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汉初三杰、明初三杰、晚清三杰、北洋三杰都是谁,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用户58729237311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治国带兵的人才多如繁星,今天有书君就和大家聊聊著名的汉初三杰、明初三杰、晚清三杰和北洋三杰。


一、汉初三杰


汉初三杰是指西汉的三位开国元勋,他们是张良、韩信和萧何。



1. 张良


张良精通黄老之术,祖上就人才辈出。他教刘邦在鸿门宴上放低姿态以保全实力,楚汉争霸中更是出谋划策,后又助吕后将刘盈推上太子之位。刘邦夸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丰功伟绩虽多,张良却不贪恋权势富贵,晚年和赤松子满世界的玩,归西后被追封为文成侯,自始至终都为刘邦所信任。


2. 韩信


韩信是萧何推荐给刘邦的兵马大元帅,是个带着脑子打仗的奇才,被誉为千古难得的帅才。像四面楚歌、背水为营、十面埋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韩信的杰作。


但他在做人上显然是情商欠费,居然当众嘲笑刘邦的带兵能力,最后吕后拉着萧何设计杀了他,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3. 萧何


萧何是优秀的管理者,他制订的国家政策方针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在丝毫不改动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国家良好运转几十载。


他身上唯一的污点就是先力荐韩信,后又伙同吕后杀了韩信,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


二、明初三杰


明初三杰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有刘基、李善长和徐达。和汉初三杰一样,从军事到总管,再到军队元帅,齐全的一条龙人才储备。



1. 刘基


刘基,字伯温,精通天文、经史和兵法,传说他为朱元璋斩断四十处龙脉。他的神机妙算和运筹帷幄,使人们将他和诸葛亮相媲美。


可他没有诸葛亮受待见,被毒死在贬黜远行的路上。


2. 李善长


李善长以仁国、知人善用,制定国家政策时大胆革新,将茶、铁和渔业资源的经营正式立法,使国家和百姓在互惠互利。


李善长退休后,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诛杀李氏一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头,哪来的心劲折腾呢?


3. 徐达


徐达骁勇善战且治军有方,作战有勇也有谋,明朝的江山有一半是他打的,被朱元璋誉为明王朝的万里长城。


徐达以史为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明初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功臣,和军事天才韩信的结局有着天壤之别。


三、晚清三杰


晚清三杰是晚清的三位中兴名臣,即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他们都是汉人,在满族统治的下能够崛起,足见其智谋和能力。



1. 曾国藩


曾国藩饱读诗书,曾拜师潜心研究儒学的入世之道,后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是洋务运动发起者。


他懂得何时功成身退,每次率军帮上层统治者解决完棘手问题,都主动交出兵权,申请告老还乡,不给多疑的慈禧任何把柄抓。


2. 左宗棠


左宗棠身怀旷世才华,开始仕途上并不顺利,后来一路开挂,成为湘军名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天国和回乱中名声大振,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让他名垂青史。


3. 李鸿章


李鸿章创办淮军和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建立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 北洋水师。


西方人称李鸿章是东方俾斯麦,然而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和《越南条约》等一连串的坑爹和约,将他钉在了耻辱柱上。


四、北洋三杰


北洋三杰是民国的三位政客,即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



1. 王士珍


王士珍有治国之才,从孙中山的护法大元帅,一路做到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人称北洋之龙。


早年他结合时代治军,为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保护京师和慈善事业,因而有学者认为不应该将他归为军阀。


2. 段祺瑞


段祺瑞是北洋军阀中的铁腕人物,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是他致电逼迫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又抵制袁世凯称帝,在张勋导演复辟闹剧时领兵讨伐,人称北洋之虎。


在盛产贪官的民国,段祺瑞还是个六不总理,吃喝嫖赌贪占他一样都不沾,是那时官场上一个另类的存在。


3. 冯国璋


冯国璋从一介书生到投笔从戎,在身为满清大臣时,就提出“国家海禁开,东方大事起”,可见他极具政治远见,人称北洋之犬。


别人的遗言是家事安排,而他是为没有看见国家和平统一深感遗憾,足以表明他的爱国赤子心。


以上各位大咖,都曾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搅弄风云,现存于世的是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给今天的人们或多或少以警示和启发。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汉初三杰是指帮助刘邦取得天下的三个功劳最大的人,这三个人分别是张良,萧何和韩信。其中,张良是刘邦的智囊,帮助刘邦出谋划策的。萧何是刘邦的后勤大队长,主要帮助刘邦供应粮食和辎重,以及士兵人马的补充。韩信就是刘邦阵前的大将军,率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克,就是韩信的本领。

下面我们说一说刘邦和汉初三杰之间都有哪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萧何是刘邦的老乡,老家都是沛县。

秦末的时候,萧何是县长秘书,官职比刘邦大,刘邦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

当时的刘邦是个不安分的人,经常惹是生非,刘邦这样的地痞流氓之所以能活的比较自在,就是这个叫萧何的县长秘书一直在庇护他,为他遮风挡雨。

当然这些萧何对刘邦的好,刘邦还是知道的。

有一件事恐怕是刘邦最为记忆犹新的,那就是有一年刘邦去咸阳服徭役,临行前别的同事都是给了他两文钱,作为随份子钱。

两文钱也就是当时公职人员的一天工资而已,而萧何一出手,就给了刘邦两个月的工资的钱。

这让刘邦大为感动,以至于刘邦当皇帝后,还特意给萧何多分封了两千户,这两千户,就是作为当年萧何给他钱的回报。

关于刘邦和萧何的故事,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我们点到为止。

继续说刘邦和张良之间的故事。

刘邦和张良是半路相逢的,两个人的意愿是一样的,那就是推翻暴秦。

大家知道张良是韩国公子,因为韩国灭亡了,他对秦国特别的恨,而且还立下一个志愿,此生只为杀秦始皇而活,但是,由于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客,所以多次刺杀秦始皇未果。

也就是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他遇到了刘邦。两个人一交谈,都觉得遇到了人生知己。张良不是得到一本《太公兵法》吗。这本书里的内容,张良无论给谁说,说对张良都是嗤之以鼻。唯有刘邦,对张良独到的见解大加赞赏。

这就让张良找到了终生跟随的人,最起码张良会在无路可走的时候,跟随刘邦干一番事业。

结果,到了后来,阴差阳错,张良还是来到了刘邦这里,跟着刘邦出谋划策。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最后被刘邦封为了留侯。

汉初三杰中,韩信为刘邦建立大汉立下的功劳恐怕是最大的。因为大汉的三分之二的国土都是韩信给打下来的。并且在刘邦和项羽对峙荥阳的时候,刘邦还多次去韩信那里去调兵,这些事韩信什么都没说,谁让刘邦经常失败了。他韩信可以无条件的帮助刘邦。

到了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再一次宴会之上。刘邦问韩信,大将军你看我打仗最多能带多少兵?

韩信回答说,你呀,最多只能带十万人马,再多了你就玩不转了。

刘邦觉得十万也不少了,他对这个答案还算满意。

刘邦又问韩信,那你最多能带领多少人呢?

韩信哈哈一笑,我呀,正无穷大,越多越好。

刘邦不开心了,好小子,那我开涮呢。刘邦紧接着说道,那你这个能带领无穷大士兵的人,怎么会成了我的手下。

韩信说到,这你就不懂了吧,你善于将帅,我善于将兵。这就是我成为你手下的原因。

明初三杰:徐达、刘基、李善长。晚清三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


史学达人


看到这个题,就想起一个词:搭脚。有一位小说人物认为:「赵钱孙李周,江淮河汉沟,虎豹狮象牛,鼋鼍蛟龙鳅」里,每句话五个字中的最后一个字,即「周、沟、牛、鳅」就是搭脚。试想一下,一条龙和一条泥鳅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汉初三杰的才华、功劳和巨大影响和其它搭脚三杰不在一个级别上。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汉初三杰是张良,韩姓,箫何。这是他们三个的老板,开创汉王朝基业,弘扬汉民族文化的汉高祖刘邦钦定的。刘邦取得江山后,总结自己胜利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箫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明初三杰的类型,与汉初三杰颇为相似。刘基就是象张良一样的军师;李善长就是象箫何一样的丞相;徐达就是象韩信一样的大将。这三个人才华很好,功劳很大,其中的刘伯温影响也很大。说是三杰还差强人意。但他们的老板朱元璋没有象刘邦一样称赞他们。

最后的晚清三杰,由于中原大陆在这时已经进入下行周期,三个人都挺憋屈的。曾国藩小心冀冀地为清王朝维稳;李鸿章对外签订大量卖国条约,为清政府背了大量黑锅。只有左宗棠算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至于北洋军阀中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提一下名字也就足够了。


柳如婳


“汉初三杰”是指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的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大将。

刘邦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明初三杰”是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刘基(刘伯温)、李善长、徐达这三位开国功臣。

刘伯温通天文、知经史、懂兵法,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闻名。李善长娴于辞令,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将吏帖服,居民安堵。徐达骁勇善战,能治军,战功喝喝,被朱元璋称为万里长城。


“晚清三杰”是指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位大臣。

曾国藩在道光年间创立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左宗棠创办了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参与了平定太平天国,剿灭了陕甘回乱、攻灭阿古柏政权,收复了新疆。李鸿章建立了北洋水师,参与了洋务运动,并积极提倡组建近代海军。


“北洋三杰”是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

光绪年间,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候,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参观。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的新军比旧军精壮,于是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


一个多情的小二哥


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刘邦评价三杰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张良:字子房,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时代,韩国逐渐走向灭亡,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与仓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计划,可是却已失败告终。“圯上老人”使张良得到了黄石公给的《太公兵法》。此后,张良专研兵书,最后帮助刘邦成就帝业。他具有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也不沉迷于功利之中,归隐山林。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与彭越、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击败了代、赵。降服了燕国,攻下临淄。刘邦立韩信为齐王,围歼了楚国。汉朝建立后解除了兵权,后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被斩于钟室。韩信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战无不胜,从无败绩,有勇有谋,为兵家之典范。他创造的卓著的业绩在战争史上独一无二。只是他恃才放旷,功高盖主,居功自傲,注定了未央宫的悲剧,可惜,可悲,可叹。



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流传民间的一句谚语,对韩信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萧何早年辅助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楚汉相争之时,他留守关中,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废除了秦朝的苛法,根据秦律制定了汉律,维护了汉朝的秩序。他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为汉代国家藏书奠定了基础。他热爱读书,淡泊名利,为民请命,为百姓谋福利。为官清廉,政绩卓越,是一代名相。


明初三杰:刘基、李善长、徐达

三人都是明代的开国功臣,刘基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李善长是丞相,为百官之首,徐达是杰出的军事家。

刘基:字伯温,人称“刘青田”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精通象纬之学,堪比诸葛亮。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民间流传“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表现他的才能,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他帮助朱元璋歼灭群雄,主张民众需教化,为《大明律》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也有很深文学造诣。他疾恶如仇、不畏强权、清正廉明,深得人们赞颂。



李善长:字百室,他少时热爱读书,很有智谋,后跟随朱元璋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萧何。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朱元璋征战, 李善长留守后方,为前线运送军粮,物资,为明朝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设立茶法,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增长。他有相当高的军事才能,整顿军纪,精心治理,英明果断。朱元璋改官制,拜他为左相国,只是对权势的贪恋,使他不得善终。


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元朝末年,参加起义,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七年,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挥师北上,推翻了元朝统治。洪武元年,攻入大都,封魏国公。他骁勇善战,战功显著,为人谨慎,戎马一生,为明朝立下不朽的功勋。


晚清三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他们都为挽回清朝颓废局势贡献自己的力量,镇压太平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倡导并力行洋务运动。

曾国藩:字伯涵,中国近代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理学家。自小勤奋好学,道光十八年,入翰林书院。太平天国运动时,他组建湘军,攻灭太平天国。在他的倡议下建立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以后思想运动奠定了基础,对清朝的经济、政治、军事有着很大的影响。他洁身自好、严于律己,是近代现代化的开创者。


左宗棠:字季高,晚清重臣,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之一。他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和福建省。攻克湖州等地,攻灭李世贤。办船厂,创办船政学堂,培养了大批造船和海军人才。请求专设海防大臣,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后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实现了台湾设省,台湾为中国领土。他足智多谋、具有远见卓识。

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之一,“民间称李二先生”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建立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越南条约》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平定捻军。他在书法发面也很有造诣。他也是极其厉害的外交官,没有卑躬屈膝,而是宣扬了中国文化。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只是无奈无法改变现实。



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王士珍:北洋之龙,字聘卿,北洋三杰之首。他自幼从军,赴朝作战,指挥果断,减少了伤亡。甲午战争之后,王士珍小站练兵,荣禄大加赞赏。他得到袁世凯的赏识和重用。黄河决堤,他亲自工程营到决口处,日夜奋战,减少了灾情。他为中国军队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段祺瑞:北洋之虎,字芝泉,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家,中国近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三造共和是他的主要成就,武力统一,直皖战争,收复外蒙。他清廉爱国、不畏强权、为人正直、忠于祖国。


冯国璋:北洋之狗,字华符,直系军阀的首领,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司令,镇压“二次革命”黎元洪辞职,冯国璋担任代理总统。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创办军事学校,培养大批军事人才。他顺应时代,以共和体制为重的进步思想。只是他的政治方向不明确。



听风说142


向敬之

汉初三杰,即张良、萧何、韩信。这是追随和帮助刘邦打下天下的关键性文臣武将,刘邦战胜项羽、做了皇帝后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张良是战略家,萧何是管理家,韩信是军事家,三者协作分工,成就了刘邦的帝王事业。

朱元璋与李善长、刘伯温

明初三杰刘伯温、李善长和徐达,追随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反抗暴元、平定群雄,建立了大明王朝。这种组合,沿袭了汉初三杰的形式:刘伯温为运筹帷幄的军师,李善长为负责后勤的总管,而徐达则是攻城略地的元帅。没有此三人,朱元璋未必能成为大名鼎鼎的明太祖。

晚清三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在清朝大厦将倾时力挽狂澜,凭地方团练之力保住大清江山,建功立业,位极人臣。曾国藩为诸团练的共主,最后在天津教案上弄得声名有亏。左宗棠晚年抬棺出征,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李鸿章在晚清多次授命签订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结果为国事而身败名裂。

北洋三杰

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是袁世凯的新军将领。光绪二十五年冬,署山东巡抚袁世凯,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所练新军确比旧军操练精娴,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王士珍又称北洋之龙、段祺瑞称北洋之虎,冯国璋为北洋之犬。


以礼观书


看过《琅琊榜》的应该都清楚梅长苏、霓凰郡主和靖王是梁国的三杰。

春秋三杰:介子推、伍子胥、管仲。 介子推忠于其主,伍子胥忠于其君,管仲则忠君又爱国。

战国三杰:商鞅、肥义、屈原。 商鞅忠君,肥义爱国,屈原忠君爱国。

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张良善谋略,韩信善用兵,萧何善内政。 三人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诸葛亮为蜀汉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关羽、张飞是著名的武将,为蜀汉出生入死!

六朝三杰: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位大画家。

宋末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他们均是忠君爱国之士,民族英雄!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

西湖三杰:南宋岳飞、明朝于谦、明末张煌言(苍水先生)。

三位民族英雄 岳飞是南宋初中兴抗金名将,著名抗金英雄。 于谦,土木堡之变中北京保卫战发挥积极作用,稳住了明朝的根本。 张煌言是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诗人。

明初三杰:刘基、李善长、徐达。

刘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有诸葛亮之神机妙算,为朱元璋谋士。 李善长亦是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先后担任右丞相、左丞相,为百官之首。 徐达是军事家,1368年率军灭元朝。

辽东三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

三人于明末先后经略辽东,构筑明朝的辽东防线,抵抗后金(满清)进攻数十年。 不过崇祯帝昏庸刚愎自用,自失长城。熊廷弼被斩首并“传首九边”,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孙承宗抗击清军就义。

晚清三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曾国藩是湘军的创立者,是平定太平天国的功臣,他还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 左宗棠参与平定太平天国、捻军、创办兰州制造局、甘肃织呢总局、剿灭陕甘回乱、攻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 李鸿章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

北洋三杰:龙-王士珍、虎-段祺瑞、犬-冯国璋。


最爱肉丸子先生


汉初三杰指的是韩信、张良、萧何三人,这是刘邦对他们最高评价,刘邦曾说他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借助了三个人的力量,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张良第一;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保证后勤,萧何当之无愧;论率军战必胜攻必克,韩信毋庸置疑。这几点都是刘邦所不足的,但是正因为三位人杰的帮助,因此刘邦最终从才得以夺取天下。

明初三杰指的是指刘伯温、李善长、徐达三人。刘伯温此人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兵法,朱元璋称赞他可媲美汉初的张良;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丞相,常伴朱元璋左右,在识人用人上给予了朱元璋许多宝贵的意见;徐达是朱元璋儿时的伙伴,也是朱元璋的大将军,骁勇善战,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晚清三杰指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这三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汉人,晚期的大清已经病入膏肓,中期以前,汉人几乎是不可能在大清的政治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的,但是中期以后,随着大清越来越多的内忧外患,单靠满人自己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的问题,依靠汉人的力量已经是不得不做的选择,于是三人逐渐走上大清的政治舞台,为大清又多延续了几十年的光景。

北洋三杰指的是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王士珍被称为北洋之龙,凭借着过人的才智,他在袁世凯的手下如鱼得水,并深得其信任,职位一度高升至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段祺瑞被称为北洋之虎,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也是袁世凯最为倚重的大将之一,人称六不总理;冯国璋被称为北洋之豹,和段祺瑞一样,深受袁世凯的赏识和信任。三人在袁世凯死后也是称霸一方的诸侯,深深影响着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


枫桥不夜泊


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

明初三杰,李善长,徐达,刘伯温。

晚清三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还有其他的数字。比如

南宋四大中兴名将,岳飞,韩世忠,刘琦,张俊。

大清中兴四大名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刘备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曹操五子良良,张辽,于禁,乐进,徐晃。张郃。

东汉刘秀云台二十八将,

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小说类的,

宋江五虎,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

隋唐十三杰,四绝四猛,八大锤。

岳飞,两棍,六枪,八大锤。


中孚鉴


这个有争议!

汉初三杰

“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另外还有汉初三大名将之说。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明初三杰

明初三杰即刘伯温、李善长、徐达三人。三人都是明代开国功臣。刘基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道家、政治家、文学家,与章溢、宋濂、叶琛并称为四先生。在民间传说中与诸葛亮齐名。李善长先后担任右丞相、左丞相,为百官之首。徐达是杰出的军事家,1368年率军北伐,攻大都,灭元朝。1370年,被封为魏国公。

晚清三杰

晚清三杰,分别指的是清道光年间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的政治家、战略家曾国藩;剿灭陕甘回乱、攻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的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政治家李鸿章!

北洋三杰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袁世凯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所练新军确比旧军操练精娴,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

我觉得水晶猴子徐世昌可以算北洋晚清总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