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格格金默玉:為幫哥哥撫養四個孩子,她做了這些從未做過的事

1949年,正值全國解放之際,北京城的大街上,人們熱烈的為解放軍進城進行夾道歡迎儀式,金默玉也很興奮地參與其中,她跟著大夥兒當起了街道積極分子,和他們一起拿著玻璃瓶和竹夾子到各家打掃廁所。與此同時,她的那些王府兄長們,早已都謀劃好了出境之路,她的大哥曾邀她一同前往香港,她想了一想,覺得還是呆在北京踏實些。

哥哥們紛紛要離開北京城,臨行前,大哥拉著金默玉的手說:“我把我的孩子就暫時託付給你照顧了,以後我會回來接他們的。”金默玉答覆哥哥說:“你放心走吧,只要有一口我吃的,就少不了你這四個孩子的吃的。”金默玉大概未曾想過,從那時起,錦衣玉食的格格生活再也不復存在了,接下來等待她的,是無比艱難的謀生之路和漫長的坎坷生活。

金默玉先是在北京東單租了一個四合院,之前肅親王留下來的產業包括各地的房產,基本上在哥哥們的手上敗光了,大哥離開後,家中除了大哥的四個孩子、二哥的兩個孩子、大哥的老保姆和她的女兒,九口之家的生活重擔一下子壓在了金默玉身上,而此時,哥哥們留給她的就只有100塊錢。

末代格格金默玉:為幫哥哥撫養四個孩子,她做了這些從未做過的事

儘管受了新思想風潮的金默玉,但終歸還是格格出身,之前過的可都是王室奢華生活,哪裡曾為生計發過愁。哪怕在她19歲時,她不顧王府十七格格的身份,曾自己偷偷找過一份在日本公司當顧問的坐班工作,但也不是因為缺錢花才找的。當時剛從日本留學回來,卻幻想自己能做一個大記者、歌唱家,可把王府裡的丫頭嚇夠嗆:一個王府格格怎可在外拋頭露面做職業婦女?

金默玉不這麼想,她覺得女人也可以自食其力,所以她找了這麼一份工作,但她的花銷卻大得很,通常下了班就請同事吃西餐,她還特別喜歡打扮自己,燙著捲髮,描著細眉,穿著碎花旗袍,除了這些,她也玩些時髦的運動,比如騎馬和打網球。總之,那時的她,活得瀟灑得很,沒有半分格格的樣子。

末代格格金默玉:為幫哥哥撫養四個孩子,她做了這些從未做過的事

那時的王府尚有一點家底,吃穿不愁,她還可以隨意花錢,可是,原來的王府已經不存在了。為了這一家九口人的生計,金默玉不得不想法子來養活大家,起初,她不得不靠變賣一些家當來餬口,如:鋼琴、留聲機、沙發、地毯、皮大衣……由於她根本沒有金錢的概念,一大堆皮大衣被她只賣了兩百元,她還擔心別人怕少,又從家裡拿出一些堆在一起,後來還是街道有人提醒她:“你咋那麼傻呀,那麼多東西你只賣了兩百元,你知道你的一件皮衣就頂六百元哪。”

靠賣家當畢竟只能是應急之計,不能坐吃山空,還得謀一條生存之路才行,金默玉聽說了打毛衣可以賣錢,這位昔日的格格就親自織起了毛衣,技術熟練後三天就可以織一件了,即使如此,靠織毛衣賣毛衣得來的錢,以當時暴漲的物價來計,連一家子的買菜錢都不夠付。此後,金默玉又開始琢磨生存之道,她在居住的地方開了一家洗衣坊,她對洗衣的肥皂非常講究,買了市面上最好的肥皂來洗衣,結果一個月下來,洗衣坊掙的錢還不夠買肥皂用的。

幸好在1950年末的一天,大哥從香港寄來了一筆生活費,斟酌再三,這位倔強的格格決定將這錢用來做生意,她在居住的宅院裡,拉上家裡的傭人,僱了一位廚子,開起了餐館,取名“益康食堂”。起初,她想開一家西餐廳,因為當時的北京城西餐館極少,而且她對西餐這個路子也比較熟悉,可是金默玉很快就發現,來光顧的客人大多隻是圖個新鮮,很少再有回頭客,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吃大鍋菜,而西餐分量少,怎麼都吃不飽。這下,讓原本就沒那麼好生意的餐館,客源更少了,金默玉不得不頂著壓力,站在門口衝著過路的人喊:“進來嚐嚐吧,能吃飽。

末代格格金默玉:為幫哥哥撫養四個孩子,她做了這些從未做過的事

這個法子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眼見生意要黃,金默玉不得不另找其他路子,當時有人跟她提議,說北京城裡川菜賣得最火,只要做得正宗,不愁賺不到錢。一番分析後,金默玉決定將益康食堂改變經營策略,將原來的西餐館變成了一家川菜館,她堅信的經營原則就是那位朋友說的“要做得正宗”,沒想到,川菜館的生意真的火起來了,這家巴掌大的店面一躍成為北京城裡有名的館子,很多四川籍的名流,成為了這裡的常客。

生意好了,但開餐館卻也並非是那麼容易的事,尤其對於她這位王府格格而言,從小她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從來未曾為錢發過愁,如今卻要為分分角角計算著,開餐館已是不易,還要拉扯哥哥的四個孩子照顧左右更為艱辛。有時候,店裡的員工看她是個嬌小姐,還處處找她麻煩給她難堪,倔強的金默玉根本不吃這一套,店裡夥計要是曠工,她就自己親自端盤子,廚子鬧情緒,她乾脆就自己學了做菜親自下廚房,慢慢地,大家開始對這位格格佩服起來。

顧得了生意這頭,家裡的孩子又難能兼顧了,原本開餐館就是想給侄子侄女們更好的生活,金默玉又開始犯愁了。而此時的她,已近36歲了,還未曾婚嫁,按照王府的慣例,原本她應該是要許配給哪家王爺或是與滿族皇家結親的,以前,家裡也有人上門為她提親,都被她拒絕了。1954年,因緣際會,金默玉認識了花鳥畫家馬萬里,當時的馬萬里雖然在畫畫界極負盛名,卻遭遇了人生低谷,甚至有自殺傾向。

末代格格金默玉:為幫哥哥撫養四個孩子,她做了這些從未做過的事

金默玉像一個溫暖的太陽,她的出現讓馬萬里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倆人由相識到彼此欣賞,後互生愛慕,很快喜結良緣。婚禮準備得很潦草,請帖是丈夫手寫的,穿的旗袍是借來的,金默玉卻覺得自己很幸福。

只是很可惜,他們的婚姻維持了不到4年,1958年2月的一天,金默玉突然被從家中被帶走,給她定的罪名就是她的出身:肅親王的女兒,特務川島芳子的妹妹。一個是她的父親,在她4歲時就不在人世了;另一個是大她12歲的胞姐,從小過繼給了日本人川島浪速,倆人未曾有過密集來往,金默玉對這個姐姐的所做之事知之甚少,對她的思想行為不敢苟同。但是,文革時期,血脈至親,不容爭辯,這個出身,讓她在監獄一呆就是長達15年時間。

末代格格金默玉:為幫哥哥撫養四個孩子,她做了這些從未做過的事

為了不拖累丈夫馬萬里,金默玉主動提出離婚之請,丈夫堅決不肯同意,她就託他妹妹來說服馬萬里,在簽下離婚協議之後,她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再擔心這老頭子沒人照顧了。據說,離婚後的馬萬里心裡也一直沒有放下過金默玉,家裡的房間佈置得一如他們結婚時的原樣,絲毫未改,這份情深義重,卻是如此結局,真是造化弄人。

1973年,金默玉在度過了15年的監獄時光後,重獲自由,之後她被安排在了天津一家農場裡,成為了一名農場工人,再後來,她結識了第二任丈夫當時的農場土專家施有為,兩人婚後住進了農場裡的一個小房子裡,在這裡養雞養鴨度過了一段清貧但是十分溫馨的時光。

1976年,長期的農場重體力活,金默玉病倒了,農場給她辦了病退,領著微薄的薪水;1979年,她給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寫了一份求人的信,求一份工作,沒想到,等來了卻是更讓人開心的消息——來自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平反通知書。

末代格格金默玉:為幫哥哥撫養四個孩子,她做了這些從未做過的事

平反後,金默玉來到了闊別40年的北京,儘管此地已經物是人非,卻還是格外親切。1982年,受以前日本同窗的邀請,金默玉和多年未見面的同學們再聚日本,大家都對她一生坎坷經歷卻還能保持如此豁達開朗的性格而敬佩,同學們很熱心地邀請她留在日本,一來這裡有更好的生活條件,二來對她身體康復也是極有好處的。金默玉聽了之後,很是感動,不過她還是謝絕了大家的好意。雖然自己曾經蒙受委屈,但是都已經過去了,況且現在國家一切都在好轉,她希望還能儘自己一點力量做些什麼。

1992年,金默玉和丈夫拿出了家裡所有的積蓄,開辦了“愛心兒童日語班”;1996年, 他們在河北廊坊市的愛心日語培訓學校正式掛牌,在金默玉和她丈夫的努力下,該培訓學校成為當時國內設施最齊全的民辦日語專修學校。之後,她又在原學校的基礎上建起了廊坊東方大學城,晚年,她終於在廊坊有了一套完全靠自己掙來的錢買下的房子。

末代格格金默玉:為幫哥哥撫養四個孩子,她做了這些從未做過的事

晚年的金默玉,開朗得如孩童般,像是一生沒有經歷那些大起大落一樣。晚年生活,她過得很摩登,打扮也很入潮流,生活方式更是很”文藝青年“,有人說,她是一個最不像格格的真格格。她的一生雖然經歷磨難,但是她都積極面對,堅守著自己的堅守,活出了骨子裡真正高尚的品格,一如曾經她的家庭教師教導她的:“高尚不是別人笑的時候你不笑,它是一種品德。高尚的人,一年中必須找一天閉門思過,想想有沒有做什麼對不起人的事情。你認為正確的,就堅持到底,不要管別人怎麼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