的表現呢?

其實菌群失調,咱們老百姓叫做土壤裡帶菌了,所以就會表現產量低。比如說:同樣種西紅柿,這個棚是今年新建的,另一個棚是已經建了五、六年了,如果讓你同樣去管理、同樣用的水肥、同樣的品種,哪個棚的產量會高呢?自然是新棚產量高了,這個是大家認可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因為本身土壤裡邊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按正常來說,它是個平衡的狀態,也就是說它們互相打仗,跟我們種菜沒有關係,但是,我們這個棚種上兩三年之後,土壤裡的病菌越來越多了,有益菌老百姓不知道去補充,就形成了均群失調了。有害菌多了之後就會造成蔬菜減產,而且嚴重地塊植物根部病害嚴重。所以,第二個問題就是解決菌群失調的問題。

有的老百姓也有這個概念,翻地時候撒點多菌靈、託布津之類的藥,有的農戶往地裡衝敵克松,管用嗎?——不管用的。花個幾十塊錢解決了心理問題,真正來說,效果是很差的。為什麼呢?

用土壤耕作層25-30cml來計算的話,一畝地的土壤至少是30萬斤土,你撒這麼幾袋藥能管用嗎?要想解決土壤菌群失調問題,我們只能往地裡增加有益菌群的數量。

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土壤改良方法告訴大家

土壤菌群平衡作物根系發展好

可用兩種方法來解決:

一:在植物定植的時候或定植之後兩到三天,用枯草芽孢桿菌一畝地500克摻合腐熟的農家肥進行穴施或者在澆水的時候衝施;

二:用一些促進根系的菌劑按照說明進行灌根或蘸根。

第三個問題:平衡施肥,補充中、微量元素

平衡施肥的關鍵是補充中、微量元素。農民蔬菜大棚裡微量元素越來越缺,導致蔬菜生理病害越來越多。

比如就西紅柿來說,長著長著莖杆就發扁,然後莖杆中間開裂。這是缺硼引起的;西紅柿果實應該是挺圓的,長著長著上面長出了許多碎的細紋,就像人的手皴了似的,老百姓叫“皴皮”,其實也是缺硼引起的;包括臍腐病——缺鈣;這都是中、微量元素的缺乏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平衡施肥,補充微量元素。

補充中微量元素以:硼、鋅、鐵、鈣、鎂為主。可以用:“西弗晶”水溶肥每畝10-12kg全面補充中微量元素;或補硼、鋅用“優力硼鋅”每畝200g、“汽巴硼鋅”每畝150g兩個任選一個;補鐵用“瑞綠”一畝50g-100g或“瑞培鐵”每畝50g;補鈣用“西弗晶-鈣型”每畝12kg。把這幾種微量元素底施、追施都可以。

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土壤改良方法告訴大家

平衡施肥,補充中、微量元素

第四個問題:土壤板結

這個問題其實是澆水次數過多,造成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引起土壤的板結。 什麼叫團粒結構呢?

比如:蚯蚓糞是最簡單的一個團粒結構。你想想:如果我們棚裡三四十公分土壤全是蚯蚓糞堆起來的,蔬菜種在上面會不會長得很好呢?起碼透氣性特別好,根扎得深。但是,這個團粒結構是非常不穩定的,尤其是澆水次數過多,造成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這就要靠技術和經驗來掌控了。既要減少澆水次數又要保證蔬菜正常生長,有兩種方法可減少澆水次數:

一:使用滴灌、節水灌溉:

二:用保水劑“阿可吸”——方法是:

我們在蔬菜定植前或定植後,在蔬菜根系的旁邊開一小溝,把“阿可吸”撒在裡邊覆土即可。這個阿可吸就是一個保水劑,有水的時候,它會吸水形成一個一個的像果凍一樣的膠體;沒水的時候作物的根能扎到含水膠體裡面,從它的裡面往外吸水,它就像土壤裡面的一個小水庫。

要想種好菜,必須有好地;要想有好地,必須進行土壤改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