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漢初三傑、明初三傑、晚清三傑、北洋三傑都是誰,有怎樣的歷史故事?

用戶58729237311


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治國帶兵的人才多如繁星,今天有書君就和大家聊聊著名的漢初三傑、明初三傑、晚清三傑和北洋三傑。


一、漢初三傑


漢初三傑是指西漢的三位開國元勳,他們是張良、韓信和蕭何。



1. 張良


張良精通黃老之術,祖上就人才輩出。他教劉邦在鴻門宴上放低姿態以保全實力,楚漢爭霸中更是出謀劃策,後又助呂后將劉盈推上太子之位。劉邦誇他“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豐功偉績雖多,張良卻不貪戀權勢富貴,晚年和赤松子滿世界的玩,歸西后被追封為文成侯,自始至終都為劉邦所信任。


2. 韓信


韓信是蕭何推薦給劉邦的兵馬大元帥,是個帶著腦子打仗的奇才,被譽為千古難得的帥才。像四面楚歌、背水為營、十面埋伏、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都是韓信的傑作。


但他在做人上顯然是情商欠費,居然當眾嘲笑劉邦的帶兵能力,最後呂后拉著蕭何設計殺了他,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3. 蕭何


蕭何是優秀的管理者,他制訂的國家政策方針具有可持續發展性,在絲毫不改動的情況下,可以保證國家良好運轉幾十載。


他身上唯一的汙點就是先力薦韓信,後又夥同呂后殺了韓信,這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


二、明初三傑


明初三傑是明朝的開國元勳,有劉基、李善長和徐達。和漢初三傑一樣,從軍事到總管,再到軍隊元帥,齊全的一條龍人才儲備。



1. 劉基


劉基,字伯溫,精通天文、經史和兵法,傳說他為朱元璋斬斷四十處龍脈。他的神機妙算和運籌帷幄,使人們將他和諸葛亮相媲美。


可他沒有諸葛亮受待見,被毒死在貶黜遠行的路上。


2. 李善長


李善長以仁國、知人善用,制定國家政策時大膽革新,將茶、鐵和漁業資源的經營正式立法,使國家和百姓在互惠互利。


李善長退休後,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誅殺李氏一族。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個年近八旬的老頭,哪來的心勁折騰呢?


3. 徐達


徐達驍勇善戰且治軍有方,作戰有勇也有謀,明朝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的,被朱元璋譽為明王朝的萬里長城。


徐達以史為鑑,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是明初少有的得以善終的功臣,和軍事天才韓信的結局有著天壤之別。


三、晚清三傑


晚清三傑是晚清的三位中興名臣,即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他們都是漢人,在滿族統治的下能夠崛起,足見其智謀和能力。



1. 曾國藩


曾國藩飽讀詩書,曾拜師潛心研究儒學的入世之道,後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是洋務運動發起者。


他懂得何時功成身退,每次率軍幫上層統治者解決完棘手問題,都主動交出兵權,申請告老還鄉,不給多疑的慈禧任何把柄抓。


2. 左宗棠


左宗棠身懷曠世才華,開始仕途上並不順利,後來一路開掛,成為湘軍名將,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天國和回亂中名聲大振,從沙俄手中收復新疆讓他名垂青史。


3. 李鴻章


李鴻章創辦淮軍和北洋水師,是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 北洋水師。


西方人稱李鴻章是東方俾斯麥,然而他代表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和《越南條約》等一連串的坑爹和約,將他釘在了恥辱柱上。


四、北洋三傑


北洋三傑是民國的三位政客,即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



1. 王士珍


王士珍有治國之才,從孫中山的護法大元帥,一路做到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人稱北洋之龍。


早年他結合時代治軍,為中國軍隊的近代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晚年致力於保護京師和慈善事業,因而有學者認為不應該將他歸為軍閥。


2. 段祺瑞


段祺瑞是北洋軍閥中的鐵腕人物,有三造共和的美譽。是他致電逼迫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又抵制袁世凱稱帝,在張勳導演復辟鬧劇時領兵討伐,人稱北洋之虎。


在盛產貪官的民國,段祺瑞還是個六不總理,吃喝嫖賭貪佔他一樣都不沾,是那時官場上一個另類的存在。


3. 馮國璋


馮國璋從一介書生到投筆從戎,在身為滿清大臣時,就提出“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可見他極具政治遠見,人稱北洋之犬。


別人的遺言是家事安排,而他是為沒有看見國家和平統一深感遺憾,足以表明他的愛國赤子心。


以上各位大咖,都曾在他們所處的時代攪弄風雲,現存於世的是膾炙人口的故事和傳說,給今天的人們或多或少以警示和啟發。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漢初三傑是指幫助劉邦取得天下的三個功勞最大的人,這三個人分別是張良,蕭何和韓信。其中,張良是劉邦的智囊,幫助劉邦出謀劃策的。蕭何是劉邦的後勤大隊長,主要幫助劉邦供應糧食和輜重,以及士兵人馬的補充。韓信就是劉邦陣前的大將軍,率百萬之師,戰必勝攻必克,就是韓信的本領。

下面我們說一說劉邦和漢初三傑之間都有哪些耐人尋味的故事。

蕭何是劉邦的老鄉,老家都是沛縣。

秦末的時候,蕭何是縣長秘書,官職比劉邦大,劉邦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

當時的劉邦是個不安分的人,經常惹是生非,劉邦這樣的地痞流氓之所以能活的比較自在,就是這個叫蕭何的縣長秘書一直在庇護他,為他遮風擋雨。

當然這些蕭何對劉邦的好,劉邦還是知道的。

有一件事恐怕是劉邦最為記憶猶新的,那就是有一年劉邦去咸陽服徭役,臨行前別的同事都是給了他兩文錢,作為隨份子錢。

兩文錢也就是當時公職人員的一天工資而已,而蕭何一出手,就給了劉邦兩個月的工資的錢。

這讓劉邦大為感動,以至於劉邦當皇帝后,還特意給蕭何多分封了兩千戶,這兩千戶,就是作為當年蕭何給他錢的回報。

關於劉邦和蕭何的故事,還有很多,由於篇幅有限,我們點到為止。

繼續說劉邦和張良之間的故事。

劉邦和張良是半路相逢的,兩個人的意願是一樣的,那就是推翻暴秦。

大家知道張良是韓國公子,因為韓國滅亡了,他對秦國特別的恨,而且還立下一個志願,此生只為殺秦始皇而活,但是,由於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刺客,所以多次刺殺秦始皇未果。

也就是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他遇到了劉邦。兩個人一交談,都覺得遇到了人生知己。張良不是得到一本《太公兵法》嗎。這本書裡的內容,張良無論給誰說,說對張良都是嗤之以鼻。唯有劉邦,對張良獨到的見解大加讚賞。

這就讓張良找到了終生跟隨的人,最起碼張良會在無路可走的時候,跟隨劉邦幹一番事業。

結果,到了後來,陰差陽錯,張良還是來到了劉邦這裡,跟著劉邦出謀劃策。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最後被劉邦封為了留侯。

漢初三傑中,韓信為劉邦建立大漢立下的功勞恐怕是最大的。因為大漢的三分之二的國土都是韓信給打下來的。並且在劉邦和項羽對峙滎陽的時候,劉邦還多次去韓信那裡去調兵,這些事韓信什麼都沒說,誰讓劉邦經常失敗了。他韓信可以無條件的幫助劉邦。

到了劉邦建立大漢之後,再一次宴會之上。劉邦問韓信,大將軍你看我打仗最多能帶多少兵?

韓信回答說,你呀,最多隻能帶十萬人馬,再多了你就玩不轉了。

劉邦覺得十萬也不少了,他對這個答案還算滿意。

劉邦又問韓信,那你最多能帶領多少人呢?

韓信哈哈一笑,我呀,正無窮大,越多越好。

劉邦不開心了,好小子,那我開涮呢。劉邦緊接著說道,那你這個能帶領無窮大士兵的人,怎麼會成了我的手下。

韓信說到,這你就不懂了吧,你善於將帥,我善於將兵。這就是我成為你手下的原因。

明初三傑:徐達、劉基、李善長。晚清三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北洋三傑: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


史學達人


看到這個題,就想起一個詞:搭腳。有一位小說人物認為:「趙錢孫李周,江淮河漢溝,虎豹獅象牛,黿鼉蛟龍鰍」裡,每句話五個字中的最後一個字,即「周、溝、牛、鰍」就是搭腳。試想一下,一條龍和一條泥鰍怎麼可以相提並論呢?

漢初三傑的才華、功勞和巨大影響和其它搭腳三傑不在一個級別上。也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漢初三傑是張良,韓姓,簫何。這是他們三個的老闆,開創漢王朝基業,弘揚漢民族文化的漢高祖劉邦欽定的。劉邦取得江山後,總結自己勝利原因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簫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明初三傑的類型,與漢初三傑頗為相似。劉基就是象張良一樣的軍師;李善長就是象簫何一樣的丞相;徐達就是象韓信一樣的大將。這三個人才華很好,功勞很大,其中的劉伯溫影響也很大。說是三傑還差強人意。但他們的老闆朱元璋沒有象劉邦一樣稱讚他們。

最後的晚清三傑,由於中原大陸在這時已經進入下行週期,三個人都挺憋屈的。曾國藩小心冀冀地為清王朝維穩;李鴻章對外簽訂大量賣國條約,為清政府背了大量黑鍋。只有左宗棠算是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至於北洋軍閥中的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三人,提一下名字也就足夠了。


柳如嫿


“漢初三傑”是指輔佐劉邦建立西漢的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大將。

劉邦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明初三傑”是輔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劉基(劉伯溫)、李善長、徐達這三位開國功臣。

劉伯溫通天文、知經史、懂兵法,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聞名。李善長嫻於辭令,明習故事,處理政務,裁決如流,將吏帖服,居民安堵。徐達驍勇善戰,能治軍,戰功喝喝,被朱元璋稱為萬里長城。


“晚清三傑”是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位大臣。

曾國藩在道光年間創立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左宗棠創辦了蘭州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參與了平定太平天國,剿滅了陝甘回亂、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了新疆。李鴻章建立了北洋水師,參與了洋務運動,並積極提倡組建近代海軍。


“北洋三傑”是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

光緒年間,袁世凱任山東巡撫時候,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參觀。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的新軍比舊軍精壯,於是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


一個多情的小二哥


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

劉邦評價三傑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張良:字子房,是漢高祖劉邦的謀士。張良時代,韓國逐漸走向滅亡,他心存亡國亡家之恨。與倉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計劃,可是卻已失敗告終。“圯上老人”使張良得到了黃石公給的《太公兵法》。此後,張良專研兵書,最後幫助劉邦成就帝業。他具有清醒的頭腦和獨到的眼光,也不沉迷於功利之中,歸隱山林。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與彭越、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在楚漢戰爭中,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擊敗了代、趙。降服了燕國,攻下臨淄。劉邦立韓信為齊王,圍殲了楚國。漢朝建立後解除了兵權,後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被斬於鍾室。韓信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戰無不勝,從無敗績,有勇有謀,為兵家之典範。他創造的卓著的業績在戰爭史上獨一無二。只是他恃才放曠,功高蓋主,居功自傲,註定了未央宮的悲劇,可惜,可悲,可嘆。



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流傳民間的一句諺語,對韓信的一生有著很大的影響。蕭何早年輔助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楚漢相爭之時,他留守關中,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廢除了秦朝的苛法,根據秦律制定了漢律,維護了漢朝的秩序。他注重圖書事業的建設,為漢代國家藏書奠定了基礎。他熱愛讀書,淡泊名利,為民請命,為百姓謀福利。為官清廉,政績卓越,是一代名相。


明初三傑:劉基、李善長、徐達

三人都是明代的開國功臣,劉基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李善長是丞相,為百官之首,徐達是傑出的軍事家。

劉基:字伯溫,人稱“劉青田”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史,精通象緯之學,堪比諸葛亮。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民間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表現他的才能,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他幫助朱元璋殲滅群雄,主張民眾需教化,為《大明律》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也有很深文學造詣。他疾惡如仇、不畏強權、清正廉明,深得人們讚頌。



李善長:字百室,他少時熱愛讀書,很有智謀,後跟隨朱元璋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蕭何。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朱元璋征戰, 李善長留守後方,為前線運送軍糧,物資,為明朝的統一做出了重大貢獻。他設立茶法,恢復制錢法,開礦冶鐵,制定魚稅,促進了明朝的經濟增長。他有相當高的軍事才能,整頓軍紀,精心治理,英明果斷。朱元璋改官制,拜他為左相國,只是對權勢的貪戀,使他不得善終。


徐達:字天德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元朝末年,參加起義,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七年,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揮師北上,推翻了元朝統治。洪武元年,攻入大都,封魏國公。他驍勇善戰,戰功顯著,為人謹慎,戎馬一生,為明朝立下不朽的功勳。


晚清三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他們都為挽回清朝頹廢局勢貢獻自己的力量,鎮壓太平軍,立下了赫赫戰功,倡導併力行洋務運動。

曾國藩:字伯涵,中國近代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理學家。自小勤奮好學,道光十八年,入翰林書院。太平天國運動時,他組建湘軍,攻滅太平天國。在他的倡議下建立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以後思想運動奠定了基礎,對清朝的經濟、政治、軍事有著很大的影響。他潔身自好、嚴於律己,是近代現代化的開創者。


左宗棠:字季高,晚清重臣,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之一。他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和福建省。攻克湖州等地,攻滅李世賢。辦船廠,創辦船政學堂,培養了大批造船和海軍人才。請求專設海防大臣,將福建巡撫改為臺灣巡撫,後成立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實現了臺灣設省,臺灣為中國領土。他足智多謀、具有遠見卓識。

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之一,“民間稱李二先生”他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代表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越南條約》等,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平定捻軍。他在書法發麵也很有造詣。他也是極其厲害的外交官,沒有卑躬屈膝,而是宣揚了中國文化。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只是無奈無法改變現實。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王士珍:北洋之龍,字聘卿,北洋三傑之首。他自幼從軍,赴朝作戰,指揮果斷,減少了傷亡。甲午戰爭之後,王士珍小站練兵,榮祿大加讚賞。他得到袁世凱的賞識和重用。黃河決堤,他親自工程營到決口處,日夜奮戰,減少了災情。他為中國軍隊近代化做出了貢獻。


段祺瑞:北洋之虎,字芝泉,中華民國時期的政治家,中國近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段祺瑞政府鎮壓北京學生運動的三一八慘案。三造共和是他的主要成就,武力統一,直皖戰爭,收復外蒙。他清廉愛國、不畏強權、為人正直、忠於祖國。


馮國璋:北洋之狗,字華符,直係軍閥的首領,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後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司令,鎮壓“二次革命”黎元洪辭職,馮國璋擔任代理總統。反對袁世凱恢復帝制,創辦軍事學校,培養大批軍事人才。他順應時代,以共和體制為重的進步思想。只是他的政治方向不明確。



聽風說142


向敬之

漢初三傑,即張良、蕭何、韓信。這是追隨和幫助劉邦打下天下的關鍵性文臣武將,劉邦戰勝項羽、做了皇帝后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張良是戰略家,蕭何是管理家,韓信是軍事家,三者協作分工,成就了劉邦的帝王事業。

朱元璋與李善長、劉伯溫

明初三傑劉伯溫、李善長和徐達,追隨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反抗暴元、平定群雄,建立了大明王朝。這種組合,沿襲了漢初三傑的形式:劉伯溫為運籌帷幄的軍師,李善長為負責後勤的總管,而徐達則是攻城略地的元帥。沒有此三人,朱元璋未必能成為大名鼎鼎的明太祖。

晚清三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是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起家,在清朝大廈將傾時力挽狂瀾,憑地方團練之力保住大清江山,建功立業,位極人臣。曾國藩為諸團練的共主,最後在天津教案上弄得聲名有虧。左宗棠晚年抬棺出征,平定阿古柏叛亂,收復新疆。李鴻章在晚清多次授命簽訂不平等條約,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結果為國事而身敗名裂。

北洋三傑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是袁世凱的新軍將領。光緒二十五年冬,署山東巡撫袁世凱,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確比舊軍操練精嫻,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王士珍又稱北洋之龍、段祺瑞稱北洋之虎,馮國璋為北洋之犬。


以禮觀書


看過《琅琊榜》的應該都清楚梅長蘇、霓凰郡主和靖王是梁國的三傑。

春秋三傑: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介子推忠於其主,伍子胥忠於其君,管仲則忠君又愛國。

戰國三傑:商鞅、肥義、屈原。 商鞅忠君,肥義愛國,屈原忠君愛國。

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 張良善謀略,韓信善用兵,蕭何善內政。 三人為劉邦平定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蜀漢三傑:諸葛亮、關羽、張飛。 諸葛亮為蜀漢嘔心瀝血,鞠躬盡瘁。關羽、張飛是著名的武將,為蜀漢出生入死!

六朝三傑: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三位大畫家。

宋末三傑: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

他們均是忠君愛國之士,民族英雄!面對外族入侵和壓迫,拼死抵抗,為爭取民族生存、自尊、自衛而英勇獻身,義無反顧。

西湖三傑:南宋岳飛、明朝于謙、明末張煌言(蒼水先生)。

三位民族英雄 岳飛是南宋初中興抗金名將,著名抗金英雄。 于謙,土木堡之變中北京保衛戰發揮積極作用,穩住了明朝的根本。 張煌言是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愛國詩人。

明初三傑:劉基、李善長、徐達。

劉基就是大名鼎鼎的劉伯溫,有諸葛亮之神機妙算,為朱元璋謀士。 李善長亦是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先後擔任右丞相、左丞相,為百官之首。 徐達是軍事家,1368年率軍滅元朝。

遼東三傑: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

三人於明末先後經略遼東,構築明朝的遼東防線,抵抗後金(滿清)進攻數十年。 不過崇禎帝昏庸剛愎自用,自失長城。熊廷弼被斬首並“傳首九邊”,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孫承宗抗擊清軍就義。

晚清三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曾國藩是湘軍的創立者,是平定太平天國的功臣,他還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 左宗棠參與平定太平天國、捻軍、創辦蘭州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剿滅陝甘回亂、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 李鴻章參與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參與洋務運動\\積極倡建近代海軍、建立北洋水師。

北洋三傑:龍-王士珍、虎-段祺瑞、犬-馮國璋。


最愛肉丸子先生


漢初三傑指的是韓信、張良、蕭何三人,這是劉邦對他們最高評價,劉邦曾說他之所以能得天下,是藉助了三個人的力量,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張良第一;論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保證後勤,蕭何當之無愧;論率軍戰必勝攻必克,韓信毋庸置疑。這幾點都是劉邦所不足的,但是正因為三位人傑的幫助,因此劉邦最終從才得以奪取天下。

明初三傑指的是指劉伯溫、李善長、徐達三人。劉伯溫此人可謂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兵法,朱元璋稱讚他可媲美漢初的張良;李善長是明朝的開國丞相,常伴朱元璋左右,在識人用人上給予了朱元璋許多寶貴的意見;徐達是朱元璋兒時的夥伴,也是朱元璋的大將軍,驍勇善戰,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

晚清三傑指的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這三人有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漢人,晚期的大清已經病入膏肓,中期以前,漢人幾乎是不可能在大清的政治體系中佔據中心地位的,但是中期以後,隨著大清越來越多的內憂外患,單靠滿人自己已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國家的問題,依靠漢人的力量已經是不得不做的選擇,於是三人逐漸走上大清的政治舞臺,為大清又多延續了幾十年的光景。

北洋三傑指的是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三人。王士珍被稱為北洋之龍,憑藉著過人的才智,他在袁世凱的手下如魚得水,並深得其信任,職位一度高升至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段祺瑞被稱為北洋之虎,是北洋軍閥中少有的鐵腕人物,也是袁世凱最為倚重的大將之一,人稱六不總理;馮國璋被稱為北洋之豹,和段祺瑞一樣,深受袁世凱的賞識和信任。三人在袁世凱死後也是稱霸一方的諸侯,深深影響著北洋軍閥時期的中國。


楓橋不夜泊


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

明初三傑,李善長,徐達,劉伯溫。

晚清三傑,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還有其他的數字。比如

南宋四大中興名將,岳飛,韓世忠,劉琦,張俊。

大清中興四大名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劉備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曹操五子良良,張遼,于禁,樂進,徐晃。張郃。

東漢劉秀雲臺二十八將,

李世民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小說類的,

宋江五虎,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

隋唐十三傑,四絕四猛,八大錘。

岳飛,兩棍,六槍,八大錘。


中孚鑑


這個有爭議!

漢初三傑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另外還有漢初三大名將之說。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明初三傑

明初三傑即劉伯溫、李善長、徐達三人。三人都是明代開國功臣。劉基是元末明初的軍事家、道家、政治家、文學家,與章溢、宋濂、葉琛並稱為四先生。在民間傳說中與諸葛亮齊名。李善長先後擔任右丞相、左丞相,為百官之首。徐達是傑出的軍事家,1368年率軍北伐,攻大都,滅元朝。1370年,被封為魏國公。

晚清三傑

晚清三傑,分別指的是清道光年間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的政治家、戰略家曾國藩;剿滅陝甘回亂、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的軍事家、政治家左宗棠;參與洋務運動、積極倡建近代海軍、建立北洋水師政治家李鴻章!

北洋三傑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袁世凱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確比舊軍操練精嫻,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

我覺得水晶猴子徐世昌可以算北洋晚清總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