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俄国,为何会在日俄战争中被小国日本击败?

憧灵


导言

到了20世纪初期,俄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欧洲”宪兵的光辉早已黯淡无光,国内严重的社会矛盾,经济危机,使得俄国这支壮硕的北极熊早已经衰弱不堪。而俄国之所以被后起之秀的小弟日本击败,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原因。

一、经济危机下的俄国

1900年,刚刚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就爆发了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第一次危机。之前的1898被称为“工业实际繁荣的一年”,重工业加速发展,世界采煤量在这个周期中增加了64%、生铁量增加了71%、钢产量几乎增加了2倍。

然而,到了1899年初,世界周期性高涨达到了极端紧张的状态,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在某些经济部门已经起着重要作用的垄断组织活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发展,促进了危机的到来。1899年夏季,俄国先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

1900年末,俄国冶金业的危机首先爆发,持续了三年并且不断加剧,煤矿关闭,焦炉停工,铁炉熄火。从1900年开始生产的冶金工厂中国,有将近总数五分之一的工厂在1904年停工。危机中,金属、煤、石油的价格暴跌,而且价格是持久性的跌落,连续下降了三、四年。

危机对俄国石油工业的打击十分巨大,到了1902年,由于缺乏需求,所有工厂无一例外地把煤油提炼量降低到最小限度,一半以上的工厂停工,大量的钻井闲置,与石油密切相关的机器厂和铸铁厂或停工或减产50%。

铁路狂热助长了重工业中滥设企业和建设活动,在重工业遭受打击的情况下遭受了严重影响。股份公司的固定资本增长在1899-1902年间下降了六分之五,新创办公司减少了77%,资本额下降81%,俄国有价证券的行情在欧洲交易所终发生了灾难性的跌落。

同时,俄国残余的农奴制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俄国的经济改革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各地地主利用改革之机,在国家法律的掩盖之下以“割地”的方式强占优质土地,而全体农民的“份地”减少了72%以上。农民土地减少了,但人口增加了,为了维持生计,农民们不得不向地主租种土地,这种封建时代的农业生产关系,使得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耕作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

在经济危机的持续打击下,农业经济滞后的制约下,使得当时的俄国国内社会危机十分严重,俄国的共产主义,就是在1903年的时候形成的。在这些非军事因素的影响之下,使得俄国都不可能有充足的能力应对一场远东的战争。

二、俄国战前准备不充分

1、对战争形势缺乏正确认识。

对于战争的爆发,俄国统治阶层有着自己的预想,正是由于这些预想,使得俄国对战争形势估计不足,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

首先,俄国错误估计了战争的对象。

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前,俄国的权力顶端普遍认为在远东发生战争的对象可能是俄国,因为1897年,俄国趁机占领中国胶州湾,成为了其在远东争夺利益的最大敌人。于是俄国在1898年通过一系列条约强行占胶州湾、强租旅顺口、大连湾以及附近海面,开始积极建设旅顺口,准备讲起作为俄国远东的主要基地。

虽然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前,旅顺口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但俄国的假想敌是德国,所以俄国在军事准备方面更多的是集中在俄国西部边界,“针对俄国进行军事部署”。

其次,低估了日本。

等到日本开始挑衅俄国在远东的利益时,俄国对远东的国际形势分析,仍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充满自信,这种情绪充斥着整个俄国上下。尼古拉二世甚至认为,俄国人“扔帽子都可以把日本压倒”。毕竟,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那个落后的封建王国,被俄国侵略和奴役的对象。

然而实际上,仅从海军实力方面对比,日本就略胜一筹。俄国当时有战列舰7艘、装甲巡洋舰4艘、驱逐舰25艘、各种炮舰、海岸炮舰、布雷艇和勤务舰艇。日本则有战列舰7艘、装甲巡洋舰6艘、防护巡洋舰18艘、小巡洋舰10艘、驱逐舰19艘和鱼雷艇85艘,此外,日本还从意大利买了2艘装甲巡洋舰。

更夸张的是,俄国不仅认为战与不战己方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而且国内的氛围是“不会发生战争,因为我们不想打仗。”所以,到了1904你那2月8日,日本最先发动战争,使得俄国人措手不及,毫无思想和军事上的准备。

最后,俄国缺乏对远东战场的了解。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就十分了解中国东北的战场,日本人完全熟悉中国东北的气候、降雨量、丘陵地貌等特点。在战前,日本为战争做了充分的准备,不断将后勤物资运往朝鲜战场,派人熟悉掌握中国东北和朝鲜地形。由于俄国不熟悉远东战场地形,致使俄国在战略运用方面、物质补给方面、战争通讯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影响对日作战。

2、后勤保障存在严重不足。

2.1 交通运输能力低。

日俄战争中,俄国的运输状况十分困难。在战争之前,俄国认为西伯利亚大铁路会解决俄国在远东战场的运输问题,但在实际铁路修筑过程中,俄国遇到了很多困难,西伯利亚大铁路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贝加尔湖。

首先,如果穿过贝加尔湖修建铁路,需要开凿很多穿透高山的隧道,但高山隧道经常塌方,这救增加了修建铁路的难度。其次,如果绕过贝加尔湖修建铁路则会放慢铁路的建设进度。最后,由于贝加尔湖地区的天气恶劣,不仅给修建过程造成困难,而且也给交通运输造成了困难。

在铁路修建完成运营时,西伯利亚铁路每年只能开出2-3列车。1903年,西伯利亚铁路只有4列军运直达列车,中国东北也只有3列。运力很小。同时从俄国到远东需要6周,这样的情况制约了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因为,俄国既不能给先头部队派出分遣队,也无法排遣援军及时援助先头部队。

为了减少路上交通的困难,俄国从海上运送军队和军需品。但是,由于缺少优良内港,随着海军力量的增长,煤站和港口停泊等问题就显现出来了。特别是波罗的海分舰队在长达1.8万海里的漫长航程中由于没有后勤补给基地,而得不到后方的有力支援。同时,由于英国的干涉,也使得俄国没有一个友好国家的海洋基地可供利用。所以,舰队航行所需的煤只能随船携带,结果船只装满了煤,从而影响了舰队航行速度,长途的旅程使窗子和船员都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又使得舰队失去了良好的战斗力。

2.2 后方物资补给困难。

俄国物资供应主要依靠欧洲部分。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力使俄国军队总是不能得到及时补给。在食物方面,每天提供给士兵的只有1俄磅的肉和腐败的、生了虫的面包,因而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不断发生。当波罗的海舰队行治迟到时,湿热的气候使得携带的咸鱼、咸肉已经腐烂,造成了1.3万之多的士兵生病。

同时因为医疗条件的落后,俄国生病士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造成大批死亡。士兵们往往在饥寒交的情况下进行作战,更要命的是,战争所需要的武器装备也得不到补给,其武器补给进度十分缓慢。

总结

俄国早已经不如上个世纪那般强大,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还没有摆脱经济危机,再加上战略层面的估计错误,把远东的主要对手认为是德国,错误地在西部进行军事布置,等到开战前后,对对手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谨慎,加之战争爆发在远东地区,直击俄国漫长补给线运力困难的软肋,从而使得俄国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一半的战争。


江畔初见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在中国东北作战,俄国并没有日本强大。

大家也许很奇怪,以沙俄的凶悍,为什么满清初期雅克萨战役会认怂,签订《尼布楚条约》。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第二次雅克萨战役,清军围困雅克萨城长达10个月,俄军却不来支援?

很简单,来不了啊!

从沙俄在远东的核心城市海参崴到首都莫斯科,直线距离为9300公里。

大家知道9300公里是什么概念?

古代使用马车运着货物行走,正常一天不过80里,也就是40公里。

今天看来似乎很慢,大型卡车一个小时怎么也能跑40公里。

但那是古代,连正儿八经的道路都没有,都是在野外行走,一天能够走80里算很了不起啦!

那么,9300公里的距离,马车就要走233天,也就是大半年。

然而,实际上每天都走路根本就不可能,还要受到各种恶劣天气的影响。

也就是说,从莫斯科运输物资赶到远东,就需要1年时间。

日俄战争也是一样。

日本当时已经控制了朝鲜,领土同东北是接壤的。

日军运输物资很容易,从本土运到东北花不了几天时间。

但沙俄就不同了。

日俄战争是在1904年,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完成是在1916年,战争开始时还没有完工。

虽然大部分铁路已经可以使用,但因没有全线贯通,所以必须经常卸车、重装、再装车,非常费时间。

比如贝加尔湖一段,就需要将货车物资换成船只运输,然后再装车。

谁都知道,贝加尔湖冬季会结冰,到时候还需要使用破冰船先开辟航路。

更倒霉的是,西伯利亚铁路只有一股道,一旦对面开车就必须涉及复杂的调度。而沙俄调度的水平很差,经常造成全线拥堵,有时候几天都无法恢复。

开战之前,日本军部曾经仔细研究过俄军的运输能力。最后的结论是:从莫斯科向哈尔滨运送一个军团大约需要77天,也就是2个多月。

这么漫长的时间,足够进行一二次大规模战役了。

沙俄的综合国力、军力甚至动员力都超过日本。如果战争发生在欧洲,沙俄有把握打的日本落花流水。但战争是在远东,日本反而认为沙俄几乎是必败无疑的。

事实也是如此。

1904年1月,沙俄就认为战争马上就要爆发,必须迅速增兵。然而,沙俄调动全部运力增援到4月,俄军才从9.8万增加到13.3万。

而俄军至少有440万兵力,却无法及时运到前线。

而日军可以出兵170万,这还怎么打。

比如说为了攻打旅顺要塞,日本从后方运来了很多大口径重炮。

这是沙俄军队绝对无法办到的。

其实陆地还算好的,海上就更差了。

到今天,横穿俄罗斯北部的北极航线也没有正式开通,俄军波罗的海舰队想要到远东,只能绕过整个欧洲和亚洲,穿越半个地球才能到旅顺作战。


不用说作战,单单这种行军也就创造了历史记录。


萨沙


日俄战争,俄国的失败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小国日本凭什么打败俄国这个庞然大物呢?

我举一个例子来对比一下,可能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完胜大清国。

10年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惨胜俄国。

甲午战争前,大清纸面上有上百万陆军,海军有亚洲顶尖的北洋水师,而日本全国只有六个师团,再加上十来个屯田的大队。

开战前,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认为,纵然日本联合舰队能在海上击败北洋海军,或是在陆地上取得局部的胜利,大清也将凭借兵力的优势最终碾压日本。

结果却是大跌眼镜,清朝海陆两线全面崩溃,陆军尤甚。

日俄战争前也是这样,其他国家普遍认为,体量庞大的俄国不是和东亚小国日本一个量级的对手,就像巨人与小个子之间的拳击,胜负没有悬念。

用1894年的大清来比1904年的俄国,还是能找出不少共同点。

一、帝国的穷途末路。

到1894年,清朝已统治中国250多年,根据历史规律来看,中原王朝很少有能超过300年的大一统王朝,清朝这时候,早就处于风雨飘扬的阶段,自乾隆中后期开始,国力下降,加上固步自封,妄自尊大,早就称不上天朝上国。

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八国联军、中法战争,清朝几乎是在一拨拨中外力量中挣扎求生,苟延残喘。

无独有偶,统治俄罗斯的罗曼诺夫王朝,到了1904年也已经步入了第290多个年头,虽然罗曼诺夫王朝一度强盛,通过多次对外战争抢到了大片地盘,成为一个跨欧、亚、美三大洲、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的超级帝国。

不过,盛极必衰,罗曼诺夫王朝的衰落,实际上自亚历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后,也已经开始,虽然通过改革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它内部仍然矛盾重重,与满清颇有几分相似。

二、军事上的外强中干。

满清有百万陆军,但其中稍微还有点战斗力的,只有李鸿章手下的淮军和一小部分地方军队,数量庞大的八旗和绿营只能欺负欺负百姓。

俄国当然比清朝强得多,它全国号称有400多万大军,不过别忘了,它的国土同样巨大。

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大洲,面积达到2288万平方公里,比大清国还要大1000多万平方公里。

而且它的国土,横跨了欧亚两大洲,虽然兵力众多,能调动的却不多,因为俄国的防御重心偏向欧洲方向,在那里要保持数量众多的常备军,能调动到远东的军队,也就在几十万人,超过这个数字,其他地区的统治就可能不稳。

三、军队战斗力的差距。

甲午战争里,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其实打得还可以,只是运气太差,没能击沉一艘日舰,只是重创了5艘,哪怕日本联合舰队只要有一艘军舰被击沉,今天许多人对北洋水师的认知就会逆转。

不过清朝的陆军实在太烂,从朝鲜到鸭绿江到旅顺到威海,一场没打赢,一路溃败,溃不成军。

日俄战争里,俄军的表现和清军掉了个个,陆军打得还可以,海军一塌糊涂。

在旅顺、辽阳、奉天等会战中,俄军都给日军造成了相当惨重的损失,被日本奉为“军神”的乃木希典三个儿子全部阵亡——盛典与保典,一个战死在金州,一个战死在旅顺,还有个内定的过继子也同样阵亡。

战后的伤亡统计,也能看出日军损失有多么巨大,俄军阵亡人数是52000多人,另外有25000多人伤病而死,日军的死亡人数则达到了88000多人,战胜方比战败方损失还大,在战争史上也不多见。

不过相比俄国陆军,他们的海军实在打得太差了。

俄国太平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被击沉18艘,日本联合舰队损失轻微,一艘战舰都没有沉没,俄国太平洋舰队从此只敢困守旅顺港,直到全军覆没。

俄国的巨大面积也为调兵带来很大麻烦,绕了大半个地球来增援的第二太平洋舰队更加夸张,在对马海战中,16艘军舰被击沉,自沉6艘,被俘7艘,只有6艘逃往中立国,简直就是千里迢迢送人头。日军舰队只有三艘鱼雷艇沉没,伤亡数百人。


四、统治阶级的顾虑。

海军的惨重损失伤了俄罗斯的元气,严重打击了军队的士气。即使这样,在远东海军全灭的情况下,俄罗斯也还有再战的实力。但是国内原因和国际局势迫使沙皇不得不开始议和,因为奥斯曼土耳其,波兰与芬兰等长期受俄国海军威胁或被俄国吞并的的国家,在得知日军胜利的消息后都非常兴奋,蠢蠢欲动。国内则动荡不安,爆发一连串革命事件,再打下去,沙皇政府恐怕要垮台。

这点和满清也有些类似,都是统治阶级考虑到自身的统治而只能停战议和。

综合以上原因,俄国虽然比清朝强大许多,但也只是外强中干,加上日本是举全国之力打的国运之战,内部没有那么多矛盾,导致俄国在远东战败后,不敢再继续打下去,致力于维护国内统治。

即便如此,罗曼诺夫王朝也没能坚持多久,战败后12年的——1917年,就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只比清朝多坚持了5年。


小院之观


题主问的是1904年爆发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日本和沙皇俄国因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控制权而枪炮相向,战争持续了1年又7个月,沙皇俄国战败,一年后爆发十月革命。日本则用这场战争步入世界列强行列。

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后,国力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又摆脱了殖民控制,日本当时国内可以说欣欣向荣。通过甲午战争击败中国清朝北洋舰队后,没有人可以再遏制日本的海上力量。国内的军国主义却大行其道,这一点和沙俄专制下的帝国主义非常相似,都是极具侵略性的思想主义。俄国此时已经不复当年之威,农奴制专制的弊端越发明显,内部的人民革命运动此消彼长,隐患重重。在东三省和朝鲜半岛控制权归属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后,日俄两国交战是不可避免了。



俄国开战前虽然拥有150万军队,但远东兵力却少得可怜,不足10万人。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制定的作战计划是集结40万人进行防御战,目的是要等海军一起到来之后,集结兵力,登陆日本本土执行反攻。然而此时俄国内部矛盾凸显,对日本到底要不要打这个问题上分裂成两派。而时任日本王牌特工明石元二郎在俄国内大肆煽动反政府、反战情绪,“资助”布尔什维克党以及列宁,由此俄国虽然兵力数量上占据优势,但远东和国内却面临了腹背受敌的局面。日本总体劣势,却在远东整体作战大局上取得优势。这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日本此战奉行速战速决的打法,自知总体实力不如俄国,所以争分夺秒的积极作战。俄国想等波罗的海舰队到达后和日军决胜,但时间明显是不足的,所以俄国遭到日军的先发打击。先是旅顺港的俄国舰队在1904年2月8号受到日军袭击,俄国舰队司令一战即死!打击士气,自此俄国舰队被困港内。之后日军登陆辽东半岛,对旅顺形成钳攻态势。

俄军远东的劣势,大致是因为指挥官的犹豫不决和军队备战准备不足。俄军战术也颇为混乱。没有壕沟掩护,没有加强的防御工事,炮位位置有误,摸不清敌人进攻方向……..无论是旅顺战役还是之后的辽阳之战,无论是沙河攻守还是奉天大战,日军总能在数量劣势下扭转局面,形成对俄优势,而俄军却很少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就慢慢丢失战场主动权。

可以说,日军为了对付俄军做足了准备。俄军的陆军战斗还是具有一定表现的,但俄军的将领却非常犹豫,一方面沙皇轻视了远东战场情况,比如沙河地带的争夺,俄军两倍兵力优势,却在日本间谍和将领略显消极的作战情况下,被日本利用地形攻击侧翼而失败。另一方面,俄国本来有海军优势,对马海战中,俄国远道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甚至没有作战预案!一面是日军堵上国运的死拼,一面是俄国在内外问题中顾此失彼,俄国被击败已经成为必然。

整个日俄战争,日军果断快速的进攻行动和俄国略显的缓慢反应成为鲜明对比。准备充分,先发制人,掌握先机,制敌于死地,是战争中永不变的定律。日俄战争我们也就看见了庞大的俄国惨败给了日本。


静听竹林风


首先说明一点,日俄战争确实是日本胜了,但也是惨胜。日本投入大约40万人参战,最终死亡88429人(战死35122),伤103584人,被俘约2000人 。俄国投入大约50万人参战,最终死亡14262人(战死12331),伤146032名,被俘79454人。由此可见,日本的伤亡比俄国要严重的多,是十足的“惨胜”。

那为什么日本最终能战胜老牌强国俄国呢?

一,国际大环境。

日本当时是“世界老大哥”英国,在亚洲扶持的“爪牙”。随着甲午战争中日本胜利,日本在东亚势力大增,从而严重威胁到了俄国在远东的利益。《马关条约》后,俄国更是策划了“三国干涉还辽”,使日俄矛盾日趋激烈。而英国也希望借日本之力,来遏制俄国,因此两国一拍即合,于1902年1月30日,日英便在伦敦签署了《英日同盟协约》,即第一次英日同盟。

其实,这个条约完完全全就是针对俄国的。

有了英国做同盟,日本底气足了很多,同时在国际上英国也积极为日本发声,制造有利于日本对俄作战的舆论。

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力大增。

日本被列强敲开国门后,知耻而后勇,开始大力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军事实力也与日俱增。到日俄战争时,其实两国武器和科技几乎没有了代差。

因此,日本有能力和俄国“刚”一波正面。

三,日本距离战场比俄国近太多,补给便利,且士兵作战英勇。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实打仗就是打的补给,打的综合国力。俄国虽然绝大多数领土都在亚洲,但它却是个实打实的欧洲国家,人口和工业基础设施绝大部分都在欧洲领土内。而东亚远离欧洲万里之遥,在交通还极为不便的1904年,补给问题,是造成俄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而日本就不必多说了,朝鲜半岛已经成为自己的领地了,说句不中听的话,小日本拿着弹弓就能从朝鲜打到俄国远东,这可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因此,它相比俄国来说,补给实在是太方便了。

日本人在“天皇至上”的武士道思想教育下,大多都是不怕死的亡命徒。死了一波扑上两波,任你俄国再怎么打也打不完,像这样的战争,俄国的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且俄国只是部分兵力作战,它的主要重心还是在欧洲,而日本则是举倾国之力来打的。

综上所述,日本能战胜老牌欧洲强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而已。





我想淹死在学海里


主要是因为:

第一:当时的俄国也不发达。

第二:日本获得了英国的大力支持。


1900到1903年的经济危机


1899年的时候,世界周期性高涨已经到了极端紧张的状态,这是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至关重要的一年,而就在1899年,俄国先于其他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


在1900年开工的冶金工厂里面,五分之一的提供,到1903年,俄国南部制铁工厂开工率仅为43%,从1902年到1903年,顿涅兹煤矿开工率仅为59%,炼焦厂为42%。

整个俄国,金属,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下跌严重,我们来看一下整个经济危机期间的俄罗斯商品表现


资料来源《经济危机和周期理论与历史》作者:门德尔逊


经济危机迅速被传导,例如说铁路,1899年交付使用的新铁路有5248公里,到了1903年,仅为763公里,一直到1909年俄国铁路才重新达到危机前的水平,这场危机持续了十年。

新公司数量在1899年到1903年减少了77%,资本额减少了81%。


俄国生产关系落后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破坏了农奴制的基础,但是整个国家向现代资本主义雇佣制过度是非常缓慢的,地主依然掌握了大量的土地,由于经济基础没有被打倒,导致相当部分地主不愿意投入资金和资本,甚至一直到十月革命前,相当多的地主依然没有使用农业机器,以人工为主的农具依然在俄国流行。


根据列宁《十九世纪末俄国土地问题》中的材料,1050万户最贫穷的农户占有7500万俄亩土地,而3万户的贵族则占有7000万俄亩土地,土地分配极为不公,而同时农奴制的余毒迟迟未消,资本主义在俄国农业发展缓慢,农民耕种地主土地,还得自带农具和牛来给地主干活代替地租。这种落后的工役制在俄国一直持续到十月革命。


对日作战准备不充分


本身俄国就不是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对日作战之前,对于战备异常不足。

俄国大量的军备是部署在俄国西部边界,主要是针对于德国,而当时的尼古拉二世狂妄自大,认为“扔个帽子都能把日本打倒”,从当时俄日之间的资源对比:财政收入10比1,人口方面3比1,国土面积60比1,海军军费5比1,这些都给了俄国的信心,认为俄国可以打败日本。


但是实际上真的去考究海军的情况,会发现日本海军比俄国海军还强一些。

俄国海军当时有战列舰7艘,日本也有7艘。

俄国有装甲巡洋舰4艘,日本有6艘

俄国有驱逐舰25艘,而日本有防护巡洋舰18艘,小巡洋舰10艘,驱逐舰19艘,鱼雷艇85艘,此外,日本还从意大利购买了2艘装甲巡洋舰。

从海军力量对比上,其实俄国海军比日本海军还差一些,更重要的是,日本可以把所有的海上力量都投入到远东,但是俄军不行。


英国人的因素


英国和俄国之间在远东有非常深的矛盾,例如说马岛事件,巨文岛事件,俄国的扩张导致英国人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但是英国顾及到欧洲事宜,不能也不想把所有的资源投入到远东,英国需要在远东有一个力量能够阻止俄国。

而就在此时,日本及时送上门,1902年,英日签订《英日同盟条约》。

第一艘被日军击沉的俄国战舰


此时后果非常严重,由于英国在世界各地都占有殖民地,拿到了一些很重要的港口,俄舰队被禁止通过苏伊士运河,导致俄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军舰又无法进入中立国港口,无法得到补给,一路上极为辛苦,等到达对马海峡的时候,早就筋疲力竭。


所以题目的提问是很不对的,当时的俄国不发达,而日本有英国人支持。


李建秋的世界


大家好,我是HK君,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1.沙俄失败的内因:沙俄是帝国主义列强中最薄弱的环节,并没有苏联时代那么强大。

沙俄正是因为国内经济落后,国内民怨沸腾,最终在一战后期率先爆发了二月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然后接着又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次是无产阶级革命。

也就是说,沙俄在一年内被革了两次命,这就是表明当时沙俄国内的各种矛盾有多么激烈了。


2.沙俄失败的外因:沙俄在国际上一直没有盟友。不过没有盟友关系也不是非常大,关键是沙俄这时候和当时的超级大国——大英帝国干上了,沙俄在阿富汗、我国西藏、伊朗、远东等地与日不落帝国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因此英国就联合日本,支持日本打击沙俄。

3.日本战胜的内因:

日本这时候正处于明治维新的巅峰时刻,甲午战争带来的战争赔款和割地,以及殖民朝鲜获得的利益开始为日本人的进一步扩展夯实了基础。

人力方面,东乡平八郎为了准备这场战役,在战争之前,加强舰队火炮的射击训练,据说耗光了日本武库中一半的炮弹。

地利方面:日俄战争的战场距离日本非常近,日本人1904年先在辽东半岛的关东州剿灭了沙俄舰队,1905年又在家门口的对马海峡剿灭了沙俄的波罗的海舰队。

4.日本战胜的外因:

首先是英国支持。英日同盟类似今天的美日同盟,但是英日同盟中日本的独立性更强。在日俄战争中,英国封锁了苏伊士运河,沙俄的波罗的海舰队不得不绕道好望角(下图蓝色线条),千里迢迢,不,是万里迢迢来到远东,被日本人以逸待劳地解决了。

其次,美国资金支持。沙俄一直打压犹太人,本来因为数百年来长期排犹。沙俄国内的犹太人不多的。但是沙俄一直喜欢搞扩张,一扩张就将整个波兰都吞并了,导致沙俄国内好多犹太人,沙俄就规定他们只能定居在边境地区,不能进入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

所以很多犹太人有跑到美国去,然后投资日本,让日本打击沙俄。

再次,沙俄一直侵吞我国领土,压榨我国东北人,清政府这时候基本上是支持日本对抗沙俄的,借力打力。


正因为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沙俄必败,而日本必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关注。


HK君


俄国强大是没错,但对于沙俄来说,欧洲部分才是重心,当年日俄战争的沙俄部队也不过十万左右。而且,沙俄并不像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一样,它有着十分危机的国内形式,农奴制,这一现状让沙俄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军队里的军人可没有多少上流社会的人,武器,给养,在帝国主义国家里算是倒数的了。这从一战就可以看出,根本没有坚持完一战就被革命终结了统治,沙俄相对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本就是外强中干,这样一个国家,而且日俄战争也没有拿出大量军力,又怎么能获胜


闲来无事自由人


俄国并没有多强大。俄国只是一个农奴国家,落后中国好几百年,至少中国已是农民国家。俄国因为离西方近,地缘关系能接受西方先进文明,能买先进武器,学习些先进技术及管理。中国一看白种人就以为都一样,其实差远了。日本是宪政国家,基本已实现工业化,虽然国家小点,但实力已经很强。


天空之幻城


强大的俄国之所以被日本人打败,是因为他们却少一种民族反抗精神。日本侵犯中国时,不管从人到武器我们都不如他们,当我们面临亡国灭种时,我们的人民所爆发出来那种捍卫祖国的精神,超越日本。还有抗美援朝战争也是一样,面对美国的武器装备,刚成立的新中国,同样以不缺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打败美国。历史证明,战争不是靠武器,而是靠指挥者和军人的坚强意志和抗争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