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峰巖洞村位於廣南縣南屏鎮的大山深處,距鎮政府所在地有10多公里的鄉村公路,該洞因洞內有巖蜂居住而得名。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據傳,在200多年前,從江西輾轉來到雲南的一個李姓族群,最先走進了山洞。之後周、唐、徐、何、任等姓人家也相繼進入,至搬遷時達59戶280多口人,延續了約12代人的蜂巖洞穴居生活。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這裡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居住在一個方圓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溶洞裡。村民們就生活在“山大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玉米生在石窩窩,春耕一大片,秋收一小籮”的惡劣生存環境中。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經過很長時間崎嶇山路的顛簸,終於在一個左轉彎處看到了坐落在喀斯特地貌“饅頭山”峰叢中的蜂巖洞。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乍眼一看,層疊相連的山體間,果然有一個像巨大蜂巢的巖洞掛在遠處,周邊的坡地上散落著很多民房和雨潤良莠的田園。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進入蜂巖洞前,有一個面積很小,地面凸凹不規則的籃球場。據說是當年村小學從洞中搬到洞口是修建的。歪斜的球架和破損的籃板,感覺很少有人在此奔跑流汗了。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洞高137.75米,寬126.9米,深83.40米,分為上洞、中洞、下洞。上洞較暗,主要用於修建人畜飲水,下洞較涼,人家主要聚居在中洞,每天日照3個小時左右。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穴居村的洞口在高處,幾乎一眼就可以看清整個穴居村的概貌。巖洞猶如一條鯊魚張開的大嘴,因地形所限,峰巖洞內民居都捱得極近,可謂挨家挨戶。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裡面的民居巧妙修建在外挑的洞崖下,屏蔽著風雨的侵擾。用篾笆和泥土壘建的房屋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基本上沒有瓦片壘築防雨的屋頂,少數人家的房頂正好在巖隙水下的,才建有遮水的房頂。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巖洞中還殘留著部分外觀保存好一些的民居。這種房屋冬天也不會令人感到寒冷,夏天則比較涼爽,而且利於火煙排出屋外。蔑制屋頂因為無需考慮淋雨防水,還兼作曬場與倉庫,可儲存糧食乾草等物品。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下到巖洞中部的位置回望洞口,感覺彷彿有一輪下弦月正掛在穴居村的頂上。睡在家裡,隔著稀疏篾笆屋頂的縫隙可以看見月亮和星星,然後進入夢鄉。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除了靠近洞口的一幢房屋部分覆蓋瓦片之外,其他皆無房頂,因為除了洞口外,洞內不會有雨水澆淋。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雨季從巖洞頂上和石縫中會滲出一粒粒水珠,人們就用水缸、瓦盆去接滴下的水珠,當地人稱之為“天花水”,這樣一天一夜接的水,僅夠一家人燒開水喝。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洞內幾乎無鼠、無蠅、無蚊,村民從未用過蚊帳。因為老鼠、蒼蠅和蚊子都被住在洞頂的巖燕和住在洞內的蝙蝠吃了。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全村6姓和睦相處,互敬互讓,農忙時節,家中即便不上鎖,也不會發生盜竊事件,真正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有“共用一片瓦,同進一道門,雞鳴全村應,相處一家人”的自然人文特點,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村"。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峰巖洞地處深山,交通閉塞,是一個長期封閉、遠離20世紀乃至19世紀文明的村莊。但是,峰巖洞村村民性格豪爽、豁達,說話清脆響亮,熱情好客,並非是我們想象的與世隔絕的人的樣子。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二十多年前,政府給峰巖洞人每戶平均1.5萬元補助讓他們到巖洞外建房,2002年全村遷往洞外居住。如今已無人再居住於山洞之內了。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據相關報道,峰巖洞村民全是漢族。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連續居住時間最長、唯一穴居的村落,村民全是漢族確實讓峰巖洞蒙上了更濃厚的神秘色彩。

雲南有一奇特的村寨,全村300多人住在一個山洞裡,將近2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