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狼图腾》的精神文化,看古代的图腾文化演变

从小说《狼图腾》的精神文化,看古代的图腾文化演变

《山海经》:"凡山经首……其神皆人面蛇身。"这是对中国图腾最古老的记载。图腾文化及图腾崇拜在古籍中有着大量的记录,尤其在古老的民间传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礼记·礼运》中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凤、龟、龙,实际都曾经是中国古代的图腾,从此可以看出中国先人们对图腾的崇拜之情。

一、狼图腾精神

1、小说《狼图腾》的精神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狼是奸诈、贪婪、凶狠、残暴的代名词,提起狼就让人心生畏惧以及厌恶。姜戎所创作的小说《狼图腾》中的叙述主体就是狼,里面讲述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与草原狼及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而这部小说却将狼上升到了图腾文化的高度

,让我们对狼的认知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里面描述的草原狼是智慧、英勇、坚毅、强悍的化身。小说赞美了狼的精神––团结合作,勇敢无畏、互助互利,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狼图腾》中描述的狼的机智、敏锐以及团队精神让我们敬仰,它们甚至懂得在围捕羊群时排阵作战,那些难以置信的作战方法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从小说《狼图腾》的精神文化,看古代的图腾文化演变

2、游牧民族的狼图腾精神

狼图腾之所以成为西北地区和蒙古草原上无数游牧民族的民族图腾,全在于草原狼的那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强悍力量和智慧的魅力。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草原狼才是真正的霸主,它们合作捕捉猎物,它们为了牛羊和草原人不断战斗,然而它们也担负着为草原人进行天葬的神圣责任,即把死去的草原人的灵魂送上腾格里––草原的天,草原的神,因为除了草原人,它们也是腾格里的孩子。草原狼与草原人是相互依存的,既矛盾又统一。

历史上的大蒙古国可汗––成吉思汗铁木真就真正地被看做是狼的化身,他骁勇善战,靠着马与刀结束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割据局面,统一了漠北,还征服了数个欧亚大陆的国家。至今在亚洲和东欧流传着一个关于成吉思汗的传说:一只蓝灰色的狼,携天命而降生。他向世间高声嗥叫,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感到颤栗。但不能说草原狼就是蒙古族或所有草原游牧民族的精神图腾,他们之中也有不以狼作为图腾的,

如蒙古族除了崇拜狼,还有鹰和鹿,鲜卑族的图腾是类马似牛的瑞兽

二、中国古代的图腾文化

1、图腾的出现

图腾是氏族群体在建立之初所形成的,它能够体现出氏族群体的特征。图腾与氏族密切相关,十分具有标识性。"图腾"来源于印第安语的"totem",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

从小说《狼图腾》的精神文化,看古代的图腾文化演变

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之后,逐渐形成了宗教信仰,那便是图腾。图腾在最初是那些被氏族认为是自己的祖先演化而来、有神秘力量或是与本氏族的吉凶祸福息息相关的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但图腾以动物居多。氏族部落将它奉为生命,当作自身氏族的神圣标志,并将它作为部落的祖号,意为部落里的人都来自同一个祖先。所以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先祖都是一致的,类似血缘关系,禁止族人们伤害、冒犯图腾,否则将给予严厉的惩罚。

原始人拜图腾的原因十分简单直白,不过是是希望得到图腾的认可并得到图腾的保护。因此,图腾起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的巨大作用。

2、图腾文化与图腾崇拜

中国由三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图腾文化多种多样,三十六个民族分别有着属于自己的图腾文化

,彼此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差别。又由于居住地区的不同使得中国的图腾文化区域性极强。例如藏族人民以他们用当地生产出来的三色石、玛瑙、牦牛骨、藏银、藏铜等打造的藏饰作为图腾文化,云南纳西族的图腾文化则是虎,瑶族的图腾文化是狗,苗族的图腾文化是狗头帽、鸟类和牛角饰品……有些民族的图腾并不是只有一个。而北方的草原民族蒙古是"狼崇拜"。古代中国的匈奴、突厥、蒙古这些骁勇善战的民族就信奉狼图腾,推崇狼性精神。

狼性精神,也可称为刚性精神,无所畏惧,宁折不屈。但小说《狼图腾》中提到的狼图腾文化不过是中国古老图腾文化中的一种,这个作品却太过推崇狼性精神。《狼图腾》里面有一位名叫毕利格的老人说:"就你这点胆子咋跟羊一样,你们汉人就是从骨子里怕狼,要不汉人怎么一到草原净打败仗。"这其中不无道理,虽然儒家思想教导我们要仁义谦让、温柔敦厚,但在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唤醒骨子里的狼性,用狼的坚韧与勇猛面对愈发严峻的挑战。

从小说《狼图腾》的精神文化,看古代的图腾文化演变

实际上,以农耕生活为主的汉民族自身骨子里的也有着敢打敢拼的民族基因,且并不比草原民族少,汉民族的刚性是潜藏起来的,偏要形容的话那就是深藏不露,韬光养晦。每当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汉民族那看似文弱书生的软弱可欺可能就不那么真实了。

3、图腾禁忌

图腾禁忌是人们崇敬图腾的一种表现,图腾崇拜使得人们逐渐形成图腾禁忌。青岛部分地区有着鸟的图腾禁忌,不准伤害燕子;江南部分地区沿袭下来的蛇的图腾禁忌。甚至多数民族不允许直呼图腾的名字,只能用其他名称代替。图腾禁忌可分为行为禁忌、食物禁忌和言语禁忌。

行为禁忌,即禁伤、禁杀、禁触、甚至禁视图腾。最初,违规者要处以刑罚或处死。直到随着图腾观念逐渐淡薄,处罚才由严变轻,轻易不会危及生命。

食物禁忌,

即禁止食用图腾物,一般能够食用的图腾都在禁忌之列。远古时代的食物禁忌可能很严格,在近现代的一些民族中,食物禁忌有两种:完全的和局部的。完全禁止食用和禁止食用图腾的某一部分或被别人杀害的可以食用。

言语禁忌,即禁止直呼图腾名称。在图腾文化形成早期,人们把图腾当作自己的血缘亲属,并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图腾,称之为"祖父""父亲""大哥"的大有人在,这种习俗在近现代的一些民族中仍有遗存。我国鄂伦春族称公熊为"雅父"(祖父),称母熊为"太帖"(祖母);鄂温克族称公熊为"和克"(祖父),称母熊为"恶我"(祖母),等等。

4、龙图腾与狼图腾

中华民族的传统图腾是龙图腾和凤图腾。我们也也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郭沫若在其《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中写着"凤是玄鸟,是殷民族的图腾",以及从"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句话就能知道龙和凤的重要。我们这里主要讲影响最深的龙图腾,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

从小说《狼图腾》的精神文化,看古代的图腾文化演变

在《说文解字》中记载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不可谓本事不大。

传说中,炎帝、黄帝、尧、舜的诞生均与龙有关,他们被人们认为是龙种、龙子。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其带着的龙的传奇性流传久远。司马迁老先生就在《史记》中说道:"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常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除此之外,

古越人也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为了更接近龙,他们剪短头发,在身上纹龙的图案。崇拜龙图腾的会纹龙,崇拜狼图腾的自然也会纹狼。比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天龙八部》中,萧峰和他的族人的胸前都有一个狼的纹身。

有人认为"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狼图腾"演变而来的,质疑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崇拜。那到底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其实,不必纠结这种问题。费雷泽对图腾文化持"图腾制度是半社会半宗教的一种制度"的态度,人们将图腾文化看作是一种文化制度、宗教信仰。相当于现在的人们有的信佛教,有的信道教,有的信基督教。说迷信也好,质疑也罢,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图腾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充当着精神寄托的载体,为民族的文化添砖加瓦,为面对严酷考验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小说《狼图腾》的精神文化,看古代的图腾文化演变

三、总结

《狼图腾》中说"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作品通过草原、狼、草原人的形象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思,启发人们反思人性,珍惜生活。研究图腾和图腾文化能帮助我们区分群体,学会更好地维系同民族的凝聚力和各民族的团结力,维护社会的安定。

参考文献:

1、《狼图腾》

2、司马迁《史记》

3、郭沫若《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

4、《山海经》

5、《说文解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