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安城墙从1987年开始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至今一直都没有通过?


不可否认,西安绝对是中国最重要的文物大户之一,一座西安城承载了无比深厚的中国历史,在西安也留下了许多的古代文化遗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可能要数西安的城墙了。

现在所说的西安城墙,一般是指的明代重修的西安城墙,不过也残留一部分唐代时修的城墙。在1961年,西安的城墙就被国务院列为中国第1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少年来,相关的工作人员一直努力致力于城墙的申遗,不过多少年了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呢?

为了"方便"游客上下,西安有关部门曾经在城墙上安装过电梯……


为了显示自己公司的不同,有一家公司曾经将西安城墙内掏空,建起了别有洞天的办公室,也不知道是谁批准的……


为了显得更华丽一点,有关部门在城墙上打出大孔,挂上大电线,挂上彩灯,流光溢彩,好不漂亮……


还有2016年爆出来的一件丑闻,更是给西安这座城市抹黑。

2016年,国家文物局正在筹划,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的活动包括了北京城墙,西安城墙和南京城墙等,但是在这时候西安旅游局的官方微博却发布一条消息,里边写到"北京城墙,南京城墙……早就灰飞烟灭了"……


这是在显示西安的优越性吗?不,这是在给西安这座城市抹黑。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并不是为了显示优越性,不是为了靠这些优越性去拉动旅游,拉动经济。确实可以这样,但这并不是目的。


之所以设定世界文化遗产这样一个概念,主要是为了联合全球可以行动的力量一起来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不能复制的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可不是让你来显示优越性的。相关部门需要转变一下思维,想一想,怎么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一盘拉条子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吧。

的确,1987年开始西安就开始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但是这些申请还没拿到联合国就被国家给挡住了。为什么呢?实际上还是西安还是没有充分理解申遗要求和意义。

西安城墙发生了什么?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求“不但要保护文物的个体,而且要保护文物的环境、历史地段,以及城镇的历史风貌”。而西安城墙在经历了各朝更迭和战乱之后,城墙几经蹂躏,特别是文革期间受到了严重冲击,文革结束后,当时西安城墙仅存城楼和箭楼六座,以及十四处豁口。1983年西安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修复,虽然号称这次修复是“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但是还是进行了大量重建工作,其中还是使用了大量现代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导致整个城墙面貌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比如:1983年4月至1987年底,城墙上重建敌楼12座,修建魁星楼1座,新建马道门楼14座和一大批仿古工作人员办公房,重建了永宁门(大南门)月城,又于1989年重建了南门闸楼。

(拆掉的八角楼)

那么到底申遗有什么要求?

世界遗产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真实性,二是整体性。

真实性就是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要求是原始的,决不可造假景、造假文物,不能在风貌保护区内建人工设施,以保持遗产的真实性。

而西安的城墙修复(包括南京)都存在修旧如新的情况,甚至已经丧失原貌状态。

其实无论任何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磨砺风蚀之后,那种损毁已经成为文物的一部分,如果要改变现状或者试图恢复原貌都是对文物本身的破坏。特别是2006年西安城墙南门至文昌门段近30米长的内侧城墙发生坍塌,这段城墙正处于维修的过程中。环城公园划专用停车场城墙内居然掏出了一个“办公楼”,里面设施应有尽有。

回顾西安城墙申遗,其实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对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认识不足;而且相关配套环境也没有进行彻底整治,保护区内还有大量现代建筑,如汉长安城的城址仍出现建房、修墓地、设工厂的现象。加之工作人员对于申报工作并不完全熟悉,没有申报规划,文本制作也存在较大问题。最终申报工作连国家预备名单都没进去。

申遗为了什么?

我个人认为,目前国内大量自然、文化的申遗都走向了功利主义的道路,往往是先把文物或者自然环境修葺一新,然后编个故事写个文案就去申请世界遗产,申请不下来就算,申请成功了那就通过旅游就可以赚大钱了,门票啥的全来了。说真的,这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传承有好处吗?还有更过分的,申报之前是保护保护,申报之后就是建设建设,弄得环境是面目全非。有的甚至将申报成功看成是赢得政绩的“快捷方式”,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去争取“世界遗产”的头衔,急于求成。申遗最终成为景区票价上涨的理由,老百姓并无多少好处。

总之,世界遗产地的申报,是一项利于后人的慎重工程,他和其他社会活动都有相应关系,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且必须与其周边环境是一个和谐共生的关系。因而大家应该正确认识世界遗产的意义和价值,承担起保护人类文明的国际义务。


知行锵锵


现存的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年—1378年),是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因此这座明代城垣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长安城的前身,在6世纪由大建筑师宇文恺主持建造的隋大兴城,给上千年的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能够阅读、分析和体味的历史载体。

明西安城墙初建时,只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依次名曰长乐、永宁、安定、安远,包含的当时人们对平安、快乐生活的企盼;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辟的中山门、玉祥门、勿幕门,皆以杰出的革命先行者的名字命名;新中国诞生以后开辟的诸多城门,以和平、建国命名,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而朱雀、含光等唐代城门名称的重新使用,则是体现着一种文化传承。


他們說吥夠乖


不知道已经申遗成功的文物古迹是如何保护的?西安城墙与市民息息相关,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在所难免。西安城墙始建于1370年,历经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必须要进行维修保护,这很正常,也很必要,但它的主体仍是古物,西安城墙含光门博物院就是明证。在下以为,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无须那么纠结申遗。


花椒老麻


我觉得西安城墙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东西可以看,而且西安城乡经过了大跃进时期的一个拆迁的工作,大部分东西都是后面的人尤其是泾县的,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修缮的,并不能说是一个历史古迹,只能说是一个怀念吧。对于人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感触一下历史,古人的生活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真正历史学者的一些研究的话,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帮助,因为已经是一个上世纪的产品,并没有说是多少年。


奥斯卡萨玛


道理很简单,如今的西安城墙?是后来修复起来的,这个就不符合要求了,所以同样也是西安的历史文化古迹大明宫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原因很简单大明宫没有复建,保留着唐朝的原始样子。


爱看爱思考


1984年重新建的,有点太新了


中国考古发现


太新


国宝会说话


坚决不能通过,这是教训。


风神俊秀


众所周知,世界文化遗产是对文化项目的国际认证,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高等级。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古迹繁盛,目前已拥有包括大雁塔、兵马俑在内的6处世界文化遗产,但作为西安标志之一的西安城墙却迟迟未能入选。 最近,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西安城墙已完成申遗政府审批、法律法规制定、总体规划颁布、申遗文本编制、专家团队组建等工作。下一步,西安城墙将按照中、省、市文物部门工作安排,主动开展前期筹备,全力推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留存的城墙资源相当丰富。从广义上来讲,西安城墙包括唐城墙和明城墙,唐城墙遗址位于雁南二路与雁南三路之间,如今已经开辟了公园进行保护开发;而明城墙则是目前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它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西安城墙。 从文化价值到保护现状,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看似问题不大,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面临着众多挑战。 首先是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对申报进行了“限额”。为了平衡区域分布与时代分布,2016年,世遗会提出最多每年审查每个缔约国的1项申报项目,每年审查申报项目由45项降至不超过35项。 中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每多一个申报项目所承受的审批压力都会增加。目前,排在预备清单上的项目除了中国明清城墙,还有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等知名项目,竞争十分激烈。 其次,中国明清城墙除了西安和南京,还包括兴城、荆州、襄阳等十余座城市的城墙,每个城墙的情况不同,所在城市开展的工作进度也不尽相同,这无疑对申报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关于西安城墙是否应该打包申遗,坊间争议不断。著名学者张宝通就提出西安应退出打包申报,认为如此申遗不利于西安“皇城复兴计划”的开展。 西安城墙,凝聚着古都厚重的历史底蕴,体现着这片土地的雄浑气魄。不管申遗与否,我们都希望城墙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让更多的人感受西安的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