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水肥一體化技術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種類的需肥規律和特點,將肥料與灌溉水一起,通過可控管道系統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後,通過管道和灌水器形成滴灌,均勻、定時、定量,浸潤作物根系發育生長區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終保持疏鬆和適宜的含水量及相對穩定的土壤養分含量狀況。


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主要是在農作物對水、肥的實際需求上,來使用毛管上的灌水器和低壓管道系統,把作物需要的溶液逐漸、均勻的滴入至農作物的根區部。

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高頻度的灌溉、緩慢的施加少量的水肥作用於作物的根部,使作物始終處於較優的水肥條件下,而避免了其他灌水方式產生的週期性水分過多和水分養分虧缺的情況。

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然而,與普通溝灌相比其獨特的水肥供應方式和灌溉量使作物的整個養分吸收過程和運移機制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因此,與普通溝灌相比,滴灌水肥一體化在土壤溫度、水肥分佈以及鹽分運移等方面均明顯不同,淺層水肥供應及膜間鹽分聚集加劇了作物根系貼近地表分佈生長,限制了作物根系的下扎。

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根系是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系的形態結構決定了根系獲取水分、養分的空間和範圍以及與相鄰根系的資源競爭能力。因此根系定位是避免過量灌溉的第一步,根系定位主要方法有兩種,(挖一個剖面看土壤中根系情況)和(直接觀察:下根管利用專業設備定時掃描根系分佈情況;間接觀察:利用水分儀根據根系吸水特徵間接反應根系深度)。確定了根系分佈深度後,灌溉深度控制是避免過量灌溉的第二步,相對含水量可直觀的反應灌溉的起始含水量,常常被作為判斷是否需要灌溉和計算灌水量的依據。

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根據相對含水量確定灌溉量的主要方法也有兩類,經驗(根據田間持水量、土壤相對含水量等土壤水分特性,結合灌溉深度確定單次最佳灌溉量)和設備(結合根系分佈特徵,在土壤中預埋水分監測設備,利用設定限,控制灌溉設備啟動與停止)。綜上滴灌施肥只灌溉根系和給根系施肥,因此一定要了解作物根系分佈的深度,根據根系分佈特徵,然後按照土壤溼潤鋒分佈特徵控制單次灌溉量。

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為了更好的將作物根系分佈與水肥一體化技術融合,筆者歸納為八句話:挖挖根拍照片,看看水咋回事。再看根怎麼長,定飯量做食譜。渴一渴餓一餓,少喝點別喝多。 怎麼吃更營養,回頭看改一改。這八句話中,第一句講的是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中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物類型、土壤質地等)看清楚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分佈範圍;第二句講的是根據土壤質量情況,滴灌帶流量等情況掌握不同時間土壤中水分運移規律;第三句講水分對根系生長的影響,掌握滴灌水肥一體化後根系的具體分佈特徵;第四句講的是根據作物類型、區域氣候特徵、土壤質地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灌溉制度和施肥制度;第五句講的是作物生育前期的水肥控制,通過適當的控水控肥措施促進根系下扎,形成合理的根系分佈區;第六句講的是水肥一體化的灌溉施肥原則,即少量多次的原則;第七八句講根系水肥根三者耦合,再調整的意義。

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本文主要內容節選自本人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水肥一體化實用問答及技術模式、案例分析》一書,該書2019年入選國家農家書屋,目前銷量已經突破5萬冊,在淘寶和京東有近百家店銷售。轉發請聯繫作者授權。

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作者:新疆農墾科學院農田水利與土壤肥料研究所梁飛

在水肥一體化過程中如何避免過量灌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