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机构投资者的局限性,同质性,核心资产公司永远涨?


彼得林奇:机构投资者的局限性,同质性,核心资产公司永远涨?


华尔街专业投资者以严苛、挑剔但非严谨的态度对待买股,通常他们会努力寻找拒绝买入股票的理由而非买入股票的理由。

比如他们会说,这个上市公司规模太小,买入后有流动性风险;这家公司才上市没有历史纪录可以追踪;这家公司处在没有成长前景的行业中;这家公司在行业中竞争能力未知,会被其他公司击垮等等等。在一个资本市场早期,各类公司层出不穷,牛股也枚不胜数,这样的想法很容易错失大牛股。

现在这个阶段,A股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加大,IPO量也非常大,小公司居多,牛股会不断产生。但是如果后期退市加速,小公司也是最容易被消灭的,即使曾经再辉煌也会有落寞的一天。

因此辨证来看,这种谨慎的态度对于持有A股的人来说是好事,我们通常会听到各种消息,充满热情去买入一只股票,而往往忘记了它的缺点缺陷,等到市场进入冷静期,这些爆炒短炒的个股也就此歇菜。


彼得林奇:机构投资者的局限性,同质性,核心资产公司永远涨?


如果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大公司确实越来越吃香,而且买入大公司的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形成良好的头部效应,业绩排名前列的基本上都是持有这些大公司的机构。市场的风向也是如此,只要你看到某个基金经理买入贵州茅台(600519)、恒瑞医药(600276)、圣邦股份(300661),即使短期几个月受到一定的回调,基金净值回落,但是人们并不会因此而赎回基金,因为会认定这是好公司,将来一定会再创新高。而如果是买入一家小公司,我们日常生活听都没听过的,经历一波几个月的下跌,基金净值同样回落一定幅度,投资者可能会用脚投票,赎回基金,然后另寻其他符合“核心资产”的基金。

同样的下跌幅度,不同的持仓,对于未来走势,由于人们心理的预期不确定性,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看法与操作策略。

那么后面谁会胜出,大多数人会认为前者的核心资产,因为这是稳健的策略。后者的小公司就是一种赌博,也许哪一天真的退市。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从爆雷的公司来看,康得新(002450),康美药业(600518),曾经的白马股,也离奇爆雷。我们才发现原来大公司也会爆雷。在经济下滑时期,论爆雷概率,大公司也不会少,乐视网(300104)、st信威、st盐湖等,都是曾经不错的大企业大公司吧,爆起雷来一点也不留情面,而且影响的股东人数巨大,多少业余投资者、专业投资者深陷其中。


彼得林奇:机构投资者的局限性,同质性,核心资产公司永远涨?


那么假如踩雷了这些股,基金经理会怎样?他们因为买入大公司爆雷,也许只是年终奖少了,如果是买入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爆雷,那么基本就等于宣告投资能力问题,存在“下课”的可能。

我们也要反思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所谓的“核心资产”名单,汇集了各路机构,他们都重仓于此,好几年的业绩收益率指标也基本都差不多,那么这样的名单有风险吗?我觉得风险更大了,因为到后面一旦股票进入回调周期,公司业绩不在靓丽,机构集中持股的公司踩踏会更严重,同样的流动性风险也会产生。

前五年翻了几倍十倍几十倍的股票,后面五年或十年的走势大都跑不赢大盘,这是几十年美股的一个经验,不要太过信奉“核心资产”,我们要理性分析,把握风向,关注公司情况及业绩展望。忘记过去靓丽的业绩,因为那只是过去,对未来收益率的贡献毫无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