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广信区茗洋学校徐慧琳同志防疫事迹


"别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每当有人告知遇上困难事时,九零后姑娘徐慧琳总这样说。她当班主任,又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学,2019年刚成为茗洋学校中学部历年来最年轻的教务主任。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防疫期间,这个朝天椒般的辣姑娘蜕变得越发沉稳。她说,磨难是人生路上的历练。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 · 把事做实的班主任
  • 学校一接到"停课不停学"通知,先布置班主任统计学生上网课情况。有的班主任把通知往微信群里一贴"家长各自上报上网课情况",然后把吭声了的家庭结果一收,交差了事。徐慧琳这班主任却是挨个想方设法联系,69个山里孩子啊,硬是一个没漏。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十几个小时对着手机:登记学生听课方式;记录不能上网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挨个教怎么下载关注app,怎么进入直播平台……徐慧琳的嗓子,总是撕哑的。

    茗洋是相对落后的山区。没电脑没手机没电视的;有电视却没安机顶盒的;有手机却非智能机,或家在偏僻处手机根本没信号的;还有家中两三个娃不同年级都得上网课却只一个手机的……问题出现了,一个一个解决。终于,2月10日上午第一节课,69个娃都正常收看到网课。在家正进行自我隔离的慧琳长吁一口气。

    却不料,一天课下来,又发现新问题。山中百姓接受新事物的动作总要慢上几个节拍。就说打卡吧。有家长根本就不会用智能手机,没安装微信也不懂如何进班级群。慧琳又电话一一教,终于是让学生自个都学会截图打上卡。

    梦娟,是七1班比较特殊的一个女生。无父无母,随年迈奶奶生活在茗洋地势最高的白石村。奶奶没手机。网课通知下达后,为能让梦娟按时上网课,简直大费几番周章。慧琳先从老家在白石的城里同事那要到另一个白石村村民电话,再让这村民联系上梦娟奶奶。可梦娟家还是没条件上网课啊,怎么办?幸好,又打探到梦娟的三姑姑因防疫封禁不能出山恰好在娘家。慧琳又联系上这三姑姑,梦娟的网课终于给解决好。

    因为从小缺人陪伴与管束,梦娟学习基础薄弱,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听听网课只当新奇,几乎不做任何老师布置的作业。慧琳想:"我这语文作业都不做,那其它作业还会下手?趁她三姑姑在家,得给她好好纠纠。"于是,慧琳用微信"缠"着梦娟的三姑姑,每天把班级小管家上的各科作业,重新截图下来私发给三姑姑。在慧琳和三姑姑的一起监督下,梦娟如今每天都能自觉认真完成当日作业了。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 · 全能型的辅导教师

    从教五年,自姜山小学的一、二、四年级,任教到茗洋学校中学部的六、七年级,徐慧琳常说自己是与学生一起成长。

    只能宅家的防疫期间,她是七1班主任,每天督促学生进行各科线上学习;作为语文老师,她与学生一起听课,及时布置巩固练习,每天晚上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难点还用小视频补充讲解,及时解惑。这些,可能有人会说教育战线上很多教师都能做到,但一定很少有人能做到像慧琳一样——

    担任七1班数学教学的是茗校即将退休的一位本地老教师。由于年纪大,也不善用智能手机。教语文的徐慧琳,理所当然地与学生一起听数学课,设计相关练习,每日批改作业,又讲解数学难点——全包。疫情下,她成了孩子们的义务专职数学辅导员。

    茗洋的大部分学生,常年是留守儿童。2020这个春节,却因为疫情得以能与父母呆在一起那么长时间。相处,是需要学问的。留守惯的青春期少年们,又很容易与长辈闹矛盾,徐慧琳两头劝说要彼此珍惜能相处的珍贵时光。她又成了家长和孩子间的劝解员。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 · 把事做全的中层干部

    2月中旬,学校主管办公室的徐副校长顺口邀了句慧琳一起回访线上学习情况。彼此一直都网上联系的徐副校长当时以为慧琳在茗洋老家宅着。其实那时徐慧琳身在枫岭头镇,她却一口就应承下。

    由于交通管制,进出茗洋的班车早已全部停运。次日,在姜山碰头时徐副校长才知道,慧琳是央求老爸直接用摩托车一大早送她回的姜山。那日,山里气温颇低,时有小雨,坐在摩托车上寒风呼呼刮脸。出门前老妈心疼父女俩,不情不愿。慧琳火急火燎:"回访线上学习情况,本来就应该是教务处的活,我没经验没想到,当这主任还能不带头?"

    那几天,姜山村四十多户春节期间有学生的家庭,慧琳和徐副校长的回访足迹挨个出现。他们打伞爬坡的身影,被52个孩子目送过。这些孩子,有茗校的各年级学生,也有在城里各公立、私立学校上学的中、小学生和高中生。他们每个都被一视同仁叮咛:"注意保护视力,加强锻炼身体,还要学会提醒家人做好疫情防护……遇上学习困难可以来找我们。"

    三年级女生雨仙,家中无人使用智能手机。前期在村干部帮助下能用家里唯一的电视机看视频教学,可线下练习却一直无法进行。探访到雨仙家时,徐慧琳当时就仔细指导雨仙如何操作电视,用笔纸记录下流程,方便随时回看线上教学,并用自己手机上的电子课本,当场出了相应练习检测雨仙的听课效果。随后几日,慧琳不定时到雨仙家,为其巩固课堂知识,又出题又批改又讲解。直到从书店买到相应练习送给雨仙后,才没再去单独督促。雨仙的家人感动不已,数次拉着慧琳要她留下吃个便饭。慧琳笑笑:"我是咱茗洋的读书人呀,这芝麻事不过就是举手之劳。"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上,90后姑娘徐慧琳用最朴实的行动,踏步在山乡教育战线。在她心中,芝麻事都是寻常事,哪能是先锋。(文/徐珍)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疫”路先锋:大事做于细,踏行山乡的90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